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永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赫哲族魚皮畫、赫哲族傳統服飾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018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活動中,解永亮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藏醫藥(山南藏醫藥浴法)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明珠等20人一起被推選為2018“中國非遺年度提名人物”。
2006年5月20日,赫哲族魚皮制作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我們赫哲族當中,魚皮制作技藝、魚皮畫、傳統魚皮服飾,這些都是赫哲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工藝。”解永亮說。
改革開放以來,赫哲族魚皮工藝經歷了非常大的變化。“以前的魚皮制作工藝主要是用來制作赫哲族的魚皮衣等比較有實用性的物體和衣物”,再到后來,隨著赫哲族旅游業的日漸成熟,魚皮制作技藝被用來開發成旅游產品,或者民間藝術品,逐漸的從日用品開始往商品轉化。“近幾年,我們把傳統的魚皮畫通過現代的藝術加工,在制作過程中融入了更多當今的工藝水準,使魚皮工藝品更加符合當下大眾的審美要求。”
如何使魚皮畫更加的符合當下的審美要求,是解永亮一直以來的努力方向。“在最早期,魚皮畫并不單獨是一幅作品。”以解永亮的《清蓮》為例,作品中融入了現代工筆畫的元素,使得整幅作品看上去更加的清新雅致。“但在以前,魚皮畫只是作為一種紋飾,它只是一個裝飾圖案、圖騰紋飾,只是起到一定的裝飾作用,類似于其他民族的剪紙、窗花之類的,還沒有形成獨立的藝術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魚皮畫傳承人都在思考如何在作品中融入更多的藝術創作元素,使之更加符合現代人對于家居和審美的要求。
“魚皮衣現在已經基本上沒有人穿了,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大馬哈洄游節上才能看到。”解永亮說,隨著社會的進步,一些具有赫哲族民族特色的東西已經不常看到了。“我的制作工藝是從我太姥姥那里傳下來的,我太姥姥傳給我姥姥,我姥姥傳給我母親,我母親又傳給了我。”原本屬于母性傳承的魚皮制作工藝是赫哲族婦女掌握的一項生存技能,在解永亮手里,魚皮畫成了造型別致、色彩協調、工藝精細、具有濃郁地方民族特色的工藝品。
“在我的魚皮畫里,我想更多的體現一些赫哲族的傳統民俗民風,捕魚啊狩獵啊,多出一些這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