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可以算是文物藝術品市場上一個永恒的話題,在與鑒定打交道的過程中,可謂有人歡喜有人憂,更多的人則是有些茫然而不知所措。究竟什么樣的鑒定機構更具權威?哪些鑒定專家才更值得信賴?對于這些問題也是眾所紛紜。而2014年發生了這樣一件與鑒定有關的事情,那就是國家文物局發布通知批準7家文博單位面向社會公眾開展民間收藏文物鑒定試點工作。官方機構參與民間鑒定,一石激起千層浪,各方對此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官方出面更具權威性,但也有人認為此舉并不能有效解決社會上存在的文物鑒定亂象。
近日,由中國文物網發起,新華視訊、人民網、中國經濟網、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文化傳媒網和鳳凰網等多家媒體共同參與,聯合推出的“2014年度十大文物事件網絡評選”活動已經正式拉開帷幕。官方機構參與民間鑒定事件也當之無愧地入選了 “2014年度十大文物事件”的提名事件。而針對這一事件以及與文物鑒定有關的熱點話題,中國文物網記者采訪了北京太平洋洪緒藝術品鑒定中心董事長,古陶瓷鑒賞家、收藏家胡智勇。作為多年來一直親身參與文物藝術品鑒定工作的業內人士,他表示,官方機構參與民間文物鑒定固然是好事,但是文物鑒定最核心的問題還是鑒定者本身的的水平高低,而建立誠信機制才是解決鑒定問題的根本途徑。
在胡智勇看來,此次官方機構參與民間鑒定,可以算是一次有益的嘗試。但是,他也對這七家文博單位鑒定人員的鑒定水平能否保持一致有所擔憂。“雖然說目前這7家文博單位都具有同等的鑒定資質,但是如果鑒定人員的鑒定水平參差不齊的話,那么很有可能會出現一件東西在廣東鑒定出A答案,到天津又鑒定出B答案的情況。”
對于鑒定人員的水平問題,胡智勇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衡量一個鑒定者的水平高低,專業職稱只是一方面,“因為鑒定追根到底是一門技術,所以只有通過實戰才能檢驗出鑒定者的真正水平。”同時,現在社會上也有這樣一種聲音,認為官方鑒定機構和民間鑒定機構之間存在著某種不可調和的矛盾。而在他眼里,二者其實并不矛盾,“真正的矛盾點其實還是在于鑒定技術本身以及鑒定者的鑒定水平到底夠不夠。”
縱觀當前的文物鑒定領域,各種名目的鑒定證書比比皆是,作為收藏者來說,又應該如何正確看待這些證書呢?對此,胡智勇表示,真正的鑒定證書應該能夠做到行業通用,“比如你拿著一張鑒定證書,在同行面前,大家都能夠認可,拿到拍賣公司去送拍,拍賣公司也認可,這樣才算是起到了鑒定證書應有的作用。”
最后,胡智勇還特別強調,如果光靠整治鑒定行業本身的話,其實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做法。而要想真正實現國內文物藝術品市場的健康發展,還是要先建立起整個市場的誠信機制。“大家都覺得國外的市場很規范,其實國外市場上的文物鑒定水平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高,只不過是因為人家靠的不是鑒定,而是一整套完善的誠信機制,在這個機制的作用下,市場參與者之間往往能夠做到相互信任,很少出現欺詐行為,所以也就自然很難遇到所謂的鑒定問題了。”
關于十大文物事件
2014年十大文物事件網絡評選活動是由中國文物網發起,新華視訊、人民網、中國經濟網、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文化傳媒網、鳳凰網、騰訊儒學、新浪收藏網、雅昌藝術網、中國網-中國視窗等多家媒體共同參與并聯合推出。十大文物事件網絡評選活動旨在呼吁大眾提高文物保護意識、關注文物文化的一項公益活動,自2010年首屆網絡評選活動以來,已成功舉辦5屆。十大文物事件網絡評選活動誠摯邀請所有熱愛中國文化、關心中國文博事業的網友與我們一同回顧、總結這一年里中國文物界的大事件,一起來傳遞中國文化傳承和文物保護的正能量。
專家簡介: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胡智勇,出身于陶瓷世家,在官窯瓷片堆里摸索長大。歷任太平洋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經理、常務副總經理、藝術總監。現任太平洋洪緒藝術品鑒定中心董事長、中國古陶瓷學會會員、北京衛視《天下收藏》專家。主要著作有:《漫談成化斗彩雞缸杯》、《中國彩瓷》一書明代部分、《中國出土陶瓷全集》執行主編等。擅長鑒定明代、清代官窯及民國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