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強男,1955年生人,天津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隆順榕衛藥制作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1979年進入天津隆順榕制藥廠工作,對傳統制藥中的選料、原料加工、炮制及制劑工藝起到了傳承作用,在現代化制藥工藝改革過程中,改進創新了制劑工藝。
天津市非遺中心:高老師,您從1979年起就在天津隆順榕制藥廠工作,一定很熟悉隆順榕藥廠的歷史,這里誕生了很多種新劑型,這與傳統制藥有什么關系?
高強:那就要從根說起了,隆順榕1833年創立時叫隆順榕藥局,是天津現存最早的一家本地藥莊,創辦人卞楚芳,卞家是近代“津門八大家”之一。第二代傳人卞俶成年輕時曾留學海外學習經濟學,在經營管理方面很有造詣,隆順榕藥莊在他的帶領下得到擴大,開始在天津市內開設分店,后來又在其它省市設立分莊。晚年的卞俶成聘請職業經理人劉華圃管理藥莊。
新中國成立后,隆順榕藥莊實行了公私合營,劉華圃依然擔任經理,延續了隆順榕藥莊一慣的創新管理理念。他在中國第一屆衛生大會上提出了“成藥下鄉、發展國藥”和“中藥提取”的發展方向,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重視和支持。1952年底,天津隆順榕國藥提煉部成立,聘請了云南藥廠的藥師田紹麟加盟,同時還聘請了中國社科院王藥禹、甄漢臣、張克讓三位藥師,開始了對中藥新劑型的研究和試制。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我剛入廠時田紹麟老師還健在,他出身中藥世家,從小就學習中醫藥,后來留學法國攻讀西方醫藥學,可以說是學貫中西。他借鑒了西藥的制劑方法,提出了中藥西制的發展理念。在以田紹麟為首的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下,中藥史上第一個現代片劑“銀翹解毒片”在1953年研制成功,隨后又于1954年研制出第一個中藥酊劑“藿香正氣水”,隆順榕也因此成為了我國現代中藥制劑的先行者和發源地。
天津市非遺中心:為什么最初選擇銀翹解毒片為中藥劑型改革試水?
高強:那時候,天津是咱們國家北方重要的經貿中心和水陸碼頭,是南北交通要道,人員流動性也大,隨著季節變化,特別容易爆發流感等時令性疾病,對感冒類普藥的需求最為迫切,對癥傳統中藥如“銀翹散”在立見成效和量化生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問題。
因此,田紹麟提出了適合“銀翹散”的改制劑型——片劑,采用現代工藝手段加大了對藥物有效成分的提取,不僅縮短了治療周期,見效更快,還方便攜帶、服用。當時很多廠都來我們這學習,我們也毫無保留地傳授技術,就是想讓能有更多的中國人吃上咱自己的藥。
天津市非遺中心:銀翹解毒片作為新中國研制的第一個片劑,在工藝研發上遇到了哪些困難?
高強:當時的研發和生產條件非常簡陋,最早的廠房是和平區漢陽道的一所小化工廠改建的,車間面積不到300平米,很多新設計的工藝也只能靠人為的技術分解來完成。比如制作藥物顆粒時先把粉碎后的藥粉倒在案子上,用噴槍向上面噴水,然后人工用竹耙子來回摟勻。
顆粒干燥的環節操作更加困難,由于沒有鍋爐設備,只能把藥物顆粒鋪在燒好的熱炕上烘干,這種方法制出的藥物顆粒大小不一,還不能直接壓片,還要用十六目的手籮過篩,大的藥物顆粒還要用手挨個碾碎。我們前輩藥工就是用這種“小米加步槍”的土設備,一步步完善了中藥片劑的制作工藝,開始了中藥的現代化改革。
天津市非遺中心:請您給大家介紹一下片劑的工藝標準和傳統中藥制劑有什么區別?現代技術主要應用在哪些方面?
高強:中藥片劑的工藝流程要根據不同的處方、藥性藥理和臨床表現制定不同的工藝流程。炮制手段必須遵照古方古法,但是對那些能夠通過技術指標衡量、同時也能用現代方式達到藥效的部分,就是我們努力用新工藝改進的重點部分。在提取環節使用新工藝最多,因為對藥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能夠更大限度地獲得藥材中的揮發油等藥物活性成分,達到或增加藥品的治療效果。
比如銀翹解毒片的提取,原來散劑就是荊芥穗粉碎成藥粉直接入藥。現用提油的方法將荊芥穗中的荊芥油進行蒸餾收集,把主要成分提煉出來入藥。再將連翹、淡竹葉、金銀花、牛蒡子、甘草、淡豆豉等藥物原料以水煮的方式過濾濃縮制成浸膏,另將含大量纖維組織的桔梗直接粉碎成細粉用作藥物賦形劑,與浸膏混合后制成顆粒。
制粒就屬于新的劑型制作方法了,藥物顆粒的流動性和均勻程度對后期壓片質量的影響很大,直接決定著藥片成品的含藥量和崩解時限。制粒的工藝技術在隆順榕幾代制藥人堅持不懈地努力下,不斷改進創新。我1979年入廠的時候,制粒工藝的機械化程度已經大為提高,減壓干燥箱和制粒機取代了火炕烘干和人工搓捻篩粒,大幅度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現在我們采用沸騰干燥制粒技術,有利于通過數據累計控制水份含量,同時做到了生產過程中無粉塵污染,改善了勞動環境,這部分是現代科技的長項。
天津市非遺中心:您到了隆順榕以后有沒有再對設備進行過改進和創新呢?
高強:有的,主要是在包糖衣的階段。藥片在壓制成型后還要再包裹上一層糖衣,目的是保護藥品中揮發性物質不易散發,防止外界潮氣侵入造成藥物變質,延長藥品保質時間,同時掩蓋藥的苦味便于口服。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隆順榕就已率先在國內研制出中藥片劑包糖衣工藝,操作步驟是先將藥片與調好的飽和糖漿混合攪拌均勻,再撒上滑石粉干燥成型。工藝的缺點是工序繁瑣,不容易控制質量,同時在干燥階段,吸除多余的滑石粉會造成空氣污染,影響操作人員的身體健康。2000年前后,我主要參與了改進包衣工藝,采用了滴流技術提前將滑石粉與糖漿按比例混合,解決了生產過程中的粉塵污染問題。
今天,我們運用更為先進的高壓噴涂技術,將熱糖漿通過高壓噴槍直接噴射到藥片表面,使糖衣涂層更為均勻平滑,同時精簡了后期繁瑣的工序,提高了生產效率。這項技術是我帶領技術團隊自主研發的,目前在國內同行業中處于領先水平。
隆順榕上世紀60年代使用的藥品壓片機
天津市非遺中心:通過您的介紹,我們體會到小藥片凝結著傳統與現代的大智慧。作為一名有著四十多年實踐經驗的老制藥人,又有著新設備的研發經驗,您是如何看待中藥傳統技藝的堅守和創新的?
高強:這個時期我們正在經歷“新冠疫情”,縱觀歷史,人類始終伴隨著各種疾病的威脅,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在同疾病抗爭的長期實踐中,創造出了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為中華文明幾千年的存續繁衍提供了福祉。
中醫講究辨證施治,只要有臨床表現,就可以借鑒古方對癥下藥,這種古老的治療理念在今天仍舊是我們對抗疾病瘟疫的有力武器。在2003年“非典”和今年的“新冠”疫情中,正是由于中醫藥療法在治療早期的介入,使患者治愈率得到了顯著的提高,體現了中醫中藥在現當代的重要價值。
現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對中醫藥歷史和文化認識不夠,這就需要我們加大對中醫藥知識的普及和宣傳。對我們制藥人來說,一方面要懂得傳統制藥技術的關鍵,堅持在中藥選材和炮制工藝上延續古方古法;另一方面還要不拘泥,善于總結經驗,并利用現代化設備提高藥效和工作效率,轉化并制造更多的滿足不同患者需要的用藥,治病、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