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女歌手》
創作背景:《塔吉克新娘》的完成標志著我運用古典形式,突出體積感的方法已初步達到西方造型體系的審美要求。但是,塔吉克新娘是塔吉克族,有歐洲人種的特點,面部線條的凸凹 與西方人很像,表現西方古典美是自然的。而中國人面部線條比較平,在運用西方造型的明暗方法時不容易表現出造型的力度,那么在中國當代人物肖像中如何凸現體積感和層次感,這是我研究的新課題。為了嘗試表現中國人物的特點, 我準備畫三張中國女孩肖像。
我首先選擇了一個當代城市女孩作為模特,我準備用側光表現明暗,側光雖然難畫,但是側光好看,側光能顯示出 體積感的魅力。這張題目為“藍衣少女”的畫,我依然采用古典形式的畫法,而側光確實解決了體積感的問題,畫面也達到了我追求的那種厚重感和層次感。背景用樹葉。如何增加畫面的完整性,參考了拉斐爾前派的手法,因為那種古典,帶有裝飾性的象征手法是我非常欣賞的。這樣,我用新方法畫的第一張現代中國女孩肖像,基本達到了自己試驗的要求,既有一些中國特色又延承了西方油畫的表達方式。
第二張畫是《青年女歌手》,1984年完成。模特是彭麗媛。畫這張畫時,彭麗媛是中國音樂學院的研究生,我認為她的形象很有中國特色。這一次,我想嘗試用平光畫人物。 平光在西方肖像畫中用得比較少,平光更具中國特色,但難度卻增大。當時天津博物館剛介紹過他們收藏的北宋山水畫家范寬的《雪景寒林圖》,我看了非常喜歡,覺得用它做背景,表現一種中國風應該是很有意思的嘗試。應該說,追求中國風是每個中國油畫家的自然反應,去美國前,我畫的 《畫家黃永玉》《歸僑》《探索》用永樂宮壁畫、用黃永玉的畫做背景,都是我對中國風的一種探索。用中國畫作為背 景來凸現中國色,我可能是第一人。現在的不同在于我深行一種新的嘗試,在有意運用平光表現中國人的造型特點,突出平面效果的同時,我努力使畫面做到有厚度的層次感,避免中國油畫單薄、簡單、 不耐看的缺點。結果不錯,這張畫的首次展出是“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教師作品展",很轟 動,受到觀眾的歡迎和理論界的關注。我想主要是這張畫創造了中國繪畫的一種樣式,即中國古代繪畫與西方油畫技法結合起來表現中國的現代人物,表達方式新穎并且獨特,有人說這張畫有“蒙娜麗莎”的味道。“蒙娜麗莎”是西方肖像畫的基本格式,我在畫彭麗媛的動作時參考了這種格式, 背景的古典、雋雅與“蒙娜麗莎”雖然有相像之處,但我畫的是中國的山水,又與中國的人物融在一起,畫面單純、強 烈、濃厚,有力度。這種中國的藝術內涵和西方的技法相融所表現出的東西方結合的抽象美達到了一種高度。經過這次嘗試,我對兩種文化的互補性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彭麗媛請人復制了這張畫,我又加工和修改了,留給她作為紀念。
第三張畫的題目是“果實” 。通過這三張畫,我終于達 到了通過實現西方造型體系的審美要求表達中國人物的目的。這種西方油畫的表現方式與中國的藝術元素結合為一 體,創造出一種新的美感正是我真正的追求。這批古典式畫 風的作品完成以后,普遍反映強烈。有一個畫家對我說:“您的畫氣很貫通,氣韻很足。”聽后我很有感觸,忽然想 起了幾十年前董希文先生在油畫訓練班看我的畢業創作《登上慕士塔格峰》時所說的話:“你的畫氣不貫。”為了這句話,為了董先生的教誨,我努力拼搏了差不多三十年。我覺得最大的收獲是中國人也能夠熟練地掌握西方油畫的技法, 在表達自己的追求時,兼顧中國的文化內涵與西方油畫的精諶技巧,使自己的作品呈現出一種不同于西方狀態的新的抽象美。我想為這個目的付出畢生的努力也是值得的。
我用古典主義的方法創作的第一件作品是《塔吉克新娘》,為了便于試驗,我選用了跟歐洲人形象接近的塔吉克族。成功之后,我想再深入一步,用同樣的方法,再畫中國人,試驗平光下的肖像效果。
我家在三里屯的時候,鄰居是中國音樂學院的教員。她給我找了三個學生做模特,我一共畫了三張,第一張是《藍衣少 女》,第二個模特是彭麗媛,當時她正在讀研究生,我創作了 這幅《青年女歌手》,第三張是《果實》。
這幅畫是在我三里屯的家中畫的。模特氣質很好,我挑選了 愛人的黑色連衣裙請彭麗媛換上,這樣的連衣裙很單純,不會 引起觀眾對模特身份的猜測。當時剛剛刊出北宋范寬的《雪景寒林圖》,我很喜歡北宋山水所具有嚴謹、古典的氣勢,與我追求的畫風有相似之處。我采用平光,使畫面顯得渾厚而更單純。創作這幅作品,我寫生花了五個半天,每天畫三個多小時,之后加工完成。作品參加了 “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教師作品展”,很多人喜歡。1998年,我把這幅作品捐贈給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自評:
在創作《探索》時期,我試驗把中國壁畫與油畫結合,當時還沒有掌握體積的平面化表現方法。在創作《塔吉克新娘》時采 用側光,容易表現出體積感《藍衣少女》也是用側光充分表現體積感。發現了范寬的畫后,我試驗在平光下表現作品的體積感。 完成《青年女歌手》后,我掌握了如何處理 體積的平面化。
我在這幅作品中用歐洲早期古典油畫技法,把中國北宋山水和現代人物融為一體,畫面協調。既表現傳統精神,又突破時空界限,體現了我追求的審美理想。(本文轉自“名畫記”,原標題《靳尚誼詳述創作《青年女歌手》的創作歷程及自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