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弟帶徒孫,現在的凰浦村有六七十人在從事油漆木工行業,也多半受了章才子的影響,有的還走出國門大展手腳。原本以為只會一輩子留在蒼南當一位好手藝的漆畫師傅,而一次偶然的機會讓章才子的生活發生了變化。
1986年的一天,章才子正忙著,有人跑來告訴他,溫州江心寺的大雄寶殿正要進行修繕,需要一批手藝精湛的漆畫師傅,問章才子是否想去溫州一趟。“這也許是一個不錯的發展機會。”章才子心想。于是,很少出遠門的章才子簡單地整理行李,帶著妻子和才四五歲的女兒,趕赴江心寺,吃睡在寺廟里。
江心寺最早為唐咸通十年(869年)所建,現存之江心寺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建,面積約2870平方米,寺內建筑飛檐翹角,蔚為壯觀。初來江心寺,章才子把打工當學習。不管是青磚圍砌的仿木構佛塔,飛翹的檐角系著銅鈴,還是重檐疊頂的西部構造,假山樓亭外觀布局,章才子用眼睛細細地看一遍,再用心密密地過一遍。善于觀察和揣摩,加上之前漆畫、木工的底子和南雁蕩仙姑洞的修繕經驗,章才子心里漸漸有了底氣。
但同行不這么看,似乎以為農村出來的毛頭小伙的手藝上不了臺面。章才子不計較,勤勤懇懇地做著手上的活。活好工細,閑話自然也沒有了。在接下去的施工中,他一邊虛心向老師傅請教,一邊自己用心琢磨學習看施工圖。章才子自己會動腦筋,能準確領會圖紙的意圖,他的技術飛速長進。1986年3月,蒼南縣革命烈士陵園正式動工,章才子參與附屬工程建設。他利用石塊邊角料,化腐朽為神奇,制成了一座錯落有致的假山。跟章才子干過活的人都開玩笑說,“連廢棄的邊角料也不放過!”談起章才子,當時的縣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負責人對他的認真施工也是贊譽有加。
隨后五六年時間里,章才子先后參加洞頭景區的建設項目及其他古建筑修復工作,這讓章才子更加提升了技術,也積累了相當多古建筑施工經驗。之后為了改善家庭生活,章才子決定遠走他鄉,去義烏創業。當然這對章才子而言也意味著新的考驗和挑戰。
做工程,底下要有一幫師傅,班子齊了才好干活。這對好人緣的章才子來說并不是什么難事。橫在他眼前的“沒項目做”才是更為頭疼的問題。
義烏東陽是中國建筑之鄉,建筑人才匯聚。“不相信我們呢!他叫我‘溫州佬’,說溫州佬都是騙人造假的。工程給他做,人把物料拉拉跑。”章才子說,創業之初幾乎是求著人家做些小項目,“但只要讓我做出一個,肯定就會有第二個項目了。”
吃了幾次閉門羹之后,章才子終于接到了第一單活。知道干活的是“溫州佬”,不少人抱著質疑的心態跑來看。油漆彩繪、木作瓦作,細活樣樣不差;栽花植木,園林布局精致和諧;交錯層疊的斗拱配上精美細致的雕飾……出自章才子之手的仿古建筑風格獨特,令人耳目一新,他在東陽一舉成名,他的人品也在當地廣為傳揚。義烏人服了,“以后就找這個‘溫州佬’!”出名后,義烏當地政府審批立項的古建項目都由章才子負責設計和施工,他先后完成了東陽的玉佛寺,義烏的凈居寺、城隍廟、博大士大雄寶殿等工程項目,都普遍受到好評。
章才子感慨,古建筑事關后代幾百年,不能搞花花綠綠,更不能有豆腐渣工程,施工材質要好,工序要精致,工程質量要創優。“平安第一,平安就是賺錢。”他愛人陳美算若有所思的說。二十幾年來,章才子負責設計、施工的工程從未發生安全事故和質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