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是木雕技法的一種,是以樹根(包括樹身、樹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態及畸變形態為藝術創作對象,通過構思立意、藝術加工及工藝處理,創作出人物、動物、器物等藝術形象作品。
根雕藝術講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人工太多就沒有根雕的意境和韻味了,而要從“七分天成”中發現美,再經過“三分人工”的“畫龍點睛”,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正是這種不容易的創作,泉州市木雕非遺傳承人莊平章懂得了許多生活的藝術。“與自然接觸,發掘根雕的天趣之美,實在是一件有益身心的樂事。”他愜意地說。
1960年,莊平章出生于惠安。因為家境貧寒,他早早就輟學。年少時,他就跟著大哥學平雕,從基本功開始學起。
當時,他并沒有機會系統地學習木雕雕刻。為了生計,他白天忙于打零工,晚上就經常到處“偷藝”或在家苦苦練習。由于他悟性高,加上勤奮好學,很快成為遠近聞名的“木工師傅”。上世紀80年代,他經常騎著自行車到晉江幫人家做“古眠床”,別人需要三天才能做好的活,他往往一兩天就可以完成,每天的工錢可以拿到一兩百元,這在當時是非常可觀的收入。木雕技藝這門手工活讓他在苦澀的生活中看到了甜蜜的希望。
18歲時,他到惠安工藝廠工作做泥塑,被廠里做技術指導的孫老師傅看中,認為是可塑之才,便收為弟子。隨后,這位孫師傅帶著莊平章一起去泉州雕制承天寺大佛和十八羅漢像。在泉州一年多時間里,他見識了木雕的大場面,也在老師傅的言傳身教和精心指導下,積累了大量的木雕創作和制作經驗,熟悉木雕工藝制作的各種流程和木雕技藝的各種手法,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曾多次接手并設計制作了中國臺灣、福建省內多地的寺廟古建等木雕工程。
朽木可雕技藝無止境
在惠安雕藝集體轉型提升中,莊平章也開始探索轉向。稀奇古怪的樹根引起了他的注意。這些對常人毫無價值的東西,在他眼中卻是難得的寶貝。
2012年,他開始轉做根雕工藝。他以傳統佛像為原型,根據樹根的自然造型,雕刻出有特色、獨創性的作品。莊平章做了幾十年的佛祖、觀音、彌勒佛等佛像雕刻,他對各種造型了然于胸,神韻也把握精準。然而,轉型做根雕,讓一向“高效率”的莊平章接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莊平章表示,做根雕跟傳統的佛像雕刻完全不一樣。根雕藝術是發現自然美,同時又顯示創造性加工的造型藝術。每一步創作過程,都是各方面知識積累的結晶。如果在某一方面有欠缺,恐怕都難以創作出一件完美的藝術品。
“完成一件根雕作品,就要從樹根的自然形態里找出奇、特、怪、妙之處,因勢造型、因材施藝。完成一件作品的時間和成效往往存在許多不可確定因素,這時候,就要學會取舍和等待。大型的根雕材料處理不了就選擇小型的,沒有靈感就先放一放,所謂的‘冷處理幾天’,也許過段時間,就會豁然開朗了。”
他認為,這個世界上可以雕刻出來很多相同的木雕藝術品,但是不可能會有兩塊長得一樣的樹根,所以每一件根雕藝術品的造型都是非常獨特。如果說沒有獨到的審美眼光以及豐富的想象力,可能都無法意會到根雕藝術品當中的深刻含義。年輕時,沒有時間和機會學習較多的知識,他必須趁現在,提高自己的個人修養和鑒賞能力。他堅持多讀書;他努力鉆研,參加各種研修班;他仔細揣摩名家根雕作品,不斷動手實踐……
木雕技藝,“奇”與“巧”共存
根雕材料的特質,往往給莊平章帶來許多驚喜,他也因此創造出不少意想不到的精品,而這時候,制作過程中的任何辛苦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他的作品《人生長壽》為金絲楠木根雕,刻畫的是一位面容慈祥的壽星形象。發現該材料時,他喜出望外,其根須如人參,渾然天成,整體作品與常見壽星腳踏圓頭棉服不同,令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福壽雙至》則為荔枝木根雕,寓意長壽幸福。整個作品形象幾乎是天然而成,只是局部略加修飾雕琢。整體木質如“土塑”,給人一種質樸、厚重的感覺。
作品《憩》造型生動,能夠快速吸引人們的眼球。作品運用的樹根很奇特,是一個很大的松樹樹瘤。他設計出一個兩腿盤坐在地上、草帽擱在腿間悠閑抽煙的老農。作品看似稍加雕琢,其實每個細節都恰到好處,臉部表情幽默詼諧,樹瘤做成的“眼珠”更是神來之筆。2012年5月,該作品獲得第七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優秀作品評比金獎。
而另一件獲得第一屆中國(惠安)雕刻藝術博覽會金獎的作品《和諧》,則是用一塊較大的金絲楠木樹根打造成一幅五子戲佛、其樂融融的場景,五孩童表情各異、歡快成趣。這件作品意在構建其樂融融的氛圍,暗喻著社會的發展要和諧,不能獨樂樂,要眾樂樂,其使用的金絲楠木色澤瑰麗,質地溫潤柔和,紋理細膩通達,整體造型獨特吸引人。“金絲楠木富麗堂皇,泛著金色的條紋,與笑佛結合到一起,寓意福氣財氣。”莊平章介紹說,金絲楠木材質稀少,根型不大但奇特,作品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幾年下來,莊平章已完成200多件根雕作品,它們并非都是精品,但是它們都是心血與汗水的結晶,都帶給他無窮的喜悅和樂趣。
“天道酬勤”,45年的艱辛努力終究換來了豐碩的成果。作為國家一級技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雕刻藝術大師、泉州市工藝美術大師、泉州市特色產業(木雕)領軍人才的他,個人創作的木雕藝術作品多次在國家級、省級專業展覽和評比中獲獎。
“我已經60來歲了,身邊的人經常勸我:差不多就行了。我一直覺得自己還有蠻多責任,特別是傳承的責任。其實,根雕藝術特性突出,受到有個性的年輕一代新捧,比如清華大學美院就有幾十個學生來我這里實踐,他們都很喜歡這門藝術。”莊平章對根雕技藝將來的發展充滿了希望。
木雕制作步驟
步驟一、畫稿:設計作品的造型,把設計想法畫出來。
步驟二、打坯:打出木雕雛形,用斧子劈出作品基礎結構。
步驟三、修錦:在木雕坯體雕龍雕鳳或雕上所需的紋路,依靠不同的刀向和刀法,精細雕刻坯體。
步驟四、精修臉部:將木雕人物的氣質和精神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