嘯樂定義廣泛,狹義的講嘯樂就是口哨,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說:“嘯,吹聲也”,“嘯”是“蹙口而出聲”,口哨在古代叫嘯歌,詩經里有三篇就是寫嘯歌的。要追溯嘯歌的歷史起源,其實非常久遠,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嘯樂是嘯的一個分支,但嘯的范疇更大。
陶淵明“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王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在古代,通音律的文人名士樂于習嘯。因此,嘯常與琴相伴暢行于中古士林,為名士假以表達情緒、排解憂思。
魏晉時期文人不光要琴棋書畫,還要掌握嘯,竹林七賢中的阮籍,大名士,是中國歷史上嘯的代表人物,嵇康的古琴,阮籍的嘯,“嵇琴阮嘯”被傳為佳話。
而且它還具有鍛煉心肺、調節氣息、宣泄情緒等養生功效,廣泛流行于古代的道家、士林之中。它不借助于任何器具,轉調容易,音域較寬,有很強的穿透力和表現力的特點。
嘯樂是音樂的一種表達,有口哨,呼麥,口技等多種表現形式,有唇嘯,齒嘯,復音嘯,獅子吼(也叫低音嘯),多聲部的,三個聲部的,細分很多種類,很多獨立的系統,現在像是一盤散沙,而三強老師所做的就是重新梳理,讓它們回到嘯的系統當中。
他研究嘯樂30多年,包括聲音法門獅子吼、梵音和靈性樂器等,并結合中國非遺文化,創立了融合儒釋道和身心靈文化的”禪嘯”藝術門派,是中國“禪嘯”創始人,還曾放歌維也納金色大廳。
隨心而發,沒有固定旋律
他說:“”嘯具備了老子《道德經》里講的“天地之道”,是高維度的,有宇宙本源的東西在里面,是有很大能量的,跟每個人的心性也有關系,所以我也是在借此修煉、修心,進而能夠表達出來,讓更多人能得到內心的安寧,養心、養生。“
對話
Q1:是在什么契機下開始接觸嘯樂的?
三強:小時候生活在農村,小學五年級開始唱歌,初中以后開始吹口哨,現在都覺得吹口哨不文明,其實它是非常有神性的,也很高雅,因為文化斷層,大家對它很陌生了。那時候上下學路上吹口哨,一天四五趟,那會兒唱歌,吹口哨吹的很好,就瘋狂的學習,大家還給我起外號……我不管別人,就自己研究,看資料,模仿。
96年發現了自己的特點,能發出小號的聲音,會有金屬感,也許是老天爺賞飯吃,在自己身上有很多嘯的特點和技巧。
嘯樂變換無窮,種類很多,一味的玩兒別人有的沒有出路,“學則生,像則死”,當時就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后來就口腔共鳴來模仿樂器,包括西方樂器也有,也玩兒西方音樂。
我是純野性的音樂人,純野性的狀態,不是科班的,都是自己研究,自己琢磨,能逼真的模仿很多的樂器的聲音,模仿小號啊,高音薩克斯,都是自己獨創的,在大學里面還組建過音樂俱樂部。
Q2:您經常出國交流演出,也上過不少中央電視臺的節目,可以分享一下這過程中讓您印象深刻的事情呢?
三強:我是那種為了夢想不停歇的人,我會想盡辦法去提升自己,拓展自己的視野,包括參加各種演唱、聲樂比賽,05年還參加了星光大道,邊工作邊追逐夢想,從那會開始就開始參加全國的各種節目。07年去了維也納金色大廳,唱原生態音樂,所以嘯樂對我影響很大,可以讓我有這樣的機會,站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唱。
最近幾年開始沉淀,接觸傳統文化,就開始研究它的文化性,查資料發現,口哨叫嘯歌,也查了社科院的論文,參加了中國口哨音樂家協會,后來發現它的歷史淵源很深,很有價值的文化屬性。曾經在歷史上它燦爛過,如果被遺忘了我覺得很遺憾,再加上個人的熱愛,所以最近幾年就在研究。
Q3:接觸這一傳統文化后對您自身以及生活有什么影響和改變嗎?
三強:有經常做一些國際文化交流,有足夠的文化自信,也有拓寬自己得學識和認知,遇到嘯是幸運的,因為我干的是自己喜歡干的事,還能以此為生,很難得。我覺得是老天爺給我安排任務了,有使命讓你做點什么,傳遞這門藝術。傳播它的正面價值,我覺得非常有意義。
Q4:作為世界紀錄保持者,在學習和傳播嘯樂中您覺得最大的難點是什么?
三強:世界紀錄是在湖南電視臺《越策越開心》做節目時獲得的這個榮譽,當時用口腔,鼻腔共鳴發出樂器最多的一個人,世界紀錄協會與節目合作,并頒發了證書。
由于人們對嘯樂這種技藝存在著低俗、難登大雅之堂的誤解,使得嘯樂在國內越來越少見。嘯樂是吐氣納息的一種發音形式,也是道家氣功修煉的一部分,是不利用器具,而僅僅利用口腔、喉嚨、鼻腔等的空間變化結合氣流發聲,吹奏出變化多樣的聲音的一種發聲技巧。
演奏嘯對于嘯者的心性尤為重要,難點就是技巧性很強,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天賦跟努力,我曾經練習的時候嗓子里流血,因為共鳴很多,有些沖突,一開始肯定會有不適,慢慢的適應就好了,開始有這樣的一個過程,是學習的一個難題。
Q5:可以結合您的的作品,談談您的創作靈感和心得嗎?
三強:先得有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沒有動力。我從小是聽收音機長大的,高中前都沒有音樂課,自己聽各種音樂,古典音樂,戲曲,當時連小號都沒見過,但就是喜歡那個聲音,就去模仿。
我創作的靈感來源于我聽的東西,善于捕捉,很多地方的音樂我都能唱的很像,就是從小聽的多了,旋律都記住了。能夠在現場作曲,來自于我喜歡聽的習慣,其實是一種積累。
我的創作都是即興創作,是提升、修煉的過程,在舞臺創作的時候,不是我一個人在創作,是跟所有觀眾一起創作。因為每個人都有磁場,給我無形的力量,給了我靈感,大家可以產生共鳴。
Q6:作為嘯文化藝術當代開拓者,您認為嘯樂它所承載的文化藝術價值在哪里?
三強:深入研究嘯的人太少了,唐代孫廣《嘯旨》詳細寫了嘯的十二激法,讓人們了解到嘯的理論認知,但創作上我不想拘泥于形式技巧,它是隨心所欲的,你想表達什么,都可以表達,任何情緒都可以表達出來,甚至可以交流,所以它是很有價值的。
曾有幸去社科院給專家教授講,《千年古嘯遺失的語言》,語言是一種文化的傳承,現在全世界70多個部落依然用嘯做語言交流的,他們叫口哨語,現在已經是世界非遺了。
通過練習嘯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還可以養生、修行,提升自己的意識境界。它是中華民族文化多樣性的最直接體現,具有展現漢民族文化創造力的杰出價值和見證漢民族活的文化傳統的獨特價值、藝術價值、實用價值和美學價值。在中國古典詩文中,嘯也成為古典文學作品中一種習見的文學意象,因此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Q7:未來對于嘯樂以及自身的發展有何期待呢?
三強:我希望嘯樂發展可以像魏晉最鼎盛的時期那樣,人人可長嘯,品茶論道,揮毫潑墨,時常開設雅集。因為它的文化性是非常重要的,想讓更多人去關注嘯,所以想了各種辦法,出唱片,發演出視頻,也在尋找弟子,要傳承下去,也申請了國家認證的傳承人。
未來想建立嘯樂基地,傳承嘯樂,借助各種樂器來跟國內外的音樂家合作,推廣嘯樂,希望將來能有一個博物館收藏跟嘯有關系的文物,著作。這些是將來的目標,現在還在不斷積累的過程中,主要是音樂會的形式-嘯樂會,今后還是會在影視、舞臺劇、藝術展覽等方面跨界合作。
現代社會商業模式也很重要,良性的發展離不開商業化,把嘯的藝術美學做好,又有合理的商業模式,政府社會的支持,推廣開來,才能產生影響。我希望嘯能夠家喻戶曉,大家都能借此而受益。
三強對我國傳統嘯樂進行研究創新,使其不光作為一種雅樂演奏,還以一種禪樂、心靈音樂、養生音樂、靈性音樂等形式呈現出來。繼承和發揚中國的傳統嘯樂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了儒釋道文化內涵,把正能量的嘯樂向社會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