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陽市洛龍區白馬寺鎮黑王村的一座普通農家院落里,遠離城市的喧囂,非物質文化遺產高氏篆刻的傳承人——七十七歲的高翔老先生就安家養老于此。
高翔的家中,四面墻上掛滿了篆刻、書畫,隨處可見的作品讓屋內充溢著書卷氣息,一張寬大的書案上面擺著一盆朱砂印泥和尺寸不一的各種印章。
“篆刻是傳統的中華藝術,我熱愛這樣的生活,幾十年篆刻歲月的沉淀積累,我在平凡中享受著篆刻之美的熱情。”高翔老先生微笑著說道。
篆刻萬方印章,多幅作品被收藏
高氏篆刻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金石篆刻、刀法堅硬、蒼勁古樸、氣勢雄厚、清心明目、雅俗共賞。在香港回歸期間,其作品《香港基本法四要點》被港府收藏,《朱子治家格言》《三字經》《沁園春·雪》等作品被韓國、日本、法國等博物館收藏。在北師大展出時,其甲骨文、篆刻、書畫作品全部被北師大永久收藏。
他篆刻的《三字經》更是被國家認定為“國禮饋贈作品”。作品編入《中國巨變》《中國書畫家大典》《中國書畫家明鑒》《全國當代書畫名人精品集》《中國書畫報》《世界書畫報》等百部書,并在“中國書畫家”畫展展出,榮獲“金獎”、“金象獎”、“特等獎”。2009年世界郵展盛會在洛陽舉辦,高翔老先生以滿腔激情的刻刀勁舞,特為盛會奉獻一枚獨特的中國之印。
悉心授徒,在清貧中守望篆刻藝術
高翔說,自己的作品《滿江紅》曾拍賣到7萬元,還有外國人出價50萬要買自己《朱子家訓》的版權,但考慮到篆刻藝術的文化傳承,自己還是拒絕了。“這些印章不僅是咱的,也是國家的,再窮也不能賣。”高翔說。這些年,高翔免費收了80多名弟子,毫無保留地向他們傳授篆刻技法。有人說高翔的日子太清苦了,高翔淡然一笑:“與篆刻為伴,雖苦猶甜。”
為了將高氏篆刻傳承下去,他集全家之力創作了被業內人士稱為“印譜”的大型篆刻作品《三字經》。為了使單方印章美觀,并保證整幅作品內的樣式、刀法不重復,高家幾代篆刻人群策群力,單是設計圖形就用了10年,此后,又由高翔主刀,篆刻了大半年才全部完成。這幅凝聚了高家幾代人心血的《三字經》作品,全文共用170方印章,沒有1方重樣,所用字體包含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等形式,并用了高氏篆刻的全部手法。“這小小的印章展現的是民族的精髓,留下的是藝術的寶庫。”高翔老人自豪的沉浸在自己的方寸世界。
秉承初心匠心,傳承世代家風
高翔老先生在傳統刻印技藝的同時,將寓意“傳統美德”的圖案和“家風家訓”等內容融入到刻章藝術中,使印章兼具教育性和觀賞性。
他在平凡生活中創造出來的藝術價值,把中國的瑰寶靈魂默默地發揚光大,秉承初心匠心,傳承世代家風,守護方寸之間,盡顯篆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