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蘇里江來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開千張網,船兒滿江魚滿艙”《烏蘇里船歌》如詩的歌詞,讓人對生活在東北三江平原上的,赫哲族生出無限想象,這個古老民族曾長期以漁獵為生,善于鞣制魚皮,喜著魚皮衣,這些都成為赫哲族代表性的民族工藝。
人人皆知赫哲族的魚皮衣——卻不一定知道魚皮畫
赫哲族是中國東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赫哲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沒有本民族的文字,使用西里爾字母來記錄語言,因長期與漢族交錯雜居,通用漢語,赫哲族也是我國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歷史上,赫哲人的服飾、被褥等用魚、獸皮制作。
歷史上曾因穿魚皮衣服而被稱為“魚皮部落”。長期漁獵生活形成的赫哲族“魚皮文化”在全世界獨一無二,具有歷史、民族、民俗、藝術等價值,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魚皮畫是赫哲族傳統的藝術品種。通過對魚皮的粘貼和鏤刻,以獨特的形式,從不同角度表現了赫哲族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審美。魚皮畫材料獨特,是捕魚民族的創造。魚皮有一種自然的美,構成的畫面古樸而粗獷,渾然天成。
李小編見證魚皮畫的誕生
在工作室里,孫老師和向小編簡單展示了魚皮畫制作方式,首先把畫有創作題材的畫紙剪下,并拓印在紙板上。然后按照紙板上畫的形狀,剪出同樣形狀的魚皮。手工縫制法一針一線按各種紋理花樣做出精美人物,最后將裁剪好的魚皮貼在背紙板上,著色裝裱,這樣一幅魚皮畫就誕生了。
當然,這只是最簡單的步驟,不同的魚皮有著不同的紋理和質地,可以表現不同的形象。
孫老師從小和赫哲人學習魚皮畫孫老師告訴我說,他所傳承的魚皮畫技藝源自在林業局那段工作時間,每天都會接觸到淳樸善良的赫哲族人,也了解到了魚皮畫,“我從黑龍江樺南林業局畢業做魚皮畫至今已經是17個年頭了,我個人的作品與赫哲族人不同的魚皮畫會少了些粗狂,作品更加接地氣更加得細膩。”孫老師如實說,“疊加式”制作是他這一脈傳承的精髓,一層疊一層,更有透視感和立體感。
獲得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
“魚皮畫獨有的立體感和動感,是其它美術材料所無法取代的,即使收藏多年都不會變質,是藝術收藏的珍品。”孫老師說,2013年,他還獲得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并被佳木斯當地赫哲村聘為榮譽村民。
為了將魚皮文化傳承下去,孫老師曾開設了魚皮畫的課程,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上這門藝術。幾年來,已有上百名學生學習魚皮畫制作、創作。“我希望有更多人了解魚皮畫的的技藝,讓傳統文化有更多的人知道和喜歡。”孫老師說。
從鏤刻到平面再到立體雕刻,從描摹生活用品再到塑造藝術品,魚皮畫在孫茂密老師手中,開始有了更精細的工藝與更豐富的造型,期待孫老師更多的作品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