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戰國策·秦冊》記載:“蜀,西僻之國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蜀地與中原王朝被綿延縱橫的秦嶺與大巴山阻隔,崇山峻嶺間飛鳥難渡,猿猱愁攀。
“得蜀則得楚,得楚則天下并以”,對于蜀地的千里沃野,歷代統治者無不眼饞,勢必要建立中原與蜀地的通道。
于是,飛梁架絕嶺,棧道接危巒。一條條貫穿秦嶺、跨越巴山的蜀道相繼貫通。
所謂蜀道,就是古代關中平原與四川盆地之間道路的總稱。由于兩地之間分別有秦嶺和大巴山阻隔,蜀道也因此分為兩段,一段是關中穿越秦嶺至陜西漢中段,主要是褒斜道、陳倉道、儻駱道和子午道。另一段是由漢中穿越大巴山直抵四川,主要道路為金牛道、陰平道、米倉道、荔枝道。
自蜀道開通,中原與蜀地間的軍事戰爭、商貿往來、文化交流便不絕于此。其不僅是一條商貿之道,更是一條文學詩歌之道。歷代文人墨客也在此留下的諸多描繪蜀道的詩句:
弦望如朝夕,寧嗟蜀道行。【唐陳子昂】
地咽綿川冷,云凝劍閣寒。【唐盧照鄰】
蜀道登天,一杯送,繡衣行客。【宋辛棄疾】
蜀道思歸誠何有,便隔遠山千疊。【元姚燧】
……
古蜀道,圖源:筱溪聽泉
自青銅時代以來的歷史遺跡,佛道相融的宗教信仰,交織在風光絕美的巴山蜀水間,共同形成了一條天人合一的古道。
那么蜀道究竟是何樣子?其真實的營建歷史是怎樣的?在這段古道上又發生過哪些銘記于史冊的故事?這些問題,我們將在本次游學行程中一一找到答案。
1、講師信息
特邀講師
▼
筱溪聽泉
藝旅江南文化總顧問
常州市文保中心副主任、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副主任
江南水鄉古鎮申遺古建筑修繕監理總工程師
國保單位近園修繕監理總工程師
《中國國家地理》特約撰稿人
2、行程亮點
從地理到歷史,從人文到藝術,全方位立體解讀賞析蜀道之美;
精選古跡20處,包含古棧道、古關隘、古建筑、古碑石、古壁畫、古文明、名人墓、石窟寺等多種類型,行程豐富;
從漢中盆地到成都平原,沿途穿越巴山蜀水、高崖深谷,完美融合人文與自然,全方位無死角體驗蜀道魅力;
筱溪聽泉老師帶隊,邀你一同探訪筱溪老師標配的神秘古跡點;
行前配套三星堆與廣元石窟的2堂線上課程,幫助你更好的理解蜀道遺存。
3、具體行程安排
4、精選行程點
古蜀文明
蜀地的青銅時代之光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隨著李白曠世名篇《蜀道難》的傳頌,古蜀歷史神異詭譎,也給世人留下了不可捉摸的印象。
帶有“迷之微笑”的青銅縱目面具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彭亮
35年前,三星堆遺址的考古發現,為世人打開了通往古蜀文明的一扇門,“三星堆”也因此名震天下。
這里出土了風格神秘的青銅縱目面具,神秘莫測的黃金權杖,通天通地的青銅神樹......神秘的氣質和王都風采,讓我們看到了和中原青銅文明完全不同的另一種文化風貌。
可謂是中華文明滿天星斗中最神秘的那顆星辰。
青銅神樹
近日三星堆的新發現更是令人驚嘆,人們贊嘆它“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還被譽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此次蜀道游學,我們也將去三星堆遺址博物館,探秘神秘的古蜀文明。
蜀道歷史
秦漢三國以來的精華古跡
提起蜀道,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五丁開山”的神話傳說,大將軍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軍事典故,還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門雄關呢?又或鮮為人知的平陽府君闕、金牛古道呢?
平陽府君闕,圖源:筱溪聽泉
平陽府君闕,是全國結構保存最完整、闕總體最大的漢闕。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經一千八百多年的時間跨度而依舊保持原樣,子母雙闕均俱全,是極為罕見的漢闕實物。
在金牛道中,保存有唯一一段先秦古蜀道——攔馬墻古道。雖歷經修繕,但原貌保存極為完整。其起自涼山鋪,長達5公里,青石鋪面,驛道兩側古柏參天,不知何年留下的車轍、蹄印仿佛是卷軸畫上的印章,印證著古道的漫長歷史。
驛道上的攔馬墻、飲馬槽、防滑線、栓馬樁等遺跡,是古代陸地交通留存罕見的實物原形,堪稱蜀道交通活化石。
劍門關,圖源:成都心啟點自駕俱樂部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說的正是劍門關,所謂劍閣,就是說它以峭壁為劍,檐棧為閣。其兩側的大小劍山綿延數百里,刀刻斧劈般的巨大山石,從東北向西南延伸,形成一道凜然不可逾越的屏障。
在一條狹窄的裂縫之間,劍門關就守護在這里,一線中通。
歷經千百年的烽火硝煙,劍門關創造了一個冷兵器時代的奇跡。那就是無論戰爭如何殘酷,它從未被來犯者正面攻破。
蜀道信仰
佛道交融信仰體系
巴蜀地區之雄起天險,自蜀道貫通,佛教、道教、民間信仰紛紛在此落腳、發展。千佛崖、皇澤寺、七曲山大廟、鶴鳴山道教石窟、覺苑寺,無一不是蜀道作為“神道”的見證。
千佛崖,是四川地區規模最為宏偉的石窟群,造像始于北魏時期,峭壁上布滿了造像龕窟,重重疊疊13層,密如蜂房。現存龕窟848個,造像5300余尊,唐代作品數量最多。龕窟多為來自兩京地區的中、上層官吏所開,他們帶來了京城地區流行的題材和樣式,因此,千佛崖唐代造像其藝術水準和兩京地區不相伯仲。
皇澤寺,造像始鑿于北朝晚期,歷經北周、隋代、唐初的不斷開鑿,到高宗、武周時期達到全盛,之后趨于衰落。現存造像57龕,大小造像1200余尊,是隋唐時期蜀地石窟寺的重要代表之一。
《釋迦垂跡》,圖源:廣元市博物館
覺苑寺壁畫作為四川地區明代民間佛教壁畫的代表,其勝在故事完整,壁畫從妖魔仙佛到將相帝王,從農牧漁獵到官紳仕商,內容極為豐富,是一部浪漫多姿的社會生活畫卷。
除了外來的佛教之外,中國本土的道教在蜀地也極為興盛,鶴鳴山出色的道教石刻造像、七曲山大廟所展示的文昌帝信仰,均為道教信仰在蜀地發展的實證。
鶴鳴山道教造像是全國為數不多保存完好,規模宏大的一處唐代道教造像群,在世界美術史上留有一席之地。其開鑿的鼎盛時期為唐大中十一年,正處于會昌法難之后,佛教活動受到極大的重創,統治者更加重視道教活動,成為開鑿的重大機遇。鶴鳴山造像規模和安岳玄妙觀唐代造像堪稱雙壁。
七曲山大廟,圖源:筱溪聽泉
位于金牛道起點的七曲山大廟,祭祀的是西南民間信仰體系中的文昌帝君。明清時期更形成了“北拜孔子,南拜文昌”的儒教崇拜體系,而除了獨特的信仰體系,值得一提的便是該廟的建筑。
七曲山大廟完整地展現了由元到清各個時期的建筑風格,元代盤陀石殿,明代桂香殿、天尊殿、清代百尺樓等,其建筑手法上仍保留了一些宋式做法。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四川僅存的10座元代建筑之一盤陀石殿,四川明代建筑中最美的一處——天尊殿。
蜀道自然風光
巴山蜀水間的人間勝景
翠云廊中古柏群掩映著驛道,明月峽間崖壁上懸掛的棧道倒影在江水中。拋開厚重的歷史不說,古蜀道上的自然風光也是極為怡人。
明月峽古棧道,圖源:大蜀道紀錄片
在歷史上,蜀道從各個方面溝通成都平原至關中平原,融會貫通著沿線不同地域的建筑、文學、宗教、民風民俗等文化形式。除了一條交通要道,更是中國西部最有影響和最為繁忙的文化交互傳播線要道。
精選博物館
漢中博物館+綿陽市博物館
石門頌拓片,圖源:漢中博物館
何家山2號墓出土搖錢樹,圖源:綿陽市博物館
除去歷史古跡和自然風光,此行我們還將通過幾處博物館的陳列,梳理其與蜀道相關的歷史。另外,漢中博物館的“石門十三品石刻”與綿陽市博物館的“富樂夢想——綿陽搖錢樹陳列”,也將帶我們了解漢代的書法藝術與蜀地獨特的葬俗。
對于蜀道,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我們聽過歷代的詩人以動人的詩句傳唱蜀道,見過畫家也用自己的畫筆去描繪蜀道。陌生的是我們不知道它是一條怎樣的路,不了解太多關于蜀道的人和事。
劍閣圖-仇英,圖源:閱古吉金
此行,我們穿越古蜀道的同時,少不了要去拜謁蜀道上曾經的風云人物。有如“漢初三杰”之一的張良,“鑿空西域”第一人的張騫,三國時期的著名謀士臥龍諸葛亮與鳳雛龐統均在我們參訪之列,我們將透過人的視角,去了解這條千年古道上的過往。
5月15日,我們將啟程去尋找那條千年古道,去看看那條中原賴以溝通天府之道、華夏統一之道、詩畫之道與皇柏之道究竟有何妙處。
5、費用及報名事項
時間:5/15-23
10人成團價:8680元/人
15人成團價:7680元/人(滿15人報名按此價格收取)
*10人成行,20人封團(如有單房差或向上浮動1人)
報名須知
費用包含
交通:行程內專業旅行大巴
門票:行程內所有景點門票費用、講座及特約定制費用
餐食:8頓自助早餐+15頓正餐
住宿:8晚4星/準4星標準住宿
服務:專家講師專業講解與全程領隊
設備:無線藍牙講解器
保險:旅行出行保險
費用不含
往返大交通費用
游學過程中其他個人消費
開票需另加稅費
退改政策
1、因疫情或其它原因,取消的行程無條件退還團費100%;
2、行程屬于特別定制行程,需提前預約,若因私人原因,取消的行程:
活動45天前退出,退還團費100%;
活動前45天—31天退出,退還團費90%;
活動前30天—15天退出,退還團費80%;
活動前14天—8天退出,退還團費60%;
活動前7天—1天退出,退還團費30%;
集合當日退出,只能退回未損失的門票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