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畫與造像,是深刻認識絲路文化內涵的媒介。
石窟和佛寺,古絲綢之路文化沉積的重要標識。
如果把石窟和佛寺比作書籍,壁畫與造像就是這本書里的圖片和文字。
造像雕塑藝術、壁畫圖像藝術和石窟佛寺建筑藝術,共同構成了絲路石窟藝術的三大核心。
絲綢之路也是一條石窟之路
牧弘書院本期絲路研學石窟藝術主題課程,整合西域線、敦煌線、河西線、隴右線等四大主題課程中的文化遺產精華。從新疆烏魯木齊集合,經20多天,至天水散團,包含龜茲石窟群,高昌石窟群,敦煌石窟群、涼州石窟群、隴右石窟群等區域,以石窟壁畫和造像為主要研學對象,歷史時間跨度幾乎涵蓋了十六國北朝至唐宋和西夏元明清時期的所有石窟藝術研學內容。
簡要行程
絲路研學石窟線
絲路研學石窟線研學活動
包含西域線、敦煌線、河西線和隴右線
全程23天22夜包含庫車至天水的文化遺產
牧弘書院絲路研學西域線
全程9天8夜包含烏魯木齊至庫車的行程
時間
主要行程與課程
D01
全國自行至烏魯木齊集合
D02
北庭故城遺址及其博物館,晚上至吐魯番
D03
火焰山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高昌故城
D04
交河故城,坎兒井,絲路主題講座
D05
吐魯番博物館,下午至庫爾勒
D06
焉耆七個星佛寺遺址,傍晚至庫車
D07
克孜爾石窟,庫木吐喇石窟
D08
克孜爾尕哈石窟及烽燧,蘇巴什佛寺
D09
上午庫車龜茲機場散團
全程參與者至敦煌集合
落地包車,包含落地后的部分火車票
不包含來回與部分參與的大交通
D1日19點前抵達烏魯木齊指定酒店
D9日上午送車至庫車龜茲機場散團
研學導師和本地地接全程服務
具體行程和老師安排略有不同
牧弘書院絲路研學敦煌線
全程7天6夜包含敦煌至嘉峪關的行程
時間
主要行程與課程
D09
全國至敦煌指定酒店集合,開營晚宴
D10
漢玉門關、漢長城、河倉城遺址,魔鬼城
D11
陽關遺址,西千佛洞,鳴沙山月牙泉
D12
莫高窟,常窟加特窟,特窟2個包含
D13
敦煌博物館,敦煌壁畫體驗活動
敦煌主題講座
D14
榆林窟,常窟加特窟,特窟4個全含
鎖陽城、塔爾寺遺址
D15
敦煌段上午送至嘉峪關機場散團
落地包車,不包含來回與部分參與的大交通
D9日晚上19點前抵達敦煌指定酒店
D15日中午12點前送至嘉峪關機場離團
研學導師和本地地接全程服務
具體行程和老師安排略有不同
牧弘書院絲路研學河西線
全程8天7夜包含嘉峪關至蘭州的行程
時間
主要行程與課程
D14
全國自行至嘉峪關指定酒店
D15
新城魏晉墓,嘉峪關關城
D16
文殊山石窟群,張掖丹霞地貌
D17
金塔寺石窟、馬蹄寺石窟群、千佛洞
D18
張掖大佛寺,武威西夏博物館
D19
武威白塔寺,天梯山石窟
D20
甘肅省博物館,蘭州敦煌藝術館
D21
河西段上午蘭州自行離團
落地包車,不包含來回與部分參與的大交通
D14日晚上之前抵達嘉峪關指定酒店
D21日上午蘭州自行離團,不含送站
研學導師和本地地接全程服務
具體行程和老師安排略有不同
牧弘書院絲路研學隴右線
全程5天4夜包含蘭州至天水的行程
時間
主要行程與課程
D19
全國自行至蘭州指定酒店
D20
甘肅省博物館,蘭州敦煌藝術館
D21
永靖炳靈寺石窟,含特窟172、169窟
D22
麥積山石窟東崖,麥積山雕塑主題分享
D23
麥積山石窟特窟,含指定特窟
傍晚送至天水機場散團
落地包車,包含落地后的部分火車票
不包含來回與部分參與的大交通
D19日晚上之前自行抵達蘭州制定酒店
D23日傍晚178點前送至天水機場散團
研學導師和本地地接全程服務
具體行程和老師安排略有不同
龜茲石窟群
絲路研學石窟線
龜茲石窟群,處在蔥嶺以西的阿富汗巴米羊石窟和新疆以東諸石窟群之間。其中克孜爾石窟作為龜茲石窟典型代表,它保存有早期壁畫的洞窟和大像窟的數量遠遠超過了巴米羊,早期洞窟年代至少要比敦煌莫高窟早一百年左右。
克孜爾石窟以獨特的洞窟形制和壁畫風格,明顯揭示出佛教經西域地區由西向東的傳播軌跡,以及在傳播過程中所形成的本土化過程,成為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佛教遺跡之一。
天相圖克孜爾石窟第38窟
薩博燃臂救商客克孜爾石窟第17窟
公元前后佛教文化在龜茲繁榮發展,世界著名的三大佛經翻譯家鳩摩羅什就出生在庫車,曾遠行內地傳播佛教藝術。
自漢代開始經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是龜茲吸收印度佛教文化形成本地燦爛的民族文化時期,在4-8世紀時期達到輝煌的頂點。
唐朝高僧玄奘返回時,在龜茲傳經、講學居住數月,使龜茲文化與佛教文化融為一體。
菱格本生故事畫克孜爾石窟第17窟
飛天克孜爾石窟第8窟
克孜爾尕哈烽燧始建于漢宣帝年間,即西域都護府移設烏壘之后,是漢代的軍事設施。是新疆現存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夯土建筑的烽燧遺址。
庫木吐喇石窟,現遺存約3000平方米的壁畫及部分塑像殘跡,是佛教文化在龜茲地區繁榮和發展的見證。不管從壁畫題材內容、藝術風格,還是附近遺址所出土的文物等方面都較完整地反映了公元5世紀至13世紀間龜茲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的發展與變遷,也是中原漢傳佛教回流對龜茲佛教文化發展產生深刻影響的最好見證。
高昌石窟群
絲路研學石窟線
高昌石窟群,以火焰山柏孜克里克石窟群為代表,覆蓋吐魯番石窟寺群十余處,是世界佛教石窟藝術的重要代表。其中柏孜克里石窟是高昌石窟中現存洞窟最多、壁畫內容最豐富的石窟,它曾經是高昌回鶻王國的王家寺院,因此其背后的歷史與藝術都值得挖掘。
柏孜克里克石窟第20窟供養菩薩修復
柏孜克里克第33窟奏樂婆羅門修復
盛唐的新畫風進入了高昌石窟,將用線造型的藝術技巧推向高峰,畫面線條簡潔流暢,剛勁有力,寥寥數筆,形神兼備。
唐初玄奘法師取經路過這里時,曾受到高昌王瞿文泰的盛情款待,并竭力邀請玄奘法師留居此地弘揚佛法,玄奘法師為完成取經大任,力辭不就,以絕食相拒始得脫身。
高昌古國遺址圖源新疆魏老師
唐代后期,西遷的一支回鶻人入居吐魯番,建立西州回鶻政權,回鶻人對佛教的崇信也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無論是地面寺院還是石窟造像在這一時期都有相當數量的發現。
交河故城,絲綢之路上的歷史名城,是世界上保存最大、最古老的生土建筑城市遺址,也是世界著名的研究古代城市的稀有標本,一直是古西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是東西方文化交匯融合的樞紐之地。
敦煌石窟群
絲路研學石窟線
敦煌石窟群,以莫高窟和榆林窟等為代表。
敦煌莫高窟,前秦建元二年沙門樂僔始鑿第一窟,距今1600多年。
前秦之后,又經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鶻、西夏、元等,前后共11個時代,14個時期,歷時千年。
窟長1600余米,現存有壁畫或塑像的共492窟,其中共有壁畫45000多平方米,彩塑造像3000余身,唐宋木構窟檐5座,是以石窟建筑、彩塑和壁畫三者合一的佛教文化遺存。
瓜州榆林窟,現存洞窟最早建于唐代,經五代、宋、回鵑、西夏續建,終于元。
洞窟分上下層共有43個,窟形、彩塑、壁畫的特點、題材和風格,與莫高窟基本相同,同屬敦煌藝術系統,故被稱為莫高窟的“姊妹窟”。
敦煌石窟的營造,大體可以分為三大階段。
十六國北朝時期,是第一階段,濃厚外來風格,不管是在洞窟建筑形制、彩塑和壁畫制作等方面都很明顯,同時,來自中原的藝術風格也逐漸影響到敦煌。
該時期的代表洞窟有北涼275窟,造像犍陀羅風格明顯,尤其是窟中那尊高達3.4米的交腳彌勒造像。南北兩壁對列的漢式宮闕,內塑交腳彌勒,象征兜率天宮。
北魏254窟,中心塔柱窟的代表,塔柱四周的造像和窟壁外來風格的故事畫最為著名,其中尸毗王本生故事中的尸毗王形象,頗有印度阿旃陀石窟壁畫的造型風格。
北魏257窟,著名的是九色鹿本生故事畫,有中式的長卷畫特點。
西魏285窟的紀年題記,是早期洞窟明確紀年的禪窟,和古西域龜茲地區禪窟形式一致,也和印度毘訶羅窟遙相呼應。佛像身體修長、面目清秀,是“秀骨清像”風格的代表。更神奇的是窟頂出現了中原式繪畫風格的女媧、伏羲等天神,和“外來神仙”同處一窟。
北周時期的莫高窟428、297等窟又出現了一種面型方而圓、五官細小集中、上身魁梧而下身短小的佛像,整體上顯得小巧生動,可能又一次吸收了西域風格。
隋朝至唐朝前期,是敦煌石窟營造的第二個階段。隋王朝上升期帶來的探索和創新精神,影響到造像與壁畫藝術,直接準備了唐式石窟風格的到來。
以方形殿堂窟隋朝的420窟為代表,造像造型敦實、比例勻稱,從西龕外觀音造像長裙描繪的波斯連珠狩獵紋樣看來,中西交流依然明顯。窟頂四披的法華經變,是其代表,也是唐朝大幅經變畫的發展先河。
莫高窟420窟圖源數字敦煌
唐代莫高窟彩塑,可以看到“大唐氣象”,造像整體上體現出了中國化、世俗化的傾向,并且注重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風貌的表現,藝術家擅長在群像中塑造不同任務的神韻和風貌。
比如唐代莫高窟328窟,龕內彩塑群像,身材修長、莊重慈祥,阿難虔誠謙和,菩薩高雅圣潔。盛唐45窟龕內的阿難造像,身披紅色袈裟,內著錦繡長袍,紋飾簡潔而單純,恭謹中透露出屬于青年的朝氣。比較而言,該窟北側的迦葉則老成持重,頗有長者風范,慈祥的眼神中充滿了睿智的光彩。
唐代彩塑在寫實性加強的同時讓佛像又和藹可親,大型彩塑還能顯得莊重高大,比如莫高窟96窟、130窟中的大型坐佛,148窟和158窟中的大型臥佛,榆林窟6窟中的大型佛像,這種崇高感明顯的造像,正是唐人的雄強與自信,同時也是唐式石窟造像藝術風格和技法的成熟。
唐代石窟壁畫也是空前的創造,尤其是經變畫,以宏大的構圖,細膩的描繪,表現出理想中的佛國世界,其中的人物、建筑、山水畫藝術水平都很高。
比如莫高窟220窟南壁的無量壽經變、北壁的藥師經變、東壁的維摩詰經變圖,加在一起達20平米,人物與場景眾多,細節生動。
比如莫高窟盛唐172窟南北壁的觀無量壽經變,畫面中央是西方凈土世界,兩側分別繪未生怨和十六觀內容,畫中人物、建筑、空間處理,堪稱唐代經變的杰出代表。該窟北壁經變畫中的唐式建筑,讓我們窺見長安與洛陽唐代宮廷建筑的宏偉。
類似的還有榆林窟中唐25窟南壁的觀無量壽經變,華麗的宮殿樓閣表現佛國世界的景象,中央的樂舞圖尤其生動,北壁彌勒經變中還有不少當時的社會生活細節場景,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
晚唐至宋西夏元時期,是第三個階段。莫高窟晚唐156窟南北壁的“出行圖”反映了“歸義軍時期”的特殊歷史,在后來一百多年的特殊而相對安定的時期里,敦煌石窟營造得以延續,甚至出現了規模更大的“家窟”,例如莫高窟98、61、55窟等。
北宋“沙洲回鶻”時期,有一批重繪的壁畫,比如莫高窟409窟、榆林窟39號窟,在前期的洞窟中重繪回鶻風格的作品,也是重要的歷史遺存。
西夏時期,敦煌石窟又有一部分新建或重修,榆林窟29窟和3窟是該時期的代表,第29窟水月觀音、金剛曼荼羅等,線描和敷彩頗有西夏風民族風格,最典型的是該時期世俗人物形象上,民族特征明顯。
榆林窟25窟彌勒經變之翅頭末城中的飛天細節
榆林窟第3窟是顯密教結合的題材內容,既有漢傳的凈土變、文殊變、普賢變等,又有藏傳的曼荼羅圖像。壁畫還表現了古代生活資料的場面,玄奘取經的場景,其中胡琴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拉弦樂器圖像。該窟人物畫也是奇葩,頗有李公麟畫風精髓,剛柔相濟,自然得體。還有千手觀音壁畫,以遒勁的鐵線描勾勒出人物軀體的輪廓,淡彩暈染繪出肌膚,向背分明,而衣飾處理上卻采用中式的傳統畫法,生動多變的折蘆描來變現。
河西石窟群
絲路研學石窟線
河西石窟群,選擇“涼州石窟群”的代表石窟佛寺為研學對象,包括文殊山石窟群、馬蹄寺石窟群,天梯山石窟群,以及張掖大佛寺等。
酒泉文殊山石窟群,最早鑿于北朝,寺廟創于貞觀,是南北朝至隋唐以來,藏漢傳佛教、道教等多種宗教藝術薈萃之地,距今約1500多年的歷史,其藝術風格與莫高窟相媲美,俗有“小西天”之美稱。文殊山前山和后山均有大量的石窟遺跡,有些在其他地區石窟群中還不多見。
張掖馬蹄寺石窟群,開鑿于十六國北涼時期,距今約1600年的歷史。現存包括金塔寺和上、中、下觀音洞,千佛洞和馬蹄寺南北二寺。其“三十三天”石窟以7層21窟呈寶塔型開鑿于懸崖峭壁,氣勢恢宏,令人嘆為觀止。金塔寺石窟保存了大連的北涼原貌彩塑,和其中心柱的形式一起,是北方早期石窟中的重要成就。
武威天梯山石窟群,有“石窟鼻祖”之稱,始建于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北涼,距今約有1600年的歷史。北魏滅北涼后,所謂“涼州模式”的創造者的3000名僧人,來此建窟,推動了北魏崇佛風氣的興盛,間接地促進了敦煌佛教文化與河西石窟文化與藝術的迅速發展。
天梯山石窟大佛圖源牧弘書院小星星
張掖大佛寺,西夏國寺,全國罕見的西夏少數民族宗教殿堂,超大的室內泥塑臥佛,世所罕見的明代手書金經,還有數以千計的館藏精品文物。
隴右石窟群
絲路研學石窟線
隴右石窟群,選擇炳靈寺石窟群和麥積山石窟群為代表研學對象。同時將建于明初的瞿曇寺加入課程。
永靖炳靈寺石窟群,最早創建于西秦,歷經北魏、北周、隋、唐、西夏、元、明各代,至今存有窟龕183個,共計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畫約900平方米,分布在大寺溝西岸長約200米,高60米的崖面上。
在特窟169窟西秦時期的壁畫中,已經有了說法圖、釋迦多寶并坐說法圖、維摩詰經變、千佛、飛天、供養人畫像等題材。而這時期的石窟壁畫卻也存在兩種風格,一種是外來的西域式畫法,一種是中原的傳統畫法。
臨近169窟的172窟,造像紋飾細密,還是體現印度笈多藝術風格。而184窟的北魏壁畫,說法圖和脅侍菩薩的形象,已經有了瘦骨清像特征。
炳靈寺唐朝造像占了三分之二,也可分為四期,初唐以91、92窟為代表,面向豐圓;盛唐顯著改變,豐滿圓潤明顯,例如45、46、51、52、53、54等窟;中晚唐相比較而言沒有那么活潑自由,有的還略顯臃腫,例如10、11、13、24、25等窟,唐后的炳靈寺總體上呈現藝術衰落階段,但元明時期的一些藏傳與密教內容也值得關注。
天水麥積山石窟群,坐落于丹霞地貌麥積山,自后秦起,高僧大德鐫石成佛,石龕千室,歷經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共有塑像7200余尊,壁畫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余200個洞窟里。
西秦至北魏時期石窟主要分布于麥積山西崖,以74、78、165等為代表,多是三壁三世佛題材,其宏大的氣勢和云岡石窟早期的風格類似,但同時期的彩繪則更細膩精致,這是泥塑造像的優勢,到了115、76窟尤盛。該時期受到漢化的影響,開始出現世俗化特征的新風格。
北魏晚期造像藝術成熟,流行三佛、七佛,等成鋪的佛仙組合,流行“褒衣博帶”與“瘦骨清像”風格。壁畫數量更多,例如薩埵舍身飼虎、維摩詰經變、西方凈土變等,例如127窟、133窟、121窟等。
西魏時期,43窟印證了真實的歷史記載,也證明這時候的開窟興盛。造像形貌俊美、生動細膩,除了三壁三世佛之外,還有維摩、文殊對坐及童男、童女等世俗人物。整體風格上在“秀骨清像”的同時,變北魏清秀單薄為飽滿圓潤,以44窟為代表,其102、103等窟還有富于人情味的世俗性佛像,可謂形神兼備。
北周時期,佛風更盛,該時期造像有過渡性特征,上承北魏、西魏風格,下啟隋唐新風。東崖的“散花樓”第4窟,是北周秦州都督李崇信為其祖父所建,和第3窟千佛廊、第168號石斛梯同時修建。值得一提的是,文學家庾信為之撰文刻碑。第4窟七間八柱的窟廊,可以說是建筑史奇跡,該窟還有300多平跨越三代的壁畫,尤其是“薄肉塑”立體壁畫,尤其別致。
到了隋朝,作風趨于寫實,注重個性刻畫,東崖中部的一佛二菩薩大像為代表的。唐代保存較少,但寫實與雄渾風格和氣勢明顯。宋代重修了不少造像,例如165窟,修長的體型,鵝蛋小臉,世俗化明顯。
研學導師
絲路研學石窟線
陳愛峰老師
牧弘書院特邀課程老師
吐魯番學研究院歷史文獻研究所所長,武漢大學歷史學博士,副研究館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十一批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兼任西北師范大學、新疆藝術學院碩士生導師。曾受邀在德國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蒙古國國立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敦煌研究院作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新疆石窟藝術、隋唐史和吐魯番出土文書。曾主持和參與國家社科項目多項,出版著作3部,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
王惠民老師
牧弘書院特邀課程老師
浙江省臨安市人,敦煌研究院研究員。研究方向:佛教圖像學、佛教文化、敦煌文獻學等。已刊著述110余篇(部),代表專著:《敦煌佛教與石窟營建》,《敦煌佛教圖像研究》等。代表論文:《關于
唐國增老師
牧弘書院特邀課程老師
甘肅甘州人,甘州與絲路文化研究者。主編或編著《圖說張掖未解之謎》《圖說西夏國寺未解之謎》《圖說西游記與張掖》《甘州寶卷》《甘州風情》等書籍。
董廣強老師
牧弘書院特邀課程老師
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副研究員,從事于石窟考古,文物保護等方面的研究。出版專著《麥積山石窟棧道考古》,《絕壁上的佛國》,《講解麥積山》,《麥積山石窟史話》等,發表論文六十篇。
袁李星老師
牧弘書院絲路研學導師
牧弘書院創始人,牧弘教育研學項目發起人。深耕于文化與教育事業,多年組織和講解絲路研學活動,致力于以研學教育的形式推廣絲路文化。
還有更多其他當地老師隨團講解
研學報名
絲路研學石窟線
研學時間
研學全程:11月07日至11月29日(23天22夜)
11月07日晚上之前自行抵達烏魯木齊酒店
11月29日傍晚18點之前送至天水機場散團
西域線:11月07日至11月15日(9天8夜)
11月07日晚上之前自行抵達烏魯木齊酒店
11月15日上午送至庫車龜茲機場散團
敦煌線:11月15日至11月21日(7天6夜)
11月15日19點之前自行抵達敦煌指定酒店
11月21日12點之前送至嘉峪關機場離團
河西線:11月20日至11月27日(8天7夜)
11月20日晚上之前自行抵達嘉峪關酒店
11月27日上午蘭州自行離團
隴右線:11月25日至11月29日(5天4夜)
11月25日晚上之前自行抵達蘭州酒店集合
11月29日傍晚18點前送至天水機場散團
研學對象
本期培訓課程內容有所分級,原則上以年齡14至70歲的參與者為主,適當放寬條件。滿6人開班,要求身體健康并有自理能力。
聯報學費
石窟線全程聯報:21080元(23天22夜)
烏魯木齊至天水:11月07日至11月29日
西域敦煌段聯報:12080元(15天14夜)
烏魯木齊至嘉峪關:11月07日至11月21日
西域敦煌河西段聯報:18080元(21天20夜)
烏魯木齊至蘭州:11月07日至11月27日
敦煌河西段聯報:11080元(13天12夜)
敦煌至蘭州:11月15日至11月27日
河西隴右段聯報:8880元(10天9夜)
嘉峪關至天水:11月20日至11月29日
單報學費
單報西域線:6880元(9天8夜)
不含所列區域的特窟費用
11月07日至11月15日
單報敦煌線:5880元(7天6夜)
含莫高窟和榆林窟的指定特窟費用
11月15日至11月21日
單報河西線:6080元(8天7夜)
含所列區域的所有特窟費用
11月20日至11月27日
單報隴右線:4080元(5天4夜)
含炳靈寺和麥積山指定特窟費用
11月25日至11月29日
費用說明
1.費用包含全程食宿包車門票費:落地旅游包車;購買旅游保險;住宿四星酒店雙人標間含雙早;費用不包含單房差。
2.包含所列行程中景點的全部門票費用,包含全部老師講解費用和課程費用,包含莫高窟等區域的指定特窟費用和講解費用,包含每段落地后的火車票費用。
3.費用不含個人消費與來回大交通費用,門票只包含進景區的門票和部分講解費用,不包含內部個人娛樂活動等消費。
報名方式
官方報名通道:點擊下面的小程序開始咨詢和報名。
溫馨提示
1.活動開始前7天截止報名,請盡早報名;滿6人成行,未成行全額退款;活動開始15內取消報名的退款50%,7天內取消的費用不退。
2.行程安排因景區臨時不開放等具體原因會有所調整,請依據最終的行程清單或者相關合同中列舉的行程為準。所有研學活動均由具有出入境資質的大型旅行社承接,并為所有參與者購買出行旅游保險。
3.研學培訓活動行程過程中,請參與者遵守當地風俗習慣和相關場所的規章制度,非允許拍攝的區域請勿拍攝,否則組織方有權拒絕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