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乡下乳妇奶水在线播放,四房播播五月天

 
 

泉耕:實物見證幣章同源

我要發布     發布日期:2020-06-22 13:46:43  來源:樂藝會
核心提示:酷愛收藏與研究中國古錢及世界各國早期幣章,藏齡四十余載,共收藏中國古錢和世界多國早期幣章萬余枚,其中精品兩千余枚。在《中國收藏》《中國收藏·錢幣》《收藏》《錢幣收藏》《錢幣界》《中國國家天文》等多家收藏類雜志發表文章百余篇。曾多次接受中國錢幣學會、北京市錢幣學會、中國民俗錢幣學會和北京錢幣展覽館委托為泉友授課。

  泉耕(姓:張,名:德友),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中國錢幣學會會員,北京市錢幣學會會員,中國民俗錢幣學會常務理事、副會長、幣章專業委員會主任。祖籍山東,1956年出生于我國東北吉林。從軍二十余載,畢業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學院建筑工程專業,歷任部隊參謀、助理、股長、科長、副部長和長城公司(部隊企業)總經理兼黨委書記等職。先后組織建造了解放軍白城守備區辦公樓主體工程、中國一汽奧迪(長春)車間一期主體工程、中國一汽(長春)體育館主體工程、紫金花(長春)大酒店主體工程、沈陽軍區綠苑大酒店主體工程、百事可樂總廠車間主體工程等項目;參與建造了北京中關村遠東悅萊國際大酒店工程項目等。先后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1989年獲沈陽軍區先進營房干部稱號。1996年在部隊退役后調入北京工作至今。現任:北京恒安奕德電梯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總工程師,中共黨員。


  酷愛收藏與研究中國古錢及世界各國早期幣章,藏齡四十余載,共收藏中國古錢和世界多國早期幣章萬余枚,其中精品兩千余枚。在《中國收藏》《中國收藏·錢幣》《收藏》《錢幣收藏》《錢幣界》《中國國家天文》等多家收藏類雜志發表文章百余篇。曾多次接受中國錢幣學會、北京市錢幣學會、中國民俗錢幣學會和北京錢幣展覽館委托為泉友授課。


  何謂“幣章同源”?顧名思義!即錢幣和紀念章出自同一源頭。最早提出“幣章同源”理論的學者,當為世界硬幣評審委員會(中國)委員李鐵生先生。先生于2018年11月26日在筆者朋友圈轉發文章的讀者留言處批語:“幣章同源,章出自幣,幣章互補,幣亡章興”。短短十六個字,道出了錢幣與紀念章的淵源、身世、相互關系和未來。隨著網絡銀行的發展和電子交易平臺的完善,傳統貨幣即將退出歷史舞臺,與人類朝夕相伴了三千多年的錢幣正面臨著結束使命和壽終正寢,取而代之的將是網絡交易和電子支付。如果銀行不再發行錢幣,退出流通領域的錢幣將與紀念章殊途同歸,最終都將走進藏家的幣廚或幣章博物館。


  在浩如煙海的錢幣和紀念章中,有一種特別有趣的組合:一幣一章,先后誕生在同一時代的同一國度且同一主題,幣在先章在后。一枚是由主權國家或地區發行的具有貨幣職能的法定貨幣,俗稱錢幣或稱硬幣,其宗旨是促進商品流通和貨幣交換;另一枚則是由國家相關部門或社會團體及民間機構等為紀念某一事物或事件而發行的具有貨幣形制而不具備貨幣職能的金屬紀念章,簡稱金屬章,宗旨是紀念重要事物事件和弘揚民族文化。硬幣突出的是它的貨幣職能、計重、計值和發行機構的權屬或稱主權;而金屬章則突出了它的紀念主題、藝術效果和藝術家的藝術魅力。兩者互補,同為最親近人類生活且最能彰顯時代個性的藝術品。形成這一種類的多為主題特別重大、事件極其重要的紀念活動以及民族文化精髓和宗教信仰等,如建國或建國紀念日、立憲或修憲、國際間合作或結盟、國際國內重要會議和決策、重要項目開工或竣工、重要機構的創立和紀念日、王室成員誕辰和大婚、君王登基或加冕或祭日、國家寶藏、名勝古跡、吉祥文圖、民族圖騰和宗教神祇等。


  這種同時代發行且主題相同的一幣一章,目前發現最早的當為西漢文景二帝時期(公元前180至前141年間)發行的“富昌長·樂未央·半兩”壓勝錢與漢“半兩”錢(摘自《中國錢幣大辭典·壓勝錢卷》第4頁),直至今日兩千多年從未間斷。期間雖然經歷了無數次的時代變遷和發行主體的變革及鑄造方式、形制的演變,但宗旨始終不變。這種主題相同用途各異的一幣一章,設計特別講究,制作極其精致,成雙成對、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為幣章收藏平添了一種特有的魅力!也為“幣章同源”的理論提供了實物佐證。


  世界上許多國家尤其是古代中國和早期歐洲各國,每逢大事在發行紀念幣的同時有時也發行紀念章,這種同時代相同主題的幣章并不少見,但能流傳至今并有緣同時入藏的卻不容易,尤其是百年以上的老幣都身價不菲,而百年以上的老章也是鳳毛麟角。多為有幣無章或有章無幣的“單身貴族”。筆者有幸收藏包括古代中國王莽發行的“貨布”幣章及歐亞兩洲十余個國家和地區發行的此類金屬幣章百余對,以幣章組合、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給讀者,展開一場跨越兩千年涵蓋兩大洲的幣章對話,以物證史,讓“幣章同源”的理論在實物對話中得以見證。旨在以這種輕松且賞心悅目的方式告訴讀者,早在兩千年前紀念章已走進人們的生活,只是與現代紀念章鑄造工藝和形制不同而已。同時也愿意與持不同觀點的同好和老師共同學習、研究和探討,并尊重不同觀點的研究成果。


  一、中國同時代相同主題幣章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金屬“布”幣最早出現于春秋戰國時期,如果說,河南安陽殷墟和山西保德商墓出土的青銅貝是早期的原始鑄幣,那么,中國的鑄幣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就青銅鑄幣而言,從貝、刀、布、蟻鼻錢、圓錢到方孔圓錢,再到銀圓和銅板,走過了一條循序漸進、獨立發展到中西交融的道路,創造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貨幣文化。隨著古代絲綢之路的開通和新中國改革開放國策的推進,中國貨幣文化傳播到東亞和東南亞而形成了東方貨幣文化,再從亞洲走向世界,伴隨著對外貿易和商品經濟的發展,不斷的與不同地域的貨幣文化交流、交織和交匯,使獨特的東方貨幣文化逐漸與世界貨幣文化體系接軌交融,形成目前統而不同的世界貨幣文化體系。


  中國金屬紀念章,古稱壓勝錢,又稱厭勝錢、俗稱花錢,今稱民俗錢或稱紀念章。起源于戰國時期的“六字刀”或漢代早期“半兩”錢,略晚于同時代的流通錢,是中國古錢的分支,多數不參與流通。鑄造形制不拘一格,發行渠道官私皆鑄,表現題材包羅萬象,堪稱中華文化之瑰寶。主要用于開爐、鎮庫、祝壽、婚嫁、賀歲、玩賞、配飾、祭祀、上梁、鎮宅、避邪、博弈和弘揚中華文化紀念重大事物事件等。


  最早提出紀念章為中國當代民俗錢理論的學者,是中國錢幣界泰斗、中國錢幣博物館首任館長戴志強先生。先生指出:“無論紀念章是以什么形式流入中國的,都是中國民俗錢的延續”。《中國錢幣界》于2016年第3期刊載的該雜志社副社長王斌先生《論紀念章是中國當代民俗錢幣》一文,文中列舉了大量觀點和實物來論證紀念章就是中國當代民俗錢幣。《中國錢幣界》在2017年10月《中國民俗錢幣學會成立十周年特刊》的上集,也刊登了筆者《圖說當代金屬紀念章為中國民俗錢的延續》一文,文中列舉了從公元529年至2000年世界多國發行的金屬章36枚,作為當代金屬紀念章為中國古代民俗錢的延續理論的佐證。2018年11月26日,中國民俗錢收藏家學者、中國民俗錢幣學會幣章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童騁先生,在《童心馳騁品泉》公眾號發表的《濃濃母愛恒久遠》一文中指出:“愚以為,金屬章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現代花錢”。以后亦有更多學者藏家作過類似的論述。中國民俗錢幣學會于2017年11月發行的由華國鋒主席提字“天下花泉、百花齊放”大銅章,更是將金屬紀念章為當代民俗錢的理論用實物固化。


  中國金屬章的鼎盛時期應為宋、遼、金、元時期,宋代民俗錢,受唐和五代的影響,中華風格突出,尚未擺脫古人“天圓地方”的思維模式,圓錢方孔,圓穿少見。以宋徽宗趙佶為代表的一代才子,將那個時代推向了中國有史以來文化的巔峰,由他親筆書寫錢文的“大觀通寶”錢,即是這一史實的見證,已成為泉家必藏之物。隨著北方少數民族的侵入及其政權的建立,異族風格逐漸顯現。如遼代大錢的粗獷古拙;金代泉品的規整精細;元代鑄品的厚重敦實等,形成了既遵循中華民族的傳統模式,又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鑄錢風格。使得中國金屬紀念章更加豐富多彩,為后來金屬章的收藏增添了魅力,為金屬章的研究和斷代提供了依據。


  中國近現代金屬紀念章始于清末,如1885年慈禧五十壽辰銀章、1929年孫中山入葬中山陵銅章和1934年廣州市政府新廈落成銅章等。繁榮于新中國改革開放(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后,“文革”時期曾一度被領袖像章取代。但普遍被藏界認識并系統收藏還是近幾年的事。以上海造幣廠、沈陽造幣廠、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中國金幣總公司、中國麥多爾俱樂部、中國大銅章愛好者協會等官方和民間機構發行的產品為主。雖然整體效果無法與歐洲早期作品(十八、十九世紀)相比,但也不乏精品之作。與中國古代民俗錢同宗祖、同屬性、同血脈。只是形制和制造工藝上接受了歐洲幣章的先進設計理念和制作方式而形成目前的歐式風格。為古代民俗錢的華麗轉身。


  值得欣慰的是,隨著幣章文化的不斷融合,近現代精品金屬章也逐漸被民俗錢收藏家入藏,在民俗錢收藏家的圈子里,也常見資深幣章藏家的身影。中國民俗錢幣學會于2017年7月成立的幣章專業委員會,致力于推廣“幣章同源”的理念,促進幣章文化交流,溝通和構架交流渠道。期待在不遠的將來,“幣章同源”的理念不僅在理論上被認可,也體現在收藏群體和研究領域的大融合。


  (一)漢末王莽“貨布”主題幣章


  “貨布”錢,王莽天鳳元年(公元14年)第四次貨幣改制始鑄,與“貨泉”并行,一布當“貨泉”二十五枚。“貨布”較“十布”厚實工整,面背及穿孔有廓,中豎線止于穿下,“貨布”二字作垂針篆于兩側,字體瀟灑俊逸。通長56毫米左右,重約16.50克。“貨布”自天鳳元年至新莽滅亡(公元23年)鑄行十年之久。與“大泉五十”、“貨泉”并稱王莽三大“長命錢”。也有背鑄星月和龍鳳紋的“貨布”錢存世,其發行背景可能與吉祥婚慶有關。下圖即為兩千年前的“貨布”幣章組合。


  漢王莽天鳳元年(公元14年)“貨布”錢(下圖)。


  高56毫米,青銅。正面垂針篆“貨布”二字,素背。


  漢王莽于天鳳元年(公元14年)鑄“貨布”背雙鳳圖民俗錢(上圖)。高56毫米,青銅質。正面垂針篆“貨布”二字,背抽象雙鳳圖。其發行背景可能是當時宮廷或民間所鑄的婚慶錢(待探討)。


  (二)南北朝“永安五銖”主題幣章


  北魏“永安五銖”系年號,孝莊帝永安二年(公元529年)鑄。《魏書·食貨志》記載:至孝莊帝永安二年秋,詔更改鑄,文曰“永安五銖”,官自立爐。


  東魏孝靜帝公元541年鑄“永安五銖”背四出錢(下圖)。直徑23毫米,青銅質。正面篆書“永安五銖”四字,背面四出紋。


  北魏“永安五男”背“四靈”鎏金宮廷錢(下圖)。直徑55.00毫米,重40.30克,青銅質鎏金。南北朝時期北魏孝荘帝永安二年(公元529年)鑄。正面篆書“永安五男”,永字兩側日月紋。“永安”為年號,亦有永葆平安之意,“五男”有祈多子之意。背“四靈”圖,上朱雀、下玄武、左白虎、右蒼龍。傳說“四靈”為古代象征東西南北四個方位的祥瑞生靈:蒼龍、白虎、朱雀、玄武。這是一枚中國宮廷錢幣,出身名貴,記年清楚,通體鎏金。


  (三)元代八斯巴文“大元通寶”主題幣章


  八思巴文是元朝忽必烈時期由“國師”八思巴創制的蒙古文字,世稱“八思巴蒙古新字”,它的創制推廣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蒙古人社會的文明進程。


  八思巴所創制的“八思巴文”屬拼音文字,共有41個字母(脫胎于古藏文字母)。至元六年八思巴文作為國字頒行全國后,其推廣卻受到很大阻力。除政治和文化傳統因素外,主要是因為這種文字字形難以辨識,再加之在有的地方使用時還仿效漢字篆書的寫法,這就更加劇了識別的難度。因此雖然元廷屢次下令用八思巴文"拼寫一切語言"(也確曾用八思巴文譯寫過一些書籍,還拼寫過漢語,藏語等),但民間還是用漢字,所以,八思巴文最終還是主要應用于官方文件。


  元代主要流通紙幣,鑄錢較其它朝代都少,且多以漢文錢為主,但也用八思巴文鑄過有限的幾種錢幣。有世祖至元年間“至元通寶”,成宗元貞和大德年間的“元貞通寶”和“大德通寶”,武宗至大年間的“大元通寶”等幾種。這些鑄幣的錢文讀法均為“順讀”,且除較厚重的"大元通寶"當十錢存世常見外,其余均很少見。


  八思巴文“大元通寶”當十錢(下圖)。直徑44毫米,重22克。正面八斯巴文“大元通寶”四字,元武宗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始鑄,錢文音譯“代溫通寶”,漢譯“大元通寶”。


  八思巴文“大元通寶”背秘戲圖當十錢(下圖)。直徑42.50毫米,重21.00克。正面八斯巴文“大元通寶”四字,背面兩組秘戲圖。


  (四)清代“康熙通寶”主題幣章


  “康熙通寶”錢,清圣祖康熙年間(1662--1722年)鑄。錢文“康熙通寶”四字楷書對讀。按背文可分兩大類:一種是仿“順治四式”滿文錢。即“寶泉”、“寶源”左讀。為戶、工兩部造。二是仿“順治五式”滿漢文錢。二十個錢局造錢,每個錢局用一個字代表,鑄于錢的背面,泉家為便于記憶編成口訣:同福臨東江,宣原蘇薊昌,南河寧廣浙,臺桂陜云漳。另有甘肅鞏昌局鑄“鞏”字錢和山西省局鑄“西”字錢,均罕見。


  “康熙通寶”背原錢(下圖)。直徑28毫米,背“原”。山西太原錢局鑄。


  “康熙重寶”背龍鳳民俗錢(上圖)。直徑58.00mm,重25.00g。正面“康熙重寶”四字楷書見隸韻,底章雕花,背龍鳳圖。


  (五)中華民國孫中山主題幣章


  民國二十二年孫中山像壹圓銀幣,為國民政府第三次宣布銀本位制度后鑄造的。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四月六日起,全國一律廢兩改元,取消銀兩制度,以銀元為法定貨幣。主幣壹圓,重26.69克,成色為88%。正面為孫中山像,背面為帆船圖,俗稱“船洋”。由上海造幣廠鑄造。


  中華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發行的孫中山壹元銀幣(下圖)。直徑39.00毫米,重26.70克。正面為國父孫中山頭像及國名和發行時間,背面為帆船和幣值。


  中華民國十八年(1929年)為紀念國父孫中山入葬中山陵而發行的銅章(下圖)。直徑76.00毫米。正面為孫中山的正面頭像,背面為座落在南京市紫金山的孫中山陵墓。


  (六)新中國高鐵主題幣章


  中國鐵路建設始于清朝末年,經過一個多世紀的建設和發展,截至2018年年底,中國鐵路營業總里程達13.1萬公里,規模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速鐵路近3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全國鐵路復線率和電氣化率分別達到57%和67%,分別位居世界第二位和第一位。在中國,鐵路是國家的重要基礎設施、大眾化的交通工具,在中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處于骨干地位。中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資源分布不均,所以經濟、快捷的鐵路普遍占有更大的優勢,成為一種受廣泛使用的運輸方式。中國鐵路幾次大提速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持續多年的重要事件。


  中國人民銀行定于2018年9月3日發行中國高鐵普通紀念幣(下圖)。直徑27毫米,材質為雙金屬合金。正面上方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下方刊年號“2018”字樣;背面主圖為“復興號”動車組,背景為大勝關長江大橋、北京南站、“復興號?中國高鐵”文字及高山、梯田、沙漠等。主景上方刊有面額“10元”字樣。發行量為2億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于2011年為紀念京滬高速鐵路開通而發行的銅章(下圖)。直徑80.00毫米。正面為停靠在站內的高鐵機車,背面為延途車站名稱等。


  該章由上海新世紀監制,顧錦芳策劃,黃偉設計,房夏收藏。發行量128枚。


  京滬高速鐵路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一條建設里程長、投資大、標準高的高速鐵路。2008年4月18日正式開工,2011年6月30日通車,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通車典禮。2010年12月3日,京滬高鐵棗莊至蚌埠間的先導段聯調聯試和綜合試驗中,CRH380AL“和諧號”高速動車組最高試運行時速高達486.1公里。線路由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橋站,全長1318公里,縱貫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轄市和冀魯皖蘇四省,連接京津冀城市群和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兩大城市群。總投資約2209億元,設23個車站。基礎設施設計速度為380公里/小時,目前最高運營時速為350公里(由CR400系列“復興號”列車擔當)。北京到上海的G7最快只需4時24分。


  二、泰國同時代相同主題幣章


  泰王國,原名:暹羅王國,位于中南半島的中南部,東北與老撾接壤,東南與柬埔寨為鄰,南瀕泰國灣,西與緬甸交界。國土面積51.4萬平方公里。泰國在13世紀已形成了統一的國家。16世紀后,相繼受到葡萄牙、荷蘭、英國及法國殖民者的侵略。1896年英法簽訂條約,使暹羅成為英屬緬甸和法屬印度支那之間的緩沖地帶。因此,泰國是東南亞唯一未曾成為帝國主義殖民地的國家。1932年暹羅王國改為君主立憲制。1939年改名為泰王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日本占領。1945年恢復暹羅國名,1949年再度改為泰王國。


  泰王拉瑪五世主題幣章


  拉瑪五世,泰王國國王(1873--1910年在位),原名:朱拉隆功。他是拉瑪四世(??????????????????????????????????)帕宗浩昭的第9個兒子,喃斐蓬拉披隆王后的第一個兒子,出生后即被賜以“親王”的稱號。他從小就得到拉瑪四世特別的寵愛。8歲時母后去世,這一年,拉瑪四世給他賜爵昭華公勐(王族之第五等爵位),并把他的爵號刻在金版上。14歲時,他的爵位晉升為昭華公坤。


  暹羅王國(泰國)于1876年發行的拉瑪五世1阿特銀幣(下圖)。直徑31.00毫米,重15.45克。正面為暹羅國王拉瑪五世(原名:朱拉隆功1873-1910年在位)的側面頭像,背面為暹羅國徽。


  暹羅王國(泰國)于1873年為紀念國王拉馬五世登基而發行的銅章(下圖)。直徑71.00毫米,重165.00克。正面為泰國國王拉馬五世(原名:朱拉隆功1873—1910年在位)側面半身像,背面為佛祖釋迦牟尼端坐在蓮花寶座上的雕像。


  三、伊朗同時代相同主題幣章


  伊朗,位于亞洲西部伊朗高原。北瀕里海,東北與土庫曼斯坦接壤,東與阿富汗、巴基斯坦相連,南隔波斯灣與沙特、卡塔爾、阿聯酋相望,西與伊拉克為鄰,國土面積164.5萬平方公里。伊朗為世界著名文明古國,1935年以前稱波斯。公元前6-7世紀為強大的波斯帝國。7世紀后受阿拉伯人、蒙古人、阿富汗人及土耳其人的侵略。18世紀前期復國,隨后又成為沙俄、德國和英國的爭奪對象。1925年建立巴列維王朝,實行君主立憲制。1935年波斯王國改名為伊朗王國。1979年巴列維王朝被推翻,成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國王巴列維主題幣章


  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MohammadRezāShāhPahlavī1919-1980),伊朗國王(1941-1979年在位)。禮薩沙赫·巴列維的長子。1914年蘇聯和英國由于擔心巴列維投靠德國而進兵伊朗,迫使禮薩沙赫·巴列維流亡。巴列維于1941年9月16日繼承王位。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力圖實行獨立的外交政策,同蘇聯和東歐國家建立外交關系。但由于國內多數城市發生了暴亂,他于1979年1月16日出走。霍梅尼乘機取得了政權。1979年4月1日伊朗舉行公投,宣布成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巴列維出走后曾去埃及、摩洛哥、巴哈馬和墨西哥等國,1979年10月22日又輾轉到美國治病。兩周后伊朗民兵在德黑蘭占領美國大使館,把50名美國人扣作人質,要求引渡國王。巴列維被迫從美國去巴拿馬,再往開羅,埃及總統薩達特給予他政治避難權。1980年巴列維在開羅去世。


  伊朗王國于1971年發行的紀念波斯帝國建立2500周年200里亞爾精制銀幣(下圖)。直徑50.00毫米,重60.00克。正面為伊朗國王巴列維(1941-1979年在位)與第三個妻子法拉赫·狄巴·巴列維的雙人側面頭像,背面為絲帶連接的25朵花蕾(象征25個世紀)環繞的王國國徽。


  伊朗王國于1941年發行的國王與王后伉儷銀章(下圖)。直徑36.50毫米,重20.00克。正面為伊朗國王禮薩·巴列維與第一任王后埃及公主芙茲葉的雙人側面頭像,背面為橄欖枝環繞的王冠和國名。


  四、沙俄帝國同時代相同主題幣章


  俄羅斯帝國,簡稱“俄國”,由于國王自稱“沙皇”,故又稱“沙俄”。位于歐洲東部,北瀕北冰洋,東隔白令海峽與美國北部相望,東南瀕臨白令海及鄂霍次克海,南與中國、蒙古、哈薩克斯坦、烏克蘭等國接壤,西與白俄羅斯、拉脫維亞、愛沙尼亞、芬蘭等國交界,國土橫跨歐亞兩洲,面積為1710萬平方公里。15世紀下半葉,伊凡三世建立莫斯科大公國后,不斷向外擴張,奪取了北亞和中亞等地。彼得一世于1721年改名為“俄羅斯帝國”。1917年隨著“十月革命”的一聲槍響,帝國滅亡。1922年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國家聯盟,簡稱“蘇聯”。1991年12月“蘇聯”解體,成立俄羅斯聯邦,簡稱“俄聯邦”。


  彼得大帝主題幣章


  彼得一世(PedroI,1672-1725),即彼得大帝。俄國沙皇(1682-1725年在位)。沙皇阿列克塞之子。偉大的政治家。1682年與其兄伊凡五世同時即位,共同執政,而由其姐姐索菲亞攝政。1689年索菲亞被推翻后,彼得掌握實權。在國內方面,積極興辦工廠,發展貿易,改革軍隊,建立正規的陸海軍,加強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對外方面,發動對北方、波斯的戰爭,取得波羅地海出海口和里海沿岸一帶的控制權,并兩次向土耳其開戰。彼得一世在俄國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712年正式與薩穆伊洛夫娜結婚,婚后稱葉卡捷琳娜。


  俄羅斯帝國于1725年發行的彼得大帝1盧布銀幣(下圖)。直徑41.00毫米,重29.15克。正背文圖除發行時間以外同前品。該幣為彼得大帝在位時期(1682-1725年)的“關門幣”。


  俄羅斯帝國于1858年為紀念圣彼得堡圣以撒大教堂落成而發行的紀念章(下圖)。直徑80.00毫米,重178.40克,紅銅質。正面中心圖案為座落在俄羅斯圣彼得堡城圣彼得堡廣場上的圣以撒大教堂,周邊為古俄文(漢譯):“圣彼得堡圣以撒大教堂”,下部為建造時間和落成時間,也是該章的發行時間。背面為俄羅斯帝國歷史上六位沙皇,他們分別是:(中間)彼得大帝、(右上)葉卡捷琳娜二世、(左上)保羅一世、(左下)亞歷山大一世、(右下)尼古拉一世和(正下)時任沙皇亞歷山大二世。


  女沙皇伊麗莎白主題幣章


  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ElizavetaPetrovna,1709-1762),俄國女沙皇(1740-1762年在位)。彼得大帝女兒。年輕時聰明、美麗。1740年安娜女皇退位,扶其幼子伊凡六世登基,自任攝政,并擬將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送入修道院。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在法國大使和俄國宮廷其他人員的支持下,于1740年12月5日發動政變,逮捕幼皇及其母親安娜,自立為俄國女皇。即位后努力恢復彼得大帝的傳統。她發展教育和藝術,在莫斯科創辦俄國第一所大學,在圣彼得堡創辦藝術學院,修建豪華冬宮。在她的統治下,俄國作為歐洲大國的威望得以提高。她采取親奧反普政策,在七年戰爭中(1756-1763)取得對普魯士戰爭的勝利。


  俄羅斯帝國于1751年發行的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1盧布銀幣(下圖)。直徑41.00毫米,重25.70克。正面為沙俄帝國女沙皇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1740-1762年在位)的側身胸像,背面為俄國雙頭鷹徽及發行時間。


  俄羅斯帝國于1753年為紀念廢除關稅制度而發行的銅章(下圖)。直徑64.50毫米,重95.00克。正面為俄羅斯帝國女沙皇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1740-1762年在位)側面胸像,背面中心圖景為女神和橋梁,上沿為發行背景,下沿為采用羅馬字母書寫的發行時間。


  五、奧地利同時代相同主題幣章


  奧地利帝國(德語:Kaisertum?sterreich、英語:AustrianEmpire,1804年-1918年),是一個地跨中歐、南歐、東歐和東南歐部分地區的龐大帝國,國土面積約65萬平方公里(1804年),人口約2120萬人(1804年)。領土包括今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北意大利、羅馬尼亞的特蘭西瓦尼亞和波蘭的加利西亞等廣大地區。帝國的首都為奧地利皇室領地內的維也納。奧地利帝國是德意志邦聯的永久主席國和神圣同盟的三巨頭之一,也是哈布斯堡-洛林皇朝統治下的奧地利和波西米亞王國等其他領地的統稱。1867年2月,匈牙利獲得自治,6月奧地利帝國正式改組為奧匈帝國(Austro-HungarianEmpire)。奧匈帝國是奧地利帝國和匈牙利王國組成的政合國,1867年后匈牙利從法理上已經脫離奧地利帝國獨立,但兩國的外交立場保持一致。1918年一戰戰敗后解體。


  女皇瑪麗婭·特蕾西婭主題幣章


  瑪麗婭·特蕾莎(MariaTheresia,1717-1780),奧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女王、波希米亞女王(1740-1780在位)。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弗蘭茨一世的皇后,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之女。她是十八世紀歐洲最重要人物之一。生于維也納。1740年10月20日查理六世去世,隨即暴發王位繼承戰爭。瑪麗亞·特蕾莎能夠取得王位繼承權,使歐洲的政治家們大吃一驚。她因出席匈牙利三級會議取得成功,而在歐洲博得外交家的聲譽。1745年她幫助自己的丈夫弗蘭茨取得神圣羅馬帝國的皇位。她獨斷專行,努力建立龐大的常備軍,削減各莊主的許多權利,取消大地主的賦稅豁免權,培養政府工作人員和法官,對大學教育進行改革。她下決心收復西里西亞,甚至企圖摧毀普魯士。她拋棄哈布斯堡王朝的老盟友英國,而同宿敵法國結盟,另外還同俄國簽訂條約。


  神圣羅馬帝國奧地利公國于1744年發行的瑪麗婭·特蕾莎1泰勒銀幣(下圖)。直徑41.50毫米,重28.50克。正面帝國皇帝弗蘭茨一世的皇后奧地利女皇瑪麗婭·特蕾莎(1740-1780年在位)的側面半身像,背面為圣母瑪麗婭手拿權杖懷抱耶酥的立像及發行時間。


  神圣羅馬帝國奧地利公國于1745年為紀念與巴伐利亞簽訂《菲森條約》而發行的紀念章(下圖)。直徑54.70毫米,重90.20克,紅銅質。正面為奧地利女大公瑪麗婭·特蕾莎(1740-1780年在位)側面半身像,背面為女神坐像和發行時間。


  弗蘭茨·約瑟夫一世與茜茜公主主題幣章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FranzJosefI,1830-1916),奧地利皇帝(1848-1916年在位),匈牙利國王(1867-1916年在位)。伯父斐迪南一世無嗣,讓他以皇帝假定繼承人的身份接受教育。1848年,當革命蔓延到奧地利時,斐迪南遜位,12月弗朗茨登基稱帝。1851年政府宣布撒銷在1849年革命形勢下頒布的憲法,自由主義者對國王不再信任。1854年4月24日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同茜茜公主(后為匈牙利女王)結婚。1835年維也納行刺國王事件和米蘭暴動,表明人民對帝國政府的極端反感。1914年7月,弗蘭西斯.約瑟夫一世在外交大臣貝爾希托爾德慫恿下貿然向塞爾維亞發出最后通牒,以致暴發第一次世界大戰,他在戰爭中期病逝。


  奧地利帝國于1854年為紀念皇帝大婚而發行的2古爾登銀幣(下圖)。直徑36.30毫米,重25.99克。正面為奧地利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與皇后茜茜公主(以后的匈牙利女王)雙人側面頭像,背面為教皇庇護九世為一對新人(皇帝、皇后)主婚圖,背面下緣為羅馬字母拼寫的皇帝大婚時間“MDCCCLIV”即1854年。


  奧地利帝國于1854年為紀念皇帝大婚而發行的銅章(下圖)。直徑55.00毫米,重74.50克。正面為奧地利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與皇后茜茜公主(以后的匈牙利女王伊麗莎白)雙人側面頭像,背面為教皇為兩位新人的主婚圖和采用羅馬字母拼寫的發行時間。


  六、荷蘭同時代相同主題幣章


  荷蘭王國位于歐洲西海岸,南與比利時接壤,東與德國為鄰,西與英國隔海相望。面積41,526平方公里。在這塊不大的國土上仍保留著許多古老風車,因此被稱為“風車王國”。公元8-9世紀為查里曼帝國的一部分,后受布艮第及哈布斯堡王朝統治。16世紀為西班牙統治。1568年在奧倫治領導下爆發革命,1581年宣布獨立,成立尼德蘭聯邦。此后荷蘭不斷發展,成為世界航海及殖民大國。1795年法軍入侵荷蘭,成為巴達維亞共和國。1806年拿破侖之弟成為荷蘭國王。1815年法國人被逐出,荷蘭與比利時組成荷蘭聯合王國。1830年比利時宣布獨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占領荷蘭,戰后恢復獨立。現仍保持君主立憲政體。


  國王威廉一世主題幣章


  威廉一世(WillemI,1772-1843),尼德蘭(荷蘭)國王和盧森堡大公(1815-1840年在位)。奧倫治親王威廉五世之子,1791年與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之女威廉明娜結婚。由于法國入侵荷蘭共和國,他于1795年移居英倫。1802年通過與法國皇帝拿破侖一世的談判,獲得德意志富爾達主教區的封地和其它一些小領地。1806年站在普魯士一邊反對拿破侖。1809年參加奧地利軍對拿破侖作戰。1813年成為荷蘭共和國首腦,1815年成為包括比利時、列日和盧森堡大公國的荷蘭聯合王國國王。他推行經濟復興計劃,1822年設立銀行,1824年成立荷蘭貿易協會。他下令根特、魯文和日列的大學由國家管理,并要求神學院的學生去魯文“哲學院”學習。1830年8月布魯塞爾發生叛亂。1831年1月歐洲列強舉行會議,決定允許比利時成立獨立國家。但他堅決反對比利時分離,并為鎮壓叛亂建立一支強大的常備軍。在荷蘭人民日益不滿的情況下退位,出走柏林。


  荷蘭王國于1824年發行的威廉一世3盾銀幣(下圖)。直徑40.00毫米,重39.25克。正面為荷蘭國王威廉一世的側面頭像,背面為荷蘭國徽幣值及發行時間和幣值。


  荷蘭王國于1815年為紀念國王威廉一世加冕而發行的銅章(下圖)。直徑45.00毫米,重39.70克。正面為荷蘭聯合王國國王威廉一世(1815-1840年在位)側面頭像,背面為威廉一世加冕圖,最下邊為采用羅馬字母書寫的加冕時間,也是該幣的發行時間。


  七、德國同時代相同主題幣章


  德國位于歐洲中北部,北瀕波羅地海,東與波蘭、捷克、奧地利交界,南與瑞士、法國接壤,西與荷蘭、比利時、法國相鄰,總面積356,970平方公里。德國自十一世紀起,經歷了羅馬帝國、神圣羅馬帝國和德意志帝國的統治,到18世紀初還是一個諸侯國林立的極不統一的國家。諸侯國最多時達1800個,后來逐漸合并,仍有60多個。1815年組成德意志邦聯。1870至1871年的普法戰爭普魯士獲勝,成為德意志帝國。1914年德國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戰敗,帝國瓦解。1919年成立魏瑪共和國。1933年希特勒上臺成為納粹德國的獨裁者。1939年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果戰敗。國土分別由蘇聯、英國、美國和法國占領。蘇占區于1949年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英、美、法占區則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1990年10月東、西德合并,終于完成劃千邦為一國的統一大業。現仍稱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普魯士威廉一世主題幣章


  威廉一世(WilhelmI,1797~1888),普魯士國王(1861~1888年在位),德意志皇帝(1871~1888年在位)。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的次子。1814年投身于反對拿破侖的德意志解放戰爭。1840年兄長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登基,因無嗣,他成為假定繼承人。1849年被任命為萊茵蘭省總督。1857年10月任普魯士攝政。1861年1月2日繼承普魯士王位。在外交事務上,他無力解決1859年意大利獨立戰爭給普魯士造成的一系列問題,但在內政方面卻使保守主義再度得勢。他堅持推行了三年為期的征兵制,當自由派下院予以否決時,他準備退位但被新任宰相陴斯麥所勸阻。1866年普魯士在反奧的“七星期戰爭”中獲勝。他認識到,對于普魯士來說,俾斯麥比他更為重要。1871年威廉成為德意志帝國皇帝。1878年發生兩次暗殺他的事件,身受重傷。此事引起公眾憤慨使陴斯麥的反社會主義憲法得以通過。


  德意志邦聯普魯士王國于1861年為紀念國王加冕而發行的威廉一世1泰勒銀幣(下圖)。直徑33.00毫米,重18.52克。正面為國王威廉一世(1861-1888年在位)與王后奧古斯塔盛裝戴冠的雙人頭像,周邊銘文(拉丁文)中譯為:“每個人都是他(她)的”。背面為普魯士國徽,側邊陰文“經上帝給予我們”。


  德意志邦聯普魯士王國于1823年為紀念威廉王儲結婚而發行的銅章(下圖)。直徑47.60毫米,重55.00克。正面為普魯士王儲威廉(普魯士國王1861-1888年在位,德意志皇帝1871--1888年在位)和王儲妃奧古斯塔雙人側面頭像,背面為他們的結婚儀式圖和發行時間。


  符騰堡威廉一世主題幣章


  威廉一世(WilhelmI,1781-1864),符騰堡國王(1816-1864年在位)。1781年生于呂本(今波蘭盧賓),符騰堡國王弗里德里希一世與第一任妻子不倫瑞克-沃爾芬比特爾的奧古斯塔的長子。1800年作為志愿軍加入奧地利軍隊,直到1806年符騰堡成為王國,他成為王儲而回到斯圖加特。1808年在慕尼黑與巴伐利亞國王馬克西米連一世的三女兒夏洛特·奧古斯塔結婚,二人于1814年離婚,沒有子女。1816年1月24日在圣彼得堡娶表妹、俄羅斯沙皇保羅一世的女兒葉卡捷琳娜·帕芙洛夫娜為第二任妻子。1816年10月30日,威廉一世的父親國王弗里德里希一世去世,繼位成為符騰堡國王。


  德意志邦聯符騰堡王國于1846年為紀念國王威廉一世結婚三十周年而發行的2泰勒銀幣(下圖)。直徑41.00毫米,重37.12克。正面為國王威廉一世(1816-1864年在位)與第二任王后沙俄公主葉卡捷琳娜·帕莫洛芙娜的雙人側面頭像,背面為國王威廉一世的單人側面頭像。


  德意志邦聯符騰堡王國于1823年為紀念卡爾王子誕生而發行的銀質樣章(下圖)。直徑41.00毫米,重29.00克。正面為國王威廉一世(1816---1864年在位)與王后沙俄公主葉卡捷琳娜·帕芙洛夫娜的雙人側面頭像,背面為圣母瑪麗亞懷抱卡爾(后來的卡爾一世,1864—1891年在位)站像及王子的出生時間,也是該樣章的發行時間。


  八、法國同時代相同主題幣章


  法國位于歐洲西部,北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為鄰,東與瑞士、意大利接壤,東南瀕臨地中海,南與西班牙相連,西瀕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國土面積551,602平方公里。法國的土著為高盧人。公元前5世紀法蘭克人來到此地。公元843年成為獨立國家。公元15-16世紀發展為國力強盛的中央集權國家。1789年拿破侖組織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804年拿破侖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1815年拿破侖建立百日王朝,百日王朝之后為獨立王國,1848年改制為第二共和國,1852年路易.拿破侖復辟稱帝,為法蘭西第二帝國。1870年普法戰爭失敗,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德國占領,第三共和國告終。1946年戴高樂在戰后建立了法蘭西第四共和國后下野。1958年戴高樂復出,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國王路易十六主題幣章


  路易十六(LouisXVI,1754-1793),法國國王(1774-1792年在位)。法國大革命前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代君主。他意志薄弱,優柔寡斷,既不能預先防止大革命的爆發,也不能在革命爆發后抓住時機鞏固自己的王權。生于凡爾塞,王儲路易的第三子,1765年父去世,他成為王位繼承人。1770年與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弗蘭西斯一世的女兒奧地利女大公瑪麗。安托瓦內特結婚。1774年5月10日即王位。1879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1792年9月21日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2月3日以叛國罪對路易十六進行審判,1793年1月18日判處他死刑。


  法國于1785年發行的路易十六1埃居銀幣(下圖)。直徑42.00毫米,重28.00克。正面為國王路易十六側面半身像,背面為發行時間和國徽。


  法蘭西王國于1778年為紀念創辦巴黎醫學院而發行的路易十六世銅章(下圖)。直徑60.00毫米,重98.00克。正面為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六世(1774-1792年在位)的側面半身像,背面為巴黎醫學院主樓及發行背景和該樓的落成時間。


  拿破侖一世主題幣章


  拿破侖·波拿巴(NapoléonBonaparte,1769-1821),法國資產階級政治家和軍事家,法蘭西第一帝國和百日王朝皇帝(1804-1814,1815)。生于科西嘉島破落貴族家庭。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參加革命軍。督政府時期,率兵進攻意大利,擊敗奧地利,并侵入埃及。1799年發動霧月政變,組成執政府,自任第一執政。1804年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竭力強化中央集團的軍隊官僚國家機構,并頒步《民法典》,把資產階級革命成果,用法律形勢鞏固下來。1814年歐洲反法聯軍攻陷巴黎,拿破侖被逐于厄爾巴島。1815年再反巴黎,建立百日王朝。滑鐵盧戰役失敗后,被流放于圣赫勒拿島,1821年病死在該島。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于1803年為紀念里昂證券交易所成立而發行的1/2埃居銀質樣幣(下圖)。直徑31.00毫米,重20.00克。正面為法國當時的資產階級革命領袖波拿巴·拿破侖(第一帝國時期的皇帝拿破侖一世)側面頭像,背面為發行背景和發行時間。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于1800年為紀念馬倫哥會戰而發行的紀念章(下圖)。直徑50.00毫米,重59.00克,紅銅質。正面中心圖案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拿破侖·波拿巴頭像,周邊銘文:馬倫哥戰役,1800年6月14日(使用的是拿破侖紀年,AN8對應拿破侖一世八年,PRAIRIAL是法國18-19世紀的特殊月份,英文直譯為“牧場月”,該月的第一天即為5月21日,最后一天為6月19日)。背面為馬倫哥戰役簡況及拿破侖對戰爭中犧牲的德賽將軍的簡短悼詞。


  九、英國同時代相同主題幣章


  英國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簡稱。位于歐洲西部大西洋中的島國,與德國、荷蘭、比利時和法國隔海相望。國土面積244,100平方公里。英國在公元前后為羅馬人所統治,此后斯堪納維亞的北歐海盜不斷侵擾,將不列顛人驅逐至蘇格蘭和威爾士。11世紀隸屬于丹麥卡紐特王朝,隨后又落到法國諾曼底王朝手中。16世紀中葉成為海上強國。19世紀維多利亞時代達到頂峰,成為“日不落帝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各殖民地屬國紛紛獨立,國力漸弱。自11世紀中葉諾曼底人征服英國以來,已經歷了10個王朝41位君主的統治,他(她)們的風采分別在本土和屬地及其邦國不同時期的金屬幣章上得以展現,形成一部完整的英國君王族譜。


  安妮女王主題幣章


  安妮(Anne,1665—1714),英國女王(1702—1714年在位)。斯圖亞特王室的最后一代君王。詹姆斯二世和安妮·海德的次女,瑪麗二世的妹妹。安妮最后一項決定是,將財政大臣的權柄交給了精明能干的穩健派施魯斯伯里公爵查理·塔爾博特,以便確保王位由信奉新教者所繼承。塔爾博特主持了漢諾威親王喬治·路易(喬治一世1714—1723在位)的和平即位。


  英格蘭王國于1707年發行的安妮女王1克朗銀幣(下圖)。直徑38.00毫米,重30.00克。正面為英國女王安妮的側身胸像,背面中心圖案為嘎特騎士團徽,相對的4個盾牌分別為英格蘭、蘇格蘭、法國和愛爾蘭的國徽。


  安妮(Anne,1665—1714),英國女王(1702—1714年在位)。斯圖亞特王室的最后一代君王。詹姆斯二世和安妮·海德的次女,瑪麗二世的妹妹。安妮最后一項決定是,將財政大臣的權柄交給了精明能干的穩健派施魯斯伯里公爵查理·塔爾博特,以便確保王位由信奉新教者所繼承。塔爾博特主持了漢諾威親王喬治·路易(喬治一世1714—1723在位)的和平即位。


  英格蘭王國于1704年發行的安妮女王銅章(下圖)。直徑45.00毫米,重29.40克。該章是英格蘭王國為紀念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頒布法令將教會進貢給王室的貢金用于補助貧困神職人員而發行。正面為高浮雕安妮女王側面半身像,背面為女王和跪拜的神職人員及發行背景和發行時間。該章制作極其精致且品相佳。


  維多利亞女王主題幣章


  維多利亞(1819--1901),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1837--1901年在位)。父親是肯特公爵愛德華,母親是德國公主,出生后8個月喪父。她在母親的德國家庭環境中成長,在舅舅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一世的監護下接受教育。1837年叔父威廉四世去世后繼位,年僅18歲。1838年6月28日加冕。在維多利亞統治的60多年里,總有良相輔佐,她成為和平繁榮的象征。在她的時代,英國工業空前發展,科學、文學、藝術都有嶄新的提高。維多利亞于1901年在懷特島去世,但“維多利亞時代”卻一直延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為止。


  英格蘭王國于1887年發行的維多利亞2先令銀幣(下圖)。直徑30.00毫米,重11.31克。正面為女王維多利亞側面頭像,背面為王冠及國微和發行時間。


  英國于1887年為紀念女王維多利亞登基50周年而發行的銅章(下圖)。直徑:77.66mm,重:233.80g。正面為女王維多利亞頭像,背面為女王與眾神圖。


 
標簽: 古錢 錢幣

本文標題: 泉耕:實物見證幣章同源

本文鏈接: http://www.china7501.com/zhusixiang/show-1649.html (轉載時請保留)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400-180-1090),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二維碼

掃掃二維碼用手機關注本條新聞報道也可關注本站官方微信公眾號:"gujianchina",每日獲得最前沿資訊,熱點產品深度分析!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項目策劃
項目方案
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聯系方式 網站地圖| 網站XML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留言反饋 | 違規舉報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國-文化建筑行業互聯網創新平臺 | 中國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設計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訓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國

版權所有:古建家園 浙ICP備16015840號-3 浙公網安備33010602010467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園 All Rights Reserved

  • 項目工程

  • 數字建筑

  • 廣告服務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宿松县| 富顺县| 利辛县| 佛冈县| 博白县| 高平市| 巴塘县| 柞水县| 金川县| 宣威市| 天津市| 绥芬河市| 桃源县| 淮安市| 民权县| 汶上县| 海南省| 荣成市| 昌乐县| 灌南县| 黄大仙区| 石渠县| 罗平县| 平武县| 太白县| 三穗县| 运城市| 宿州市| 凌云县| 荃湾区| 花莲县| 绥芬河市| 齐齐哈尔市| 托克托县| 裕民县| 筠连县| 来凤县| 凤阳县| 沽源县| 罗平县| 新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