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潮州木雕在嶺南文化中的重要性,廣東省美協主席、廣州美術學院院長李勁堃表示,潮州木雕、廣府木雕都是嶺南民俗、嶺南建筑裝飾非常重要的流派。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潮州木雕既有廣府文化的淵源,又受到江浙一帶像東陽木雕的影響,多地的文化融合一起孕育、派生出來了潮州木雕這樣一個非常重要的嶺南文化品種。潮州木雕中最大的一個分支金漆木雕,其富麗堂皇、精工細作的特點,與東陽木雕那種原木樸素原木的風格形成了非常大的對比,可謂是一種風格的巨大突破和轉變,在素胎之外增加了一種皇皇赫赫的氣象。
那么,潮州木雕對于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又具有什么樣的意義?李勁堃表示,潮州木雕是嶺南地區一個在形制、技藝上保存最全面、保護得最好的非遺品種,而且是目前仍然保留著非常多的工藝美術大師的木雕流派。由于它的延續性、形成線路的清晰度,潮州木雕對于我們了解過去的民俗、民風以及民間藝術的特點,特別是對研究建筑和建筑部件以及民俗用具等方面,都可謂留下了一個龐大而系統、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寶庫。
在高揚民族文化自信、大力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的今天,我們不難發現,這些系統的、完備的、具有強烈民族風格、到現在依然人才輩出的潮州木雕,對廣東未來如何傳承和發展嶺南特色文化藝術,進行當代性轉化,將具有深遠的啟發意義。特別是隨著我們國家的日益強大,在文化構建過程中,我們如何根植于傳統、根植于東方文化智慧逐漸形成自己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美學價值體系,對世界產生重要的當代影響,我想潮州木雕這種古老又現代的樣式,無論從審美、造型還是技法上,都為我們當下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鑒范本。
近年來廣州在加快建設嶺南文化中心方面有許多新舉措和新成效,對此,李勁堃認為,嶺南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這里民間的、非遺的、傳統的藝術形式都獨具一格,成為中華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廣州作為嶺南文化萌生的文化腹地,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文化淵源,這些年來,在加快建設嶺南文化中心方面,廣州做了非常多的工作。除了打造永慶坊,廣州推出了其他眾多公共藝術項目來展現嶺南文化魅力,提升城市文化品格,塑造城市文化形象。
譬如,受廣州市委宣傳部委托,廣州美術學院作為“嶺南之窗”策劃設計主辦方之一,全程參與了核心區域廣州塔的整體策劃,通過博物館空間打造、主題展等,著力將這一世界著名的城市建筑地標“升艙”為藝術文化地標,讓非遺文化走進城市地標,也是走進市民生活,建構出既有國際范又根植本土文化價值系統的時尚藝術空間。作為“嶺南之窗”項目的主題活動之一——嶺南文化主題展覽位于廣州塔一至二層空間,常態化地展示具有嶺南特色、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傳統民間工藝,成為“永不落幕的嶺南藝術文化節”。而嶺南文化主題展覽首展選擇的正是廣東木雕藝術精品,80余件精品全部來自于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與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廣州塔二層平臺北側,背靠珠江和珠江新城中軸線的“粵劇名家大舞臺”,廣東曲藝界的大咖們常態化地與票友們零距離互動。“嶺南之窗·潮墟C·PARTY”,也是繼永慶坊后又一融合“傳承·創新”的場所,為廣州夜生活注入了新元素。“我想一個有品質的城市,一定是傳統內涵與創新精神并存的。”
另外,為進一步展現嶺南文化中心核心區魅力,根據市委、市政府的戰略部署和工作安排,荔灣區對沙面的整體品質進行系統提升,今年8月,沙面開啟了“首屆沙面公共藝術季”見證了當代藝術和傳統嶺南文化在這座充滿異域風情的小島上交融碰撞出閃亮的火花。“在一起”——公共藝術展覽,匯聚國內外16位知名藝術家創作力量;“匠之心”——傳統文化展覽,則呈現了200多件“三雕一彩一繡”精品。市民在藝術季期間來到沙面,不僅每周都有大戲看,還有機會登上舞臺和西關文藝名家切磋技藝,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