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與時代同步伐”:文化發展的現實背景
文學藝術創造、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要與時代同步,同當下的世界變化、社會生活實踐和世界的變化發展保持密切聯系。個人的作品或創作,一定是深深植根于社會的時代背景和文化背景之中。跟時代脫離隔絕的文學藝術創造、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是沒有價值和力量的,也不會具有很高的價值和意義。也就是說,一個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不可能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固步自封,一定要同大時代有聯系。實際上,各種作品應該表現自己所處時代的特點和要求,也應該從自己的角度投射當下時代的內在精神氣質。“文章合為時而著”,即是說文藝和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回應時代要求,必須有時代的特征和時代的表現方式。即使是表現不同時代的作品,也不可避免地投射著當下時代的精神氣質和現實狀況。文藝和哲學社會科學深深受到時代的影響和作用,也會以其自身的作用影響時代。在當下的大時代中,如何對時代的發展有深刻理解,如何回應時代提出的精神命題,其實是文藝創作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內在要求。植根于中國大地,植根于當下時代,文藝和哲學社會科學才可能有其真正的價值。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文化發展的生命源泉
人民是社會發展的主體力量和內在動力。文學藝術創造、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首先要搞清楚為誰創作、為誰立言的問題,這是一個根本問題。人民是創作的源頭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創作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以人民為中心,是藝術創造、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必然要求。文化文藝工作者要走進實踐深處,觀照人民生活,表達人民心聲,用心用情用功抒寫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多到實地調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狀況、把握群眾思想脈搏,著眼群眾需要解疑釋惑、闡明道理,把學問寫進群眾心坎里。對人民在歷史中的活動、人的社會生活的關注關切,應該始終是文藝創作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內在精神。
“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文化發展的價值實現
文藝創作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追求是什么?當然是出精品。作為閱讀者,人民不僅會從文化精品中得到激勵和鼓舞,而且會對文化作品作出檢驗和判斷。人民既是文藝創作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源泉,又是作品服務的對象。文化作品是文藝創作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終成果,成果的好壞決定了創作的價值。出精品,其實就是讓創作獲得更大的價值,讓精神產品能夠具有更高的質量。現在的創作非常繁榮,高度活躍,但精品力作還不夠多,真正具有很高價值的作品從數量上說還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出精品,是文藝創作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終極責任和內在要求。以精品來感染人、影響人,是文化作品對其接受對象產生作用的關鍵。如果文化作品質量不高,經不起檢驗,文藝創作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就沒有實質意義。
“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文化發展的功能作用
明德,是引導社會向上向善提升。這就清晰地闡明了文藝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作用和功能,即通過文化作品的明德作用來改變風尚,引領風尚,進而提升個人及整個社會的文明素質。這是對社會的正面影響。“培根鑄魂”就是對社會和精神的提升。文藝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要有益于世道人心,也要有益于社會的發展進程,這是對文化作品根本性的要求,也是文化作品的價值所在。文化作品有其直接影響人們心靈的作用,它通過生動的方式,提供了讓人們感動和觸動的內在力量,它既以其獨到的表現手法和表達方式讓人能夠深入其中,也能夠在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社會發展和社會進步,是文化作品作用于社會的意義所在。
這幾個方面的關系是非常清晰的。“與時代同步伐”揭示了文藝創作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現實背景,脫離這個大背景,就不可能從事有生命力的創作。“以人民為中心”是說創作的生命源泉,沒有這個源頭就是無米之炊,無根之木。“以精品奉獻人民”是要求創作出好的內容,并把這些內容傳達給受眾,這樣文化作品的價值才可能得以實現。文化作品的最終作用是“用明德引領風尚”,就是通過文化作品提升整個社會。現實背景是文藝創作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需要深刻認識的,生命源泉是文藝創作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需要時刻汲取的,價值實現是文藝創作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需要努力追求的,功能作用是文藝創作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需要不斷達到的。這其實是對于文藝創作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內在規律的把握,也是對文藝創作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全面論述。把握這四個方面對于文化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今天的文藝創作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就是要深刻回應時代命題,反映人民要求,讓人們喜聞樂見的同時有益于世道人心。這些命題對于當下的文化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回應這些命題,在創作實踐和理論分析中體現這些命題的作用,是當下文化發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