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收藏家劉益謙在香港蘇富比拍賣行辦理2.8億港元雞缸杯交接手續過程中,用這件天價文物喝了杯茶,一下子引發了眾人的熱議。成化斗彩雞缸杯,這一稀世之珍每每出現在拍場上,總會掀起一陣陣波瀾并創下中國瓷器的世界拍賣紀錄。那么,天價雞缸杯究竟貴在何處?用它來喝茶是否就是不尊重文物?我們又應該如何欣賞雞缸杯之美呢?近日,中國文物網記者采訪了北京太平洋洪緒藝術品鑒定中心董事長,古陶瓷鑒賞家、收藏家胡智勇,他對于上述這些問題從專業角度上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以2.8億港元成交的明成化斗彩雞缸杯
天價成交符合市場預期
今年4月,在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會上,上海收藏家劉益謙以2.8億港元的天價,將玫茵堂珍藏的一件明代成化斗彩雞缸杯收入囊中。由于這一價格一舉刷新了中國瓷器的世界拍賣紀錄,一經成交便引發了“雞缸杯究竟值不值這么多錢”的爭論。而在胡智勇看來,成化斗彩雞缸杯,作為明清官窯里一個極為珍貴的品種,天價成交的結果符合市場的預期。“早在1999年時,這件成化斗彩雞缸杯就曾以2917萬港元成交。時隔15年,這件雞缸杯再現拍場,價格翻了10倍,從文物藝術品的升值空間上來講,這一價格應該還算是比較合理的。”
據胡智勇介紹,成化斗彩雞缸杯為明代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杯身以斗彩描繪子母雞的生活場景最為人所推崇。而且,在許多古代典籍里,也都有關于雞缸杯的記載。清朱琰《陶說》就曾稱:“成窯以五彩(斗彩明代稱五彩)為最,酒杯以雞缸為最,神宗(萬歷帝)時尚食,御前成杯一只值錢十萬……”。而明萬歷沈德符《野獲編》中也曾談到:“成窯酒杯,每對至博銀百金。”由此也就不難解釋,為何明代至今成化斗彩雞缸杯都異常稀少名貴,同時也能反映出成化斗彩瓷器在中國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
用雞缸杯喝茶并無不妥
雞缸杯天價成交所引發的熱潮退去不久,劉益謙用雞缸杯喝茶的舉動再次激起了人們的熱議。其中,有一部分觀點認為,如此行為是對文物的不尊重。但是,胡智勇認為,這樣其實做并無不妥。“因為明清官窯瓷器的燒成溫度一般是1300度。所以對于這些瓷器來講,并不會像書畫那樣嬌氣。”他說,“劉益謙用這個杯子喝茶,在我看來,也并沒有破壞文物。水的溫度最高也就是100度,因此用來喝茶對瓷器本身并不會產生任何不良影響。”
此外,胡智勇表示,還有一部分人認為劉益謙拿雞缸杯喝茶是一種“土豪”的做法,對此他也并不能夠認同。“了解劉益謙的人,都知道他其實是一個性情中人,況且收藏原本就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作為雞缸杯的擁有者,他拿這個杯子喝茶,也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小小樂趣,再加上他后來也明確表示要好好保護這件文物。所以,我認為他的這種行為更多的只是一種性情使然罷了。”
雞缸杯自有其獨到之美
有些網友在看到成化斗彩雞缸杯后,感覺并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那么精美,所以也不知究竟應該如何去欣賞雞缸杯之美。對于這一問題,胡智勇表示,雞缸杯上的紋飾雖然乍看之下并不是很精美,但正是這種隨性而又略顯粗放的繪畫風格,才是后世所難以追求和仿制的。 “有時,我們甚至會發現成化斗彩瓷器上的彩色都跑到青花輪廓線之外了。這其實并非是瑕疵,反而是鑒定成化斗彩瓷器時一個十分關鍵的鑒定要素。”
胡智勇對記者說,人們在欣賞雞缸杯時,不應該只是流于表面,還應該看到雞缸杯在各個方面的價值。“市場之所以會認可雞缸杯,主要還是看重其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價值。我們知道雞缸杯上的紋飾,往往呈現出一種其樂融融的生活場景,而這也正符合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精神。另外,成化斗彩瓷器上的胎與釉也都獨具特色,既在前朝沒有出現過,也是后世所難以仿制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成化斗彩雞缸杯是獨一無二的藝術珍品。”
專家簡介: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胡智勇,出身于陶瓷世家,在官窯瓷片堆里摸索長大。歷任太平洋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經理、常務副總經理、藝術總監。現任太平洋洪緒藝術品鑒定中心董事長、中國古陶瓷學會會員、北京衛視《天下收藏》專家。主要著作有:《漫談成化斗彩雞缸杯》、《中國彩瓷》一書明代部分、《中國出土陶瓷全集》執行主編等。擅長鑒定明代、清代官窯及民國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