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這一跨越時空的宏偉構想,融通古今、連接中外,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世界潮流,承載著絲綢之路沿線各國發展繁榮的夢想,賦予古老絲綢之路以嶄新的時代內涵,為我國“一帶一路”沿線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國政府長期以來高度重視絲綢之路沿線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目前我國境內絲綢之路沿線文化遺產主要包括陜西、河南、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等省、自治區的眾多大遺址,如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漢魏洛陽城遺址、高昌故城、麥積山石窟等。其中敦煌莫高窟和“長安—天山”廊道路網先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多年來,隨著大遺址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項目的推進,上述遺址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護和展示。2006年和2012年,國家文物局兩次將海上絲綢之路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泉州、寧波、北海、福州、漳州、南京、揚州、廣州和蓬萊等9個城市的50多個遺產點名列其中。
“一帶一路”的提出讓有關地方看到了發展旅游的契機,紛紛制定相關規劃設想,將文化遺產的旅游開發作為其中核心要素。然而,也有些地方不顧客觀規律進行過度開發。實踐證明,在旅游開發過程中,必須尊重文化遺產保護的客觀規律,妥善處理文化遺產保護和旅游開發的關系,防止為追求局部經濟效益,實施過度的旅游開發,給文化遺產帶來不利影響。
為了進一步加強“一帶一路”文化遺產的保護,我建議“一帶一路”沿線地方各級政府高度重視“一帶一路”沿線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工作,建立“一帶一路”沿線文化遺產保護管理長效機制,成立文化遺產保護管理領導小組,加強發展改革、財政、國土、旅游、建設、文化和文物等部門間的協調,完善重大事項溝通、協商制度,切實做好“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工作。在“一帶一路”沿線文化遺產保護和旅游發展方面大力推廣“敦煌莫高窟經驗”。其次,加大“一帶一路”沿線文化遺產保護的經費投入,將文化遺產保護納入相關地方政府考核內容,將文化遺產保護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切實保障“一帶一路”沿線文化遺產的日常維護經費和文化遺產保護的搶救性投入,重點加強低級別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經費投入。同時確保各文物旅游景區經營性收入中有適當比例用于文化遺產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