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臨沂市柳琴戲傳承保護中心國家一級演員劉莉莉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她表示,自己今年帶去了“關于拓寬非物質文化遺產線下傳播渠道的建議”。
劉莉莉說,非遺是人類文明的寶貴結晶和財富,加大非遺宣傳力度,拓寬非遺宣傳渠道,有利于非遺的重生和發展,讓全社會了解它們,讓它們的銷路順暢,讓它們中的精品得到收藏家的青睞,讓非遺在現實生活中找到生存的土壤,使其功能得以延續,生命力得以加強。
“目前,各地紛紛借助網絡傳播優勢,開展非遺課堂、直播帶貨、在線訪談,線上宣傳形式多樣,方便快捷,可以給大家視覺上的享受。而其線下傳播大多是在節慶假日集中開展非遺宣傳活動,形式單一。”劉莉莉認為,加強非遺的線下宣傳,可以讓廣大群眾近距離參觀、體驗非遺的獨特魅力。
劉莉莉根據自己的調查研究建議,一是各地市文化和旅游部門進一步加強統籌規劃,廣泛開展非遺進企業、進機關、進社區、進家庭、進學校、進課堂活動。在各類公共場所設置標語、圖片、宣傳畫等,有組織地展示當地非遺,擴大輿論空間。二是將非遺場所設施建設納入到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中來,推進鄉鎮歷史文化展室、社區村情民俗展示室建設,讓群眾在開展文化活動時,接受到傳統文化熏陶。
同時,劉莉莉還建議,在中小學及學前教育中,開設非遺課程,向當地中小學生介紹家鄉的瑰寶,真正做到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建議每個學校認領一項或兩項非遺,做到一校一特色、校校都精彩。
開辟非遺旅游專線。把非遺與文化旅游產業結合起來,科學規劃非遺文化旅游景點和線路,系統設計非遺體驗課程和配套服務項目。推進非遺主題研學游,打造非遺研學游實踐基地,引導青少年走進非遺傳習環境中來,通過研學旅行將教育與娛樂、文化與旅游、觀光與體驗、認知與創造融于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