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青瓷在世界上有很高的知名度,被譽為世界瓷器皇冠上的璀璨明珠。龍泉青瓷始燒于三國兩晉,古代龍泉哥窯是宋代“官、哥、汝、定、鈞”五大名窯之一。龍泉窯是中國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燒制年代最長、窯址分布最廣、產品質量要求最高、生產規模和外銷范圍最大的青瓷歷史名窯。龍泉迄今已發現燒制龍泉青瓷的古窯址達360多處。在1700余年的傳承過程中,龍泉青瓷形成了青釉配置、多次施釉、厚釉燒成和開片控制等傳統的獨特的燒制技藝。2006年,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09年9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浙江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被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龍泉青瓷也因此成為全球第一個且是唯一一個入選人類“非遺”的陶瓷類項目。
夏侯文,1935年出生于江西分宜。龍泉青瓷泰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龍泉青瓷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國家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專家,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
夏侯文,1963年畢業于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同年分配到龍泉瓷廠,從事青瓷產品設計及工藝研究50多年。1991年被授予為“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1993年被國家授予為“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專家”,并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為“中國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2003年被授予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2005年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評為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成為龍泉當地唯一獲此殊榮的國家級大師;2006年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1963年,夏侯文畢業于江西陶瓷學院。當他剛來到龍泉瓷廠時,心都涼了半截———他怎么也沒想到,青瓷“明珠”的誕生地,竟是坐落在離縣城三十六公里的山坳里。開門見山,出門爬坡,艱苦的程度超出自己的想象。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某一天,省有關部門通知龍泉瓷廠,選派一批技術人員赴杭接待日本青瓷考察團,廠里派他去了。日本朋友參觀考察結束時,贈給他一本精致的龍泉青瓷資料。他翻開一看:上面詳細地記載著龍泉青瓷的發展史、古窯址的分布情況,還附有大量精美的龍泉哥窯、弟窯的彩色照片。
驚詫之際,他陷入沉思:外國人對龍泉青瓷尚且如此重視,作為一個黨和人民培養的新中國陶瓷技術人員,更應為發展龍泉青瓷貢獻智慧和力量!龍泉生活雖然艱苦,可是這里有豐富的優質瓷土,發展青瓷工業前景廣闊。于是,他立志扎根山區,獻身龍泉的青瓷事業。從此,他把全部身心投入青瓷研究、設計工作中去。安心龍泉有志向,躬身瓷苑勤耕耘。在國營瓷廠的年代,他肩負著原龍泉瓷廠新產品開發總設計師的重擔,到目前為止,夏侯文從事青瓷產品設計及工藝研究已50多年,設計開發出不計其數的龍泉青瓷新產品。
作為一名肩負新產品開發的總設計師,夏侯文設計的作品多次在國際上獲獎。1967年,夏侯文承擔了中國與挪威舉辦的“中國現代陶瓷展覽”展品的創作設計。其中的作品《大眾瓶》不但為挪威國家博物館收藏,還成了龍泉青瓷的代表作之一,并成了廠里年年出口訂貨的產品。
此外,夏侯文還成功設計制作出用于招待原美國總統尼克松首次訪華使用的大型成套青瓷高檔餐具,并在此基礎上,研制出一套圖案精美、器型考究的“97頭影青菊花餐具”。這套餐具一問世,就受到多方好評,并一直成為廣交會上的暢銷品,夏侯文也因此而榮獲省外貿部門特地頒發的獎金。
龍泉青瓷的風格是以造型見長,以釉取勝,靠淺浮雕飾為優勢。景德鎮白瓷釉下彩一直贏得國內外的盛譽。青瓷能否研制出釉下彩從而與白瓷爭奇斗艷呢?夏侯文開始了摸索。他在不同的坯料、釉料、色料對青瓷釉下彩進行裝飾,用手工彩繪、噴、刷、各色貼花紙及浮雕與釉下彩結合,經過千余次反復試驗,終于研制成功絢麗多彩、品種琳瑯滿目的青瓷釉下彩。青瓷釉下彩的問世,填補了青瓷史上的空白。1980年,青瓷釉下彩還獲得浙江省優秀科技成果三等獎。
經過多年的反復研究實驗,夏侯文找到了一種既適合哥窯胎薄質堅、釉層飽滿,又適合弟窯釉色明澈溫潤、青翠如玉的中間層胎料和釉料,攻克了工藝上不調和的難關,于1989年創制了哥窯和弟窯相結合的新瓷種,打破了“哥”、“弟”不能結合的舊觀念。從此,哥窯與弟窯可以任意銜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得到了陶瓷界人士的高度贊譽,也成了他這一代人對龍泉青瓷的一項新貢獻。在此基礎上,夏侯文于1997年又研制成功“色胎繪畫”藝術瓷花瓶及掛盤系列作品,在哥窯與弟窯中開創了一種劃時代的新裝飾手法。現在,他已有多件青瓷色胎繪畫作品被收藏在中國歷史博物館。
夏侯文先生言語不多,只要一工作,他都能集中精力和智慧,專心致志地埋頭研制新產品。他為人祥和,又肯耐心教導,已先后為龍泉青瓷事業培養出多批技術人才。
有一次,啟功先生在北京參加政協會議,浙江某代表亦與會。該代表與夏侯文先生交情匪淺,在他與啟功先生交談間提及夏侯文先生在青瓷燒制方面卓有成就。啟功先生欣喜,便稱要題字贈與有緣人。夏侯文先生拿到啟功先生墨寶“夏侯文青瓷作品”后,心生歡喜,兼懷愧領的不安,旋即著手燒制畫筒贈予啟功先生。啟功大師又復以墨寶“藝無止境,推陳出新”贈之。
夏侯文先生調侃多少錢方得堪受此物,啟功先生一笑泯之。夏侯文先生復又精心燒制了一套畫具贈予啟功先生。贈饋之間,君子的淡水之交顯露無疑:君子之交講求意趣相和,以義不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