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惠然,佛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刺繡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刺繡專業委員會會員、“勞氏廣繡”家族傳承人。
作品多次參加省市比賽,獲得優異成績,并多次參加傳統文化交流活動,弘揚刺繡文化而努力。其代表作有:《花團錦繡》、《年年有余》《廣繡·龍舟》《紗之舞獅》《戀愛》等。擅長:用線多變,或粗獷或細膩,作品色彩強烈,富于裝飾性,極具立體感。
廣繡與潮州刺繡合稱粵繡。
廣繡與蜀繡、湘繡、蘇繡并稱為中國四大名繡。
廣繡是廣州及鄰近的南海、番禺、順德等地的民間刺繡工藝品的統稱。
廣繡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歷史源遠流長
據唐人蘇顎在《杜陽雜編》記載,唐代一個年僅14歲的廣東南海姑娘叫盧媚娘,工藝精湛,在一尺的絲絹上繡出一卷佛經《法華經》,字體比粟米還小,而且點劃分明。
明末到清朝中期是廣繡業的繁榮時期。英國商人開始來樣加工。廣繡開始從民間小作坊的小批量生產逐漸向商品化大規模生產發展。室內裝飾和日用衣飾的廣繡繡品大量生產,使之出口進入了全盛時期。
到了清朝中葉,由于粵劇和粵曲的繁榮,使廣繡又增加了一類新品種——粵劇戲服。當時廣州狀元坊制作的戲服已享譽國內,連宮廷戲班也慕名前來定制。乾隆年間廣繡業已成行成市,繡坊、繡莊多達50家,從業人員3000多人。
刺繡世家
勞惠然老師從小是在繡花架下,看著一針一線長大的,在3歲開始接觸繡花,后來慢慢地能獨立完成一幅作品,到后來繼承衣缽,成為家族廣繡第四代傳承人。
勞惠然出生在順德勞村,以前勞村家家戶戶都有繡花架,都會刺繡。但在改革開放后,很多人都舍棄了手工業,外出打工,刺繡的人越來越少,到后來只剩她這一家了。
在很多人都放棄手工行業的時候。勞惠然的媽媽一直在堅持刺繡,但她不希望女兒也從事這個行業,因為這條路真的很難走。勞惠然老師大學畢業后,進入了大企業,但心系廣繡,經過多次勸說媽媽,最終回到了廣繡。
創立“勞氏廣繡”品牌
在2008年,創立“勞氏廣繡”品牌。大立柜上擺放著各式各樣廣繡作品,店鋪占地面積不到20平方米有兩個房間。
廣繡在制作時環境要求較高,需要保持一定的室內溫度,不可太濕熱,過熱容易造成絨線斷裂且顏色不鮮艷。收藏環境要求也比較高,不能用燈光直照,不能放置潮濕地方,放入柜子中。
每一副廣繡作品背后都有豐富的故事,且作品出來一次不會再繡第二次,高度保持勞式廣繡獨一無二的創意風格。
作品《向左瞟》以復古文藝斜翻蓋裝飾眼鏡,圖案采用佛山市市花白蘭花為原形。作品通過白蘭花兩種形態,表達年輕人對當下一些社會現象的鄙視和不滿,另一方面對未來理想生活的向往。
作品《廣繡·龍舟》選用龍舟競賽其中一種形式“五人龍舟”,通過五個年輕小伙子分工合作、奮勇拼搏的場景,以及色彩絢麗的旗幡、羅傘迎風飛舞的場景,描繪出一個歡騰熱鬧、生機盎然的畫面,表現人民同舟共濟、團結合作、勇敢頑強、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
教學圖案都比較現代化,但其他的產品都是高級定制所以是成熟化,同時勞惠然老師也非常愿意廣繡與現代產品融合,打造新青年所喜歡的產物。
刺繡工藝流程
圖稿設計→過稿→配線→上架→施繡→下架→繡品整理→裝裱。
刺繡的每一道工序,都傾注了勞惠然老師的熱情和心血。
刺繡技法
廣繡刺繡技法有“釘、墊、拼、貼、綴”五種。其中一些技法難度大,要求高,釘金墊浮繡的二針龍鱗和魚鱗立體針法被認為是刺繡工藝中難度最高的針法。
別具特色“廣繡”
傳統廣繡多以龍鳳、花卉、禽鳥、水族、人物為主要題材,花紋繁密、瑣細,雖色彩十分強烈,但因花朵細碎,彼此相互吸收,形成和諧統一,獨具風格的藝術效果。色彩斑斕的廣繡以其極富裝飾性的藝術特色,是嶺南地方特色的傳統工藝美術品。
廣繡的特點
廣繡的特點是構圖飽滿,繁而不亂,色彩艷麗,對比強烈,針步均勻,紋理清晰分明,光亮平整,物像形神兼備,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傳統廣繡另一個特征就是保留了傳統女紅中的巧手慧心,以緊密細致的針線,構圖配彩大膽而自由,出自心裁來進行創作,充滿了民間趣味,更具藝術個性。
堅持手工刺繡的原因
當我們問到,手工刺繡這么辛苦,為什么不用機器來做?
勞惠然老師回答說,如果用機器來做的話就失去了手工原有的味道,都是死板的。而手工刺繡的每一件作品背后的作者,都是有溫度,有感情的。我們現在做的都是有限量的,或者是唯一的,比較有個性,這樣顯得珍貴。一個產品無論多好賣,多搶手,我們都保持限量版,最多十到十五件,為了確保它的價值性。
刺繡的美不是那種表面的繁華,是一種滲入骨髓的妖嬈。用針用線刺出的絕妙,是有感情的。
傳承道路崎嶇
勞惠然老師說,開培訓班的初衷是想要培養更多的人來傳承刺繡,學生都是以興趣為主、他們覺得現在的生活很浮躁,想讓自己靜下心來繡繡花,他們說最享受這個過程。現在只有學生,沒有徒弟,這么多年還沒找到真正想要走這條路的學徒。
如今,手工刺繡工藝逐漸失傳,從事刺繡行業的手工藝人更是寥寥無幾,手工刺繡已被列為廣東瀕臨失傳民間工藝之一。當沒有人愿意從事這個行業的時候,她舍棄高薪資崗位,只因對手工刺繡有感情。她說不希望看到祖祖輩輩堅持的東西就這樣失傳了,而且刺繡也是陪伴自己從小到大的,說放棄談何容易。勞惠然老師的傳承和敬業精神也讓人十分感動和無比的敬佩,她是一個對作品是十分的珍愛的手工藝人,所有作品都是堅持原創。
一張凳子、一個繡花架、一根繡花針、幾根繡線、一張繡布、一把剪刀、一個針包、一針一線,融入的是深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