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早在五六十萬年前的遠古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這里繁衍生息。進入新石器時代后,中原先民創造了著名的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距今4000年前,生活在河南這一地區的先民最早進入文明的門檻,并成為華夏文明的核心。從原始社會直至宋元明清,延續千百余年無斷層,其可謂是中國歷史的縮影。
與此同時,自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時代,中原一直處于高光時刻,仰韶彩陶、夏都二里頭遺址、精美的商周青銅器、殷墟甲骨文無一例外。
本次中原之行,我們將以中原的建都歷史為主線,以中原文明發展歷史為綱,通過解讀中原早期文明中的閃光點,與你一同探索華夏民族帝國時代之前的文明發展軌跡,尋找最早的“中國”。
除了探訪古跡、博物館,小藝還會為大家贈上最熱銷的文創產品“考古盲盒”。這款由河南博物院推出的盲盒,藏著不同的“微縮文物”,留待我們自己親手“發掘”,體驗考古探索未知的樂趣。
1、講師信息
-特邀講師-
河南博物院研究館員
常年從事陳展策劃、組織與實施,主要研究青銅器及先秦文化。撰寫數十篇篇學術論文,獨著、合著多部著作。(主講鄭州部分)
-特邀講師-
申老師
安陽當地考古學者
在中國考古學的搖籃——殷墟遺址從事考古發掘十余年。參與了近年來一系列重要考古發掘,熟悉殷墟90多年的考古歷史,熱愛殷墟出土的文物瑰寶。將從專業的角度為你講述殷墟遺址和古都安陽的悠久歷史與神奇魅力。(主講安陽部分)
2、行程亮點
專家學者領讀,通過歷代遺存將史前至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原文明串聯起來;
脫離單調的歷史課本,翻開真實的“大地史書”,在行走中獲取知識;
從都城、器物、文字、音樂4個層面出發,串聯起中原地區戰國以前最值得一看的歷史印記,適合想要真實觸摸歷史的訪古愛好者;
按照史前、商代、周代、戰國的順序精心設計行程,走入世界文化遺產殷墟,通過博物館、考古遺址游學、文化體驗,建立起一個框架式圖譜的文化愛好者;
觀摩失蠟法鑄造青銅器流程,對比范鑄法與失蠟法的區別,來一場實景青銅鑄造教學;
注重知識獲得與技能提升,從博物館導讀,到考古遺址現場生動的講解,配合樂趣橫生的互動體驗,讓你輕松學歷史。
3、具體行程安排
4、精選行程點
歷史篇
中華文明最早的都城在河南。自5000年前的河洛古國以來,便開始了擇中立都的傳統,夏都二里頭、鄭州商城、殷墟、鄭韓故城……皆在此列。
都城之所在,是我們認識一個朝代最好的去處。本次游學,我們也將從都城的角度,去了解中原文化,以此窺見自石器時代至戰國時期的中原歷史。
史前聚落:大河村遺址
大河村遺址距今6800年至3500年,是一處包含有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和夏、商時期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遺址。發掘表明,先民們曾在此延續居住長達3300多年,親歷和見證了華夏文明起源、形成、發展直至夏、商奴隸制王朝建立的全過程,是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標識性遺址。
河洛古國:雙槐樹遺址
雙槐樹遺址,距今5300年,被專家命名為“河洛古國”,它實證了在5300年前后這一中華文明起源的黃金階段,河洛地區是當時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文明中心,雙槐樹遺址的發現,填補了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時期、關鍵地區的關鍵材料。
夏商王朝:二里頭、鄭州商城、殷墟
二里頭遺址,其年代距今約3800~3500年,是經考古學與歷史文獻學考證的最早王朝——夏朝的都城遺存,是同時期規模最大的都城遺址。
鄭州商城,是商王朝早期王都——最早的“大邑商”,是當時“天下體系”內最大的城市,是早期商文明的集中體現和物化載體,也是鑲嵌在黃河南岸的一顆明珠。
殷墟,古稱“北蒙”,甲骨文卜辭中又稱為“大邑商”、“邑商”,是中國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并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古代都城遺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歷史。
春秋戰國:鄭韓故城
鄭韓故城位于新鄭市市區及其周圍一帶——雙洎河(古洧水)與黃水河(古溱水)交匯處。自西周末年桓公封于鄭,至韓滅鄭以后的一段時間里,新鄭先后作為鄭國和韓國后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539年之久。
器物篇
工具,是幫助人類生活和工作的器具,而工具的演變,正記錄了人類文明發展的路程。不同階段的人們以不同的材料制作出了屬于這個時代的器物。于是我們經歷了石器時代、陶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
石器:出在距今約330萬年前后
中國目前已知最早的舊石器遺址為藍田上陳遺址,距今約212萬年。自人類出現,石器伴隨我們走過了漫長歲月。中原也在五六十萬年前的遠古時代,便迎來古老的先民,為此后的文明點亮星星之火。
陶器:出現在距今約2萬年前后
陶器的發明,是人類遠古文化史上劃時代的創造,是人類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創造出來的一種嶄新的東西。江西萬年縣仙人洞遺址出土陶器為目前世界最早的陶容器。仰韶文化的彩陶更是新石器時代藝術的瑰寶,河南博物院的諸多館藏彩陶,一定能讓你大飽眼福。
銅器:出現在距今約6000年前
銅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現,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征。最早的銅器出現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兩河流域。我國目前所發現最早的青銅器距今約在公元前3000年,是中國進入青銅時代的證明。河南出土的大量精美的商晚期至西周早期的青銅器,如司母戊鼎、杜嶺方鼎、婦好鸮尊等均是其鼎盛時期的見證。
鐵器:出現在距今約4000年前
公元前2000年代后期,冶鐵術也被發明了出來。世界上最早發明煉鐵技術的是赫梯王國,時間為公元前1400年前后。圖中出土自三門峽市虢國墓地2001號墓的玉柄鐵劍,是我國最早的人工冶鐵制品這把玉柄鐵劍,將中國冶鐵史向前推進了200年!此行我們將親眼見到這把傳奇的“中華第一劍”。
考古學將漫長的人類社會劃分為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等三個階段,分別對應于歷史學上的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等三種社會形態。這次,我們將從人類對材料的駕馭和工具應用的角度,帶你了解中原文明的演進。
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文字的起源是我們了解文明起源極為重要的途徑,正是因為有了文字,我們的文明史才得以被記載。從原始刻畫符號,到甲骨文、金文,再到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一路走來,書寫符號的變遷正是一個文明最好的印記體現。
安陽殷墟發現的甲骨文,是中國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形式,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它具備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造字方法,標志著已進入了成熟階段。
各地的銘文刻畫符號,河南省博物館圖源:藝旅文化
中國文字博物館陳設
本次游學,我們將通過河南博物院和殷墟博物館館藏甲骨、青銅器銘文,中國文字博物館中國文字發展的陳列,系統梳理中國文字的變化與演進過程,豐富我們對商代文字和早期中華文明的認識。
音樂篇
原始社會可不是寂靜無聲的,除了風吹泉涌,鳥鳴蟲嘶的自然之音外,史前的先民還創造出各種各樣的樂器。
考古發現的擊奏類樂器有鼓、磬、鈴等,吹奏類樂器有笛、塤、哨等。距今8000年前的舞陽賈湖骨笛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可以吹奏七聲音階。除此之外,還有骨排簫、龜甲響器、陶塤、王孫誥編磬、新鄭歌鐘、漆繪錦瑟,等等。本次我們將通過觀察不同時期、不同材質的遠古樂器,了解其使用方式,再通過一場“史前”音樂會,聆聽遠古的回響。
僅僅4天時間,我們很難完全解讀千萬年積淀的中原歷史,但我們可以給你一把打開中原早期文明鑰匙,選取中原文化的精華之處,通過物質層面的遺址、器物與精神層面文字、音樂、藝術帶你走近中原文化,為你搭建中原文化的歷史框架,梳理中原文化發展脈絡。
5、費用及報名事項
時間:2021/4/30-5/4(五一期間)
成人價:4780元/人
早鳥價:4680元/人(2021年4月12日前報名可享)
組團價:4600元/人
*10人成行,20人封團(如有單房差或向上浮動1人)
報名須知
費用包含
交通:行程內專業旅行大巴
門票:行程內所有景點門票費用
餐食:4頓酒店早餐+7頓豐盛特色正餐
住宿:4晚4星標準標間酒店住宿
服務:專家講師講解與全程領隊服務
設備:無線藍牙講解器
保險:旅行出行保險
費用不含
單房差:以實際支出為準(具體房費成行后通知)
往返大交通費用
游學過程中其他個人消費
開票需另加稅費
報名須知
1、因疫情或其它原因,取消的行程無條件退還團費100%;
2、因私人原因,取消的行程:
活動45天前退出,退還團費100%
活動前45天—31天退出,退還團費90%
活動前30天—15天退出,退還團費80%
活動前14天—8天退出,退還團費60%
活動前7天—1天退出,退還團費30%
集合當日退出,只能退回未損失的門票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