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期間,“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且被納入“提高基本醫療服務水平”中,這充分顯示了中醫藥的重要性,也讓來自中醫藥領域的政協委員們倍感興奮。對于如何保護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加強中醫藥非遺的人才培養等關鍵問題,記者對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上海市委會醫療衛生專委會副主任、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所長吳煥淦進行了專訪。
記者:您怎樣看待中醫藥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吳煥淦:傳統醫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醫藥是傳統醫藥的杰出代表。將中醫藥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保護,我認為一方面可以繼承和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我國乃至世界各國人民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可度,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另一方面中醫藥作為我國少有的核心原創性并具有生產力性質的文化遺產,可以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借助“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平臺,更好地守正創新,繼承發展中醫藥,助力全民健康水平提升;再者,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還可以對祖國中醫藥寶庫中一些瀕臨失傳的“獨門絕技”起到搶救性的保護作用,使一些民間中醫有了傳承、傳播和加以推廣的機會。
記者:針對已經確立的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您建議從哪些方面進行推廣和普及?
吳煥淦:對于已經確立的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務之急是探索形成一套創新傳承模式,加大投入研究其特色技術,促進成果轉化,使之服務于大眾。對于一些傳承較好的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應當先行先試,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探索保護中醫藥非遺項目的新路徑。另一方面,還可以利用中醫藥院校、中醫院等相關資源,建設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中醫藥非遺博物館,不但可以收集整理中醫散佚的文物文獻、挖掘傳承于世的名方和秘方,以及中醫實踐觀察方法、知識體系、各家中醫文化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等等,還可以定期舉行中醫藥文化知識講座,傳播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展示中醫藥文化獨特魅力。此外,還可以推動中醫藥非遺項目進校園,讓青少年認識到中醫藥的魅力。
記者:怎樣才能從制度上保證中醫藥非遺的傳承和發展?
吳煥淦:保證中醫藥非遺的傳承和發展,從制度上,應當明確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識產權保護模式和進行知識產權保護時的障礙,建議建立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產權保護專門制度。以學術思想為核心,通過對非遺項目的學術淵源、特色經驗、技術方法進行系統研究;通過非遺項目的診療醫案,應用文獻整理、分析挖掘等方法,總結其學術思想、臨證經驗、典型醫案的共性規律,進行保護與挖掘。幫助傳承人開展整理立檔、知識產權保護等工作。
記者:怎樣建立中醫藥非遺傳承人培養專項資金?
吳煥淦:就中醫藥而言,從2012到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通過國家非遺保護專項資金支持1.13億元用于中醫藥非遺的保護傳承。其中,補助8617萬元支持中醫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保護傳承;補助1190萬元支持中醫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補助1520萬元支持對38名中醫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開展記錄工作。然而,這些數字僅僅局限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對于省市級,尤其是地市級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的資助力度不足,因此我認為,應當由當地政府出資,設立中醫藥非遺傳承人專項培養基金,激勵傳承這些面臨后繼無人之境的中醫藥非遺項目。
記者:如何加強中醫藥非遺的人才培養?
吳煥淦:傳承人培養是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守正創新的關鍵。但現代中醫教育方面,高等院校中醫藥教育水平和質量依然偏低,中醫藥專業學生實踐不足、缺乏傳統人文教育的問題也日益顯露。非物質文化遺產蘊含著優秀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僅僅傳承其技藝,不足以支撐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長期發展。因此,不僅要考核傳承人對技藝的傳承,更要培養傳承人的文化內涵和底蘊,對傳承人的遴選和認定也應當將這些方面列為重要的參考。同時應當提高代表性傳承人的社會地位,對有特殊貢獻的人進行嘉獎,樹立榜樣,引導更多人才主動投入到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工作中來。
記者:針對中醫藥非遺、中醫藥振興發展,近些年來您做了哪些努力?
吳煥淦:近年來,我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陸氏針灸療法”傳承人之一,奔走呼吁全社會保護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在2009年,我牽頭申報并中標了“陸氏針灸療法”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2011年,“陸氏針灸療法”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9年,我參與民進上海市委會參政議政調研課題《上海市中醫針灸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創新與發展》,經過深入調研,提出了保護瀕臨失傳的黃氏針灸學術流派、黨氏針灸流派、秦氏針灸流派等獨具特色的海派針灸技術的建議,提議將這些特色技術列入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后又分別向上海市政協提出《關于促進上海市中醫針灸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創新與發展的提案》和向全國政協提出《關于促進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創新與發展的建議》等有關建議,提議建立中醫藥非遺傳承人培養專項資金,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今后,我希望能夠繼續為中醫藥非遺、中醫藥振興發展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