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我跑遍半個中國,只為朝圣這一座唐代建筑。”
在巍峨太行的西北邊緣,五峰巔連,頂天柱地,支持起“華北屋脊”,群山環抱、草林掩映之下,鱗次櫛比的古剎禪觀,深藏其間,這里便是“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臺山。
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以來,興建佛寺也隨即開始,五臺山的大孚靈鷲寺(現名顯通寺)與洛陽的白馬寺同為中國大地上佛教寺院的開山祖。
往后歷朝歷代,五臺山香火延綿不斷,皆是佛之圣地中閃耀的明星。
五臺山的標志:塔院寺中的大白塔,位于臺懷鎮,元代建筑;全國最高的覆缽式塔(即喇嘛塔),佐證五臺山是全國唯一一處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共處的佛教道場
南北朝是五臺山佛教的第一個高潮期:北魏孝文帝大規模擴建靈鷲寺,并新增12座寺院;北齊時,寺廟已猛增至200余座。
唐代則進入第二個高潮。300多座大小寺廟如珍珠般散落在五臺山群峰之間,數千名僧侶在其中念經誦佛、敲響暮鼓晨鐘。無疑,五臺山已是佛地明星中最奪目的一顆。
佛光寺
時間到了20世紀30年代,日本人曾斷言:“中國已不存在唐代及以前的木結構建筑……”
為了反駁日本學者妄斷的觀點,梁思成、林徽因、劉敦楨等營造學社的成員冒戰亂之險,相繼走訪15個省,200多個縣,調查拍攝2000多座古建,他們最期待莫過一座純正的唐代木構建筑。
直到梁林二人于1937年7月5日在五臺山發現佛光寺,這一論斷不攻自破。我們也得以通過這座唐代木構建筑的“活化石”,揭開唐代木結構建筑的神秘面紗。
南禪寺
除了聞名于世的五臺山南禪寺、佛光寺兩座唐代木構,環繞五臺山的滹沱河間,也保留了諸多歷代古跡,有被譽為畫在墻壁上的“清明上河圖”的巖山寺壁畫,惠濟寺的精美宋塑,儒釋道三教合一的“金洞寺”,掌管五臺山僧政的中心大寺顯通寺、有著“萬里長城第一樓”之稱的代縣邊靖樓等,皆為難得一見的歷史藝術遺存。
5月19日-24日,特邀寒鯤老師,與你共赴山西五臺山,花費4天時間,來一場環五臺山的訪古之旅,看唐代木構古建、賞唐宋彩塑、觀金代壁畫,聽五臺山佛教發展史。
1、講師信息
擅長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中古時期佛教造像與壁畫藝術、中國古代建筑史、歷史地理學等領域,常年游走于三晉、中原、燕趙、關中、隴西、河西等歷史文化遺存深厚的古跡片區,擅長融歷史、地理、考古于一體,講述一處古跡、一座場館、一個人物、一段歷史。
文章散見于知乎、豆瓣、今日頭條、新浪微博、百度百科TA說、中華遺產、中國青年報、北京晚報、廉政瞭望、個人公眾號寒硯筆記等平臺,擁有山西古建群、中原石窟群、河西石窟群、古都鄴城、古都洛陽、古都長安、古都南京等研學線路的豐富講解經驗。
2、行程亮點
一次打卡僅存3座半唐代木構中的2座,帶你在南禪寺、佛光寺一睹斗拱碩大、屋頂平直的唐構及罕見的唐代寺觀彩塑、壁畫的風采;
解讀忻州地區早期木構建筑與精品宋金彩塑、壁畫,按照年代序列打卡早期建筑,充分梳理歷代木構建筑的特點:
中唐:南禪寺大殿(782年)
晚唐:佛光寺東大殿(857年)
北宋:金洞寺轉角殿(1093年)
宋金之交:洪福寺毗盧殿
金初期:佛光寺文殊殿(1137年)
金中前期:巖山寺文殊殿(1158年)
元明之際:代州文廟大成殿(1367-1369年)
從北魏的祖師塔到明清的菩薩頂,解讀五臺山地區1500余年的佛教發展史;
專業游學講師零距離講解,帶你了解古建筑的文化和佛教藝術魅力的同時,配套斗拱實景拆解助你理解建筑結構。
配套行程前后知識服務,一次深度的山西古建之旅!
行程前,我們將為大家奉上1份精心準備的行前預習資料;
行程中,由老師指導進行斗拱模型搭建,幫你理解斗拱;
行程后,行程交流群內持續學習,互相促進,講師領隊無死角答疑解惑。
3、行程具體安排
4、精選行程點
01.佛光寺
梁思成苦苦追尋的唐代木構
“中國第一國寶”
1937年,距盧溝橋事變不到一個月,跑了大半個中國的梁思成與林徽因,馬上又踏上了前往山西的路途。
辛苦跋山涉水后,他們終于找到文獻記載中的佛光寺:創建于北魏孝文帝時期,隋唐已成五臺名剎之首;因唐武宗滅佛,毀于一旦;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女弟子寧公遇樂助重建佛光寺,其中的東大殿留存至今。
佛光寺東大殿,圖源:藝旅文化
沒錯,眼前的東大殿是一座1000多年的唐代木構!雖不如敦煌壁畫中的氣勢恢宏,但此殿“斗拱雄大,出檐深遠”,梁思成瞬間被那層層疊疊的唐式斗拱吸引住了。
走進殿中,迎面的是35尊彩塑,其體態豐滿,飾物輕柔、似有垂感,梁林二人一看便知這是晚唐之風。
抬頭仰望,則是拱眼壁上的唐代壁畫。即使早已被歲月褪了色、甚至變得模糊不清,卻是中國僅存的唐代寺觀壁畫珍品。
他們還發現了唐代墨書、與殿外唐代石經幢互為印證,成為判斷東大殿年份的重要佐證。
恰如梁思成所說:“唐朝的繪畫、唐朝的書法、唐朝的雕塑和唐朝的建筑”,“它們是稀世之珍,但加在一起它們就是獨一無二的”!
佛光“四絕”,盛世唐風撲面而來。
02.南禪寺
中國最古老的木構建筑
梁林擦肩而過的古建遺珍
梁思成滿心歡喜地說,佛光寺是他們“遇到的唯一唐代木建筑”。
但其實,僅距佛光寺西北僅50公里的深山中,還有一座更古老的唐代木構古建,即比佛光寺東大殿早了75年的南禪寺大殿。
說來甚是奇妙,南禪寺建寺年代不詳,僅有唐人墨書得知其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
武宗滅佛時,中國佛寺大都損毀,南禪寺卻因規模小、地處偏僻,州府縣志、佛經典籍上均無記載,竟逃過一劫,卻也因此與梁林失之交臂。
1953年,南禪寺大殿終被發現,人們看到的是一座比佛光寺東大殿更古樸、俊美的殿宇。
雖小,但舒緩的屋頂、雄大疏朗的斗拱、簡潔明朗的構圖,飽經千年風霜之后仍在訴說著唐風之雍容大度、健康爽朗。
他們是隱居深山的17位佛者,沒有狂熱、沒有神秘,只有冷靜的虔誠。
03.巖山寺
金代宮廷畫師王逵耗時十載精心創作
畫在墻壁上的《清明上河圖》
古老的巖山寺,是歷代香客前往五臺山時歇腳的寺廟之一。其壁畫和莫高窟、榆林窟壁畫,山西省永泰、章懷、懿德墓葬壁畫,都屬我國古代壁畫遺產的瑰寶。
巖山寺壁畫整體構思巧妙,局部刻畫細膩,堪稱是匯集了北宋時期宗教文化、建筑藝術與民俗風情的一部壯闊史書。
歷時十多年繪制而成絕美的巖山寺壁畫背后,是金朝宮廷畫匠王逵對北方故土的無限眷戀,對北宋故國的深切追憶。
04.
環五臺山地區的歷代彩塑
一場從唐至明清的彩塑之旅
佛光寺東大殿唐代天王像
除去完整的古建脈絡,寺觀彩塑也是我們此行的重要看點,古老的佛殿內陳列著歷代的彩塑。有南禪寺大殿與佛光寺東大殿的唐塑,有惠濟寺與洪福寺的宋塑,有巖山寺文殊殿與佛光寺文殊殿的金代彩塑,大量明清彩塑分布在殊像寺文殊殿等五臺山建筑群內各廟宇彩塑。
佛祖莊嚴、菩薩悲憫、弟子聰慧、天王孔武有力,不同時代的彩塑藝術風格在此交織,匯聚成一部唐以來的寺觀彩塑通史。(以上列舉均不考慮后代重修因素)
05.代縣古城
晉北之城,忠武安邦
代縣與雁門關位置示意圖,圖源:藝旅文化
代縣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它地處晉北,是一座古老的縣城。自秦代建立縣治,歷為州、郡、道、縣行政治所和戍邊重鎮。
雄偉的雁門關居其北20多公里處的勾注山上,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代縣成為中國歷史上漢民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相互碰撞、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重要地域。因此,它成為了戰時的兵家必爭之地,和平年代的重要通商口岸。
悠久的歷史在代縣留下許多珍貴的文物古跡,這里有被譽為“中華第一關”的雁門關,有萬里長城第一樓——代縣邊靖樓,有挺拔秀美的元代藏式古塔——代縣阿育王塔,有華北地區最大的州府孔廟——代州文廟,有文明遐邇的楊家將宗廟——楊忠武祠……這些大大小小的文物古跡,無一不向我們展示著代縣的魅力。
代縣鼓樓與阿育王塔
此行,我們也選擇了代州文廟、邊靖樓、阿育王塔作為了解代縣的窗口。
06.環五臺山諸寺廟
中國佛教的縮影,規模宏大的古建筑寶庫
五臺山不但是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更是著名的中國佛教圣地,承載著千余年的中國佛教發展史。佛教歷史、佛教宗派、佛教建筑、佛教造像在此均有完整的傳承脈絡。其現存歷代寺廟153座,古寺遺址192處,它以諸多寺廟為載體,向我們展示著及其豐富的佛教文化。
臺懷鎮俯拍,圖源:小王的娛樂事
這些寺廟依山就勢,錯落有致的分布在臺懷鎮及周邊的深山叢林中。其建筑形制古樸典雅,既有歷史的連續性,又有唐代以來各個時代的特色,而且規模宏偉,構建精細,樣式繁多,手法典型,是全國罕見的保存較好的古建筑寶庫。
五臺山匯集了元魏以來各個時代的文物古跡,融匯了印度佛教、藏傳佛教、漢地佛教、民間宗教、儒、道教和三晉文化的精華。環五臺山之旅,便是為了深入其中,去感受五臺山的魅力,感受其間的信仰。
5、費用及報名事項
時間:5月19日-5月23日
原價:3580元/人
拼團價:3400元/人(2人及以上可享組團價)
*10人成行,20人封團(如有單房差或向上浮動1人)
報名須知
費用包含
交通:行程內專業旅行大巴
門票:行程內所有景點門票費用及特約定制費用
餐食:4頓自助早餐+7頓豐盛特色正餐
住宿:4晚4星標準標間酒店住宿
服務:專家講師專業講座與全程領隊服務
設備:無線藍牙講解器
保險:旅行出行保險
費用不含
單房差:以實際支出為準(具體房費成行后通知)
各地-忻州的往返大交通費用
游學過程中其他個人消費
開票需另加稅費
報名須知
1、因疫情或其它原因,取消的行程無條件退還團費100%;
2、因私人原因,取消的行程:
活動45天前退出,退還團費100%
活動前45天—31天退出,退還團費90%
活動前30天—15天退出,退還團費80%
活動前14天—8天退出,退還團費60%
活動前7天—1天退出,退還團費30%
集合當日退出,只能退回未損失的門票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