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公博,高級工藝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樂清黃楊木雕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根藝美術學會副主席、中國非遺藝術設計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書畫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士生導師。
高公博大師具有極為豐富的創造想象力和高深的藝術造詣,為傳承、保護、利用和發展我國黃楊木雕事業作出了顯著成績,并相繼開拓了黃楊根雕、黃楊劈雕和黃楊意雕藝術,是我國工藝美術木雕行業公認的代表性人物。作品《簑翁》《濟公》《酒不醉人人自醉》三件作品被永久保存在中國工藝美術館。
高公博大師在為期一周的專業實踐教學中傳授了傳統黃楊木雕技法、黃楊劈雕絕技,并開展專題藝術講座。學院黨委書記金炳雄,黨委委員、副院長王方,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姚哲峰等領導參加了實踐周的現場教學、作品展示等活動。
高公博大師以“藝術與探索”為中心,為學員們展示分析了自己的代表性作品、講授了獨特開脫的木雕技法、介紹了自己百國之木系列、分享晨習書畫作品、剖析木雕藝術杰作黃山八面廳等。
高公博大師談到,做手工藝必須懂得堅持自己的信念不放棄,記住我能行,不斷追求開拓,讓作品生動里面有樂趣。
創作追求"新、奇、獨、變"新就是理念的新;奇則是指奇妙的東西讓藝術在碰撞中提升;獨是獨立的個性,因為個性是藝術的生命。好的東西不在于精雕細作,而在于巧妙的藝術構思;變也就是不斷的變化,常懷謙卑的心。
“不用傳統的雕法,從傳統木雕,到根雕、意雕、劈雕,我們都可以探索不同的雕刻方法。所謂意雕,就是利用意念雕刻從而達到另外的目的,很多事物是有意念的,可以把作品點石成金。”
“想做出作品一定要學會尋找資料,可以多看博物館中的展品對其提煉,再添加上自己的想法。創作中的手工藝人不再僅僅是在沿襲傳統,同時也是在面向未來?!?/span>
經過一周的專業技能提升,工藝美術品設計專業木雕專業方向的同學創作出22件精美的黃楊木雕作品。同學們從高公博大師德與藝的傳授中重新檢視了自身專業學習的短板,更進一步明確了學習木雕雕刻工藝的初心,為更好的傳承、發揚、創新樹立了堅實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