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是朱子理學的搖籃,是世界研究朱子理學乃至東方文化的圣地,“武夷山上有仙靈,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識個中奇絕處,閑聽棹歌兩三聲。如此的人間仙境,讓圣人洗去塵世的萬千煩惱,自有沉浸在美景和研究中,較終修成正果,成一代儒學大家。
武夷山是我國江南著名的茶葉產區,是世界烏龍茶和紅茶的發源地,武夷巖茶是烏龍茶的鼻祖,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以“香、清、甘、活”而著稱,已有1000多年歷史,以獨具巖韻而享譽中外,早在十七世紀即遠銷歐美。
朱熹簡介:
朱熹(1130-1200年)中國南宋著名思想家。字元晦,后改仲晦,號晦庵。別號紫陽,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漢族人。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間為福建政和縣尉,后寓居福建。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14歲喪父,隨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40多年。母親逝世后朱熹還居建陽考亭。紹興十八年(1148)中進士,歷仕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獄公事、秘閣修撰等職。后由趙汝愚推薦升任煥章閣侍制、侍講。慶元三年(1197),韓侂胄擅權,排斥趙汝愚,朱熹也被革職回家,慶元六年3月甲子日病逝建陽市考亭。與夫人劉氏并葬于此。朱熹墓位于建陽市唐石里(黃坑鎮)大林谷。墓地系朱熹生前所選。左前側是鯉魚崗,右前方乃唐石山;前臨虎山雄踞,背靠九龍山之九龍崗,稱“風飄羅帶”。山上有幸如亭和順寧庵。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屢經修葺,山下享堂5楹。清朝康熙、乾隆、嘉慶等均有重修,并在山下建朱子祠,以后失修傾圮。朱熹墓為圓形,外用鵝卵石圍砌。上首中央仍立清代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墓碑一塊。-“宋先賢朱子,夫人劉氏墓”。墓前設長方形石香爐、石供案各一,靠前兩旁有石蠟燭一對。新修的大道旁已新建墓道碑亭。嘉定二年(1209)詔賜遺表恩澤,謚曰文,尋贈中大夫,特贈寶謨閣直學士。理宗寶慶三年(1227年),贈太師,追封信國公,改徽國公。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先進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朱熹是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院建設。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為宋寧宗皇帝講學。
建盞簡介:
建盞是漢族傳統名瓷。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都用正燒,故口沿釉層較薄,而器內底聚釉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燒窯中底部產生粘窯。由于釉在高溫中易流動,故有掛釉現象,俗稱"釉淚"、"釉滴珠"。這是建盞的特點之一。
武夷山簡介:
天然氧吧
武夷山內負氧離子含量為全國較高的區域之一,堪稱“天然氧吧”。它是福建省較大的自然保護區,也是地球同一緯度上先進保存完好的、森林覆蓋率達96.3%的一塊自然生態“綠洲”,被稱為“蛇的王國”、“鳥的天堂”、“昆蟲的世界”、“生物物種的基因庫”,生物鏈極為完整。
養生天堂
武夷山有深厚的歷史積淀和豐富的文化遺存,適合旅游考古、尋祖、懷舊的心理。武夷山有著悠久的養生文化和各類健康的養生食品,我國養生長壽的鼻祖-彭祖及其二子彭武、彭夷長期生活于武夷山,彭祖藥膳、各類天然食用菌類、冬筍、蓮子、田螺、黃蟮等均是養生佳品。
武夷山,“世界紅茶的發端,中國烏龍茶的發源地。中國理學的搖籃。千載儒釋道,萬古山水茶,”武夷山作為全國僅有的4處世界雙遺產地之一,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十大名山”,是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城市之一。位于福建省北部的武夷山,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東南”之美譽。大自然的厚愛與饋贈,為武夷山雕塑了一個卓而不群、舉世稱奇的人間仙境。清心潤肺的空氣,天然綠色的美食,韻味醇厚的巖茶,讓這座名山成為名符其實的養生天堂。
武夷山“慢生活”
世界雙遺產地武夷山是全國老齡委命名的“中華不老城”,曾被英國《每日電訊報》評為“全球較讓人感到快樂的地方”。這里有稀有、絕妙、獨特的自然景觀,山不高、景點集中,有山可游有水可玩,可以登山,可以乘竹筏沿溪漂流,亦可于溪畔盡情呼吸賞景,感受歷史人文,是全國極少數可以回酒店午休的景區。這里建有三條景色優美、道路平緩的慢游道,手牽手,慢慢走,很適合慢節奏的旅游方式。
武夷山,擁有3700多年的古閩族部落懸棺葬,2100多年的閩越王城遺址,880多年的朱子理學文化。享有中國首批5A級旅游區、全國十大文明風景旅游區、中國較佳綠色生態景區、中國茶文化藝術之鄉、世界十大快樂勝地、全球十大幸福地等殊榮,是人與自然和諧共榮的典范。
武夷山,儒釋道三教同山,是道家“洞天仙府”,名列道教第十六洞天“升真元化洞天”,是佛教“華胄八名山”之一。武夷山遺留下摩崖石刻500多方及眾多的文物古跡,“道南理窟”、“朱子理學”、“架壑船棺”等人文景觀。
會議時間:2020-01-0108:00至2020-12-3118:00結束
具體行程安排:
景點簡介:
【敬師禮、宣讀朱子家訓】
敬師禮復原了古代傳統的儀式程序:先進節致鞠躬禮,緬懷中華先賢,全體學生們向中華先賢和朱子三鞠躬;第二節呈敬師貼,表達尊師心聲,學生集體誦讀《敬師貼》;第三節行束脩禮,傳承文化遺產,學子們通過對古代,特別是經朱子整理、編修、規范和推行的釋菜禮的重新演繹,理解尊師重教的意義;第四節誦讀典文,弘揚尚學之道,學生們集體誦讀《朱子家訓》文中的重要章節,闡釋尊師尚學的內涵和真締。進行著隆重莊嚴的傳統敬師禮。
【紫陽樓】又名紫陽書堂、紫陽書室,建于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年),朱熹從15歲起在此定居,一直到晚年遷居建陽為止,住了近50年。紫陽樓位于屏山腳下,潭溪之畔,周圍古樹參天,修竹成林,屋前是半畝方塘,屋后是青翠竹林。古街由6個街坊組成,全長1000余米。街中牌坊林立,石坊門上鐫刻著多位歷史名人手書的橫額。
【興賢古街】街中的著名建筑有興賢書院、朱子社倉、朱子巷和五賢井等。其中興賢書院約在南宋孝宗時肇建,是朱熹當年講學授徒的地方。書院門牌樓高聳,構筑精巧,門飾磚雕花鳥人物,造型雄偉凝重,蔚為壯觀。以文論道之所,現今在書院內可欣賞到仿朱熹筆體而寫的“繼往開來”等堂匾和各式楹聯。。
【五夫萬畝荷塘】,五夫鎮白蓮種植歷史悠久,素有“白蓮之鄉”的美稱,五夫白蓮自南唐至清朝末年一直作為朝廷貢品。五夫鎮的萬畝荷花競相開放,一幅“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麗畫卷鋪展開來,別開生面,激動人心。舉目所見,有的含苞欲放,潔白似雪;有的紅如朝霞,沖天怒放,有的花開并蒂,如意吉祥,有的婀娜多姿,千嬌百媚,夏日來這里欣賞荷花仙子,真是一場難得的視覺盛宴!
【印象大紅袍】是中國名導張藝謀于2010年較新推出的印象系列第五部中國實景山水夜秀大作!結合世界遺產~武夷山~大王峰、玉女峰之山水絕景,結合現代炫彩燈光、富有詩意的音樂,給您帶來難忘的武夷山夜。270位當地演員70分鐘的精彩表演,由《盛唐笙歌》《竹林群舞》《神話傳說》《炒茶表演》《竹筏漫游》等五個章節組成。把天、地、人、山、水、茶和諧共融的情景演繹得淋漓盡致。印象系列企劃難度之高,每每創下新紀錄,這回張藝謀導演更空前讓您乘坐在可360度旋轉的觀眾席上,和您同感音樂與山水的完美印象。
【九曲溪竹筏漂流】
九曲流域面積已5平方公里,全長9.5公里,平均寬約7米。山技水轉,水繞山行。九曲溪的兩岸,奇峰怪石林立,爭奇斗巧,日不暇接,引得游人稱奇叫絕,河道彎彎曲曲,淺灘接著深潭,時而波平如鏡,時而浪打飛舟,“一時輕舟似B箭,瞬息已過千重山”。乘竹筏觀山,水在腳下;游水,山在眼前;賞洞,洞在巖壁。一派人熱情趣,意味無限。
【武夷宮】武夷宮是較古老的宮院,初建于唐,宋賜《沖佑萬年宮》,存有兩口龍井和萬年宮、三清殿;武夷宮又名會仙觀、沖佑觀、萬年宮,在福建省崇安縣南約十五公里處的武夷山大王峰南麓,前臨九曲溪口,是歷代帝王祭祀武夷神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國六大名觀之一。
【仿宋古街】南北走向,街頭建有石坊門,街尾構筑了古門樓,古色古香,富有宋代遺韶。古街長達二百米,南北布局有武夷宮、玉皇閣、彭祖山房、五銖錢莊、茶觀、鄉土寨、百家歡、巖頂香、仙姿館、碧丹酒家等建筑。
【大紅袍景區】
瞻仰武夷巖茶名叢之首、素有“茶中之王”美譽之稱的【大紅袍茶樹】,大紅袍茶樹生長在武夷山景區北部的九龍窠絕壁上,母樹樹齡已逾350年,僅剩六株,極為名貴。九龍窠是一條清泉滲流的峽谷,這里海拔600多米,溪澗飛流,云霧繚繞,土壤是由酸性巖石風化而成,所以很適合茶樹生長。水簾洞,又名唐曜洞天,是武夷山較大的洞穴,高度和寬度均超百米;
【武夷香江茗苑】
武夷香江茗苑茶文化觀光園屬國家4A級旅游景區,占地面積170畝,還擁有茶山茶園3000多畝。景區分為茶文化宣傳教育區、傳統手工制茶體驗區、斗茶品茗休閑區,涵蓋武夷茶文化博覽館、茶葉現代化生產工藝樓、傳統手工制茶作坊、茗香湖中庭水景、名叢品種園、休閑品茗閣、企業文化館、產品展示廳、葉嘉茶館、曲韻廊、問茶亭、茗戰廳等游覽參觀點,是集茶文化宣傳教育、傳統制茶技藝展示、茶藝表演、茶產品展示、茶葉檢測和研發以及茶產業生態文化旅游等為一體化的大型綜合茶文化互動體驗式休閑研學旅游基地。
【后井先進窯】
水吉建窯遺址窯長達135.6米,從山腳直達山頂,是目前考古挖掘發現國內較長的龍窯。現挖掘整理約45米。龍窯又稱長窯,是一種半連續式陶瓷燒成窯。它依--定的坡度建筑,以斜臥似龍而得名。后井村的這座龍窯也是依山而建,遺址部分已經被保護起來,周圍修建了石階,供人們踱步參觀。沿著石階緩緩而上,可以看到,由于年代久遠窯室部分已基本倒塌,只剩寬約兩米左右的龍窯基座,里面散落著不少瓷片與匣缽,一層層地埋在土中。據了解,這條1989年發掘的龍窯,其歷史可追溯到南宋時期。
【考亭書院】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城區西南三公里處。書院背負青山,三面環水,景色清幽。宋紹熙三年(公元1192年)朱熹承父志建"竹林精舍"后更名"滄州精舍"(考亭書院)。在宋代四方學子不遠千里負笈到考亭求學問道,群賢畢至,形成學術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考亭學派"。朱熹在考亭書院授徒講學八年,于慶元六年(公元1200年)病歿。宋理宗時,程朱理學倍受重視,淳佑四年(公元1244年)詔為考亭書院,理宗皇帝趙昀御書匾額褒崇之。考亭書院因年湮代遠,風雨侵蝕而傾圮,予今僅存有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御史蔣昭創修的石牌坊,建陽市**于1998年興建朱子文公祠一座屹立在考亭玉枕山之巔。當今考亭書院已成為海內外朱子后裔及朝圣者的"闕里"。
【DIY手工體驗】
制作建盞師傅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對龍窯燒制建盞的工藝如數家珍。對我們的不斷提出的怎么放坯、怎么放柴添柴、怎么點火、怎么觀察火候、建盞燒制需要多少爐溫、怎么開窯、曜變怎么產生的等等一系列問題,他都一一進行了建盞制作詳細地講解。建盞DIY體驗制作,并贈送游客自己署名落款的建盞一只。
聯系電話:400-11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