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昭公十五年》:“晉居深山,戎狄之與鄰?!?/span>
山西,處于華北平原腹地,東連幽燕,西望長安,南臨中原,北通云中。其南是華夏民族的核心,其北緊鄰塞外大漠,中原農耕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相望而居。歷代胡漢民族的交融、不同文化的碰撞,使山西成為漢民族與北方少數民族融合的歷史舞臺。
先有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開創民族融合、風氣改革之先河;后有北魏孝文帝在平城大同開啟漢化改革,推動五胡融入中原。
盡管歷代政權更迭,但山西卻始終處在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沖突與交融的前沿,而這一現象在山西北部的晉北地區表現更甚。
于是,在晉北的大地上時而金戈鐵馬,時而胡樂駝鈴,呈現出一幅民族融合壯麗畫卷。
自太原出發,沿滹沱河谷,穿越恒山山脈,一路北上,便可進入大同盆地。這正是那條貫通晉地南北的大走廊,北方民族的南下,中原力量的北上,都離不開這一大通道。
而在這條通道的兩側,遍布不同時期不同民族政權遺留的遺跡。
有如南禪寺、佛光寺、應縣木塔在內的大量頂級早期木構建筑;
南禪寺、佛光寺、應縣木塔
有被稱為“墻上的清明上河圖”的巖山寺金代壁畫,公主寺明代壁畫佳作;
公主寺壁畫、巖山寺壁畫
有充滿皇家風范的佛教藝術寶庫云岡石窟;有烽燧、長城、關隘組成的北方邊境防御體系;也有北魏的都城、陵墓遺址。
通過這些古跡我們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在山西,無論是建筑風格、民俗風情還是語言藝術,都體現著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的交融。
4月30~5月6日,讓我們從太原開始,跟著老木老師一路北上,通過解讀欣賞沿途的古跡,從漢文化腹地到游牧地區,感受胡漢不同文化形態交融影響下形成的獨特文化風貌。
1、講師信息
特邀講師
老木
文化過客,歷史地理走讀者
用走過的路、經過的世,和讀過的書,
解讀文明及其邏輯。
特邀講師
云岡石窟研究院副研究員/研究員
負責特約洞窟的講解
2、行程亮點
精選晉北地區11處代表性古建+2座綜合博物館+北魏皇家石窟與皇后陵墓,一路向北,領略晉北精華古跡;
從太原到大同,解讀兩座城市的歷史,通過建筑、器物之間的聯系,來了解兩城之間的互動;
以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對話的視角,定義胡與漢,講述山西北部胡漢多元文化交流融合;
既是一場精彩的歷史之旅,亦是一部從唐至明清的木構建筑史,通過古建類的復合文化載體,闡釋其蘊含的文化間的影響與交融;
選取時間維度,根據洞窟營建的先后順序打卡“云岡石窟”,從1窟到20窟,分別歷史藝術與石質文物保護兩個維度,在解讀這部“石頭上的北魏史”;
配套行程前后知識服務,一次深度的山西歷史文化之旅
行程前,我們將為大家奉上1份精心準備的行前資料包;
行程后,行程交流群內持續學習,互相促進,講師領隊無死角答疑解惑。
3、行程安排
注:云岡石窟含不開放洞窟包括:云岡石窟11、12、13窟及5、6窟閣樓。
(報名費用不含不開放洞窟參觀費用,需額外支付)
4、行程劇透
01.佛光寺
梁思成苦苦追尋的唐代木構
1937年,距盧溝橋事變不到一個月,跑了大半個中國的梁思成與林徽因,馬上又踏上了前往山西的路途。
辛苦跋山涉水后,他們終于找到文獻記載中的佛光寺:創建于北魏孝文帝時期,隋唐已成五臺名剎之首;因唐武宗滅佛,毀于一旦;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女弟子寧公遇樂助重建佛光寺,其中的東大殿留存至今。
沒錯,眼前的東大殿是一座1000多年的唐代木構!雖不如敦煌壁畫中的氣勢恢宏,但此殿“斗拱雄大,出檐深遠”,梁思成瞬間被那層層疊疊的唐式斗拱吸引住了。
走進殿中,迎面的是35尊彩塑,其體態豐滿,飾物輕柔、似有垂感,梁林二人一看便知這是晚唐之風。
抬頭仰望,則是拱眼壁上的唐代壁畫。即使早已被歲月褪了色、甚至變得模糊不清,卻是中國僅存的唐代寺觀壁畫珍品。
他們還發現了唐代墨書、與殿外唐代石經幢互為印證,成為判斷東大殿年份的重要佐證。
恰如梁思成所說:“唐朝的繪畫、唐朝的書法、唐朝的雕塑和唐朝的建筑”,“它們是稀世之珍,但加在一起它們就是獨一無二的”!
佛光“四絕”,盛世唐風撲面而來。
02.南禪寺
中國最古老的木構建筑
梁思成滿心歡喜地說,佛光寺是他們“遇到的唯一唐代木建筑”。
但其實,僅距佛光寺西北僅50公里的深山中,還有一座更古老的唐代木構古建,即比佛光寺東大殿早了75年的南禪寺大殿。
說來甚是奇妙,南禪寺建寺年代不詳,僅有唐人墨書得知其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
武宗滅佛時,中國佛寺大都損毀,南禪寺卻因規模小、地處偏僻,州府縣志、佛經典籍上均無記載,竟逃過一劫,卻也因此與梁林失之交臂。
1953年,南禪寺大殿終被發現,人們看到的是一座比佛光寺東大殿更古樸、俊美的殿宇。
雖小,但舒緩的屋頂、雄大疏朗的斗拱、簡潔明朗的構圖,飽經千年風霜之后仍在訴說著唐風之雍容大度、健康爽朗。
殿中17尊彩塑與殿宇同時建造,乃是除敦煌外稀有的中唐彩塑珍品。
他們是隱居深山的17位佛者,沒有狂熱、沒有神秘,只有冷靜的虔誠。
03.應縣木塔
木塔之冠、峻極于天、巍然千年
應縣木塔作為八大遼構之一,年紀近1000歲,身高65.84米,相當于一幢20多層的現代高樓,是全世界現存最高的木結構古建,時稱“釋迦塔”。
“遠看擎天柱,近觀百尺蓮?!边@是一座令人連連驚嘆、百看不厭的絕世寶塔。站在它的面前,你才能真正感受它的碩大,并為其通體的精妙結構而震驚。
整座木塔全部為榫卯結構,3000噸木制構件互相咬合,一共有54款不同類型的斗拱,堪稱一座斗拱博物館。
而木塔看似有5層,實有9層,每兩外層之間有一暗層。外層是軟性連接的斗拱結構,內層是堅固剛硬的結構層,結合全塔的榫卯結構,剛柔并濟,耗能減震性能優秀。
這些合力保證了木塔歷經40余次地震、200余次槍擊炮轟、無數次電閃雷擊,仍能屹立不倒,巍然挺立于世人面前。
04.云岡石窟
北魏皇家營建的大型石窟寺
云岡石窟有主要洞窟45個,分為早、中、晚三個階段,我們主要參觀前面20個窟,也就是云岡早期和中期石窟。
早期石窟指第16~20號窟,也稱“曇曜五窟”,是云岡最早開鑿的一組洞窟(460年左右)。由于云岡的巖體穩定,當時的開鑿技術屬于‘做減法’,因此開鑿出來的大佛眉骨硬朗,棱角分明,氣勢磅礴,具有渾厚淳樸的西域情調。
只有你真正走進了一座座洞窟,用雙眼觀察這一千五百年的精美雕刻,親身站在座座大佛面前,才能感受到那個遙遠的北魏王朝向我們訴說的莊嚴。
中期石窟是云岡石窟雕鑿的鼎盛階段,這一時期(471-494年)是北魏遷洛以前的孝文時期,北魏最穩定、最興盛的時期。中期石窟也是積極改革創新的時期,石窟藝術開始中國化,這一時期的石窟從洞窟形制到雕刻內容和風格,均有明顯的漢化特征,其裝飾華麗,精雕細琢,淺浮雕的表現手法具有強烈的藝術張力。
譬如這張第10窟上的飛天,雖然不如莫高窟里的飛天那么靈動,但其淺浮雕的表現手法更加立體,好像真的飛在天上一樣。
還有第5、第6窟的閣樓也是在云岡石窟里少見的帶有閣樓的洞窟,里面會有什么呢?
云岡石窟深度游學,保證你就算已經來過這里,也會驚呼這次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云岡!
05.巖山寺
古老的巖山寺,是歷代香客前往五臺山時歇腳的寺廟之一。其壁畫和莫高窟、榆林窟壁畫,山西省永泰、章懷、懿德墓葬壁畫,都屬我國古代壁畫遺產的瑰寶。
巖山寺壁畫整體構思巧妙,局部刻畫細膩,堪稱是匯集了北宋時期宗教文化、建筑藝術與民俗風情的一部壯闊史書。
歷時十多年繪制而成絕美的巖山寺壁畫背后,是金朝宮廷畫匠王逵對北方故土的無限眷戀,對北宋故國的深切追憶。
06.山西博物院
典藏三晉重寶的莊嚴府庫
山西博物院現有藏品50余萬件,其中,珍貴文物40282件(組),包括一級文物2129件(組),另有圖書古籍11萬余冊。藏品主要來源于20世紀20年代以來的考古出土和百年來的征集積累,尤以青銅、瓷器、石刻、佛教造像、壁畫、書畫等頗具特色。
山西博物院的基本陳列以“晉魂”為主題,由文明搖籃、夏商蹤跡、晉國霸業、民族熔爐、佛風遺韻、戲曲故鄉、明清晉商等7個歷史文化專題和土木華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圓世界、瓷苑藝葩等5個藝術專題構成。共同展示著三晉大地的歷史風貌。
今天我們能看到的每一件文物、每座古建筑,都是穿越歷史長河遺留下來的幸存者,特別是佛光寺東大殿、南禪寺、應縣木塔等早期建筑,是歷史文化最好的見證。透過它們,我們得以窺見過往的歷史。
5、費用及報名事項
時間:4/30-5/6
原價:6480元/人
早鳥價:6380元/人(4月5日前報名可享)
拼團價:6300元/人(2人及2人以上組團)
*10人成行,20人封團(如有單房差或向上浮動1人)
注:費用不含云岡石窟特約洞窟費用。
報名須知
費用包含
交通:行程內專業旅行大巴
門票:行程內所有景點門票費用
餐食:6頓自助早餐+11頓豐盛特色正餐
住宿:6晚4星標準/準四星標間酒店住宿
服務:專家講師專業講座與全程領隊服務
設備:無線藍牙講解器
保險:旅行出行保險
費用不含
單房差:以實際支出為準(具體房費成行后通知)
云岡石窟特約洞窟費用:1000元/人,需單獨支付(如不參觀可不支付)
往返大交通費用
游學過程中其他個人消費
開票需另加稅費
報名須知
1、因疫情或其它原因,取消的行程無條件退還團費100%;
2、因私人原因,取消的行程:
活動45天前退出,退還團費100%
活動前45天—31天退出,退還團費90%
活動前30天—15天退出,退還團費80%
活動前14天—8天退出,退還團費60%
活動前7天—1天退出,退還團費30%
集合當日退出,只能退回未損失的門票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