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玲,女,生于1967年,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桓仁鎮人,是本溪桓仁滿族荷包第四代傳承人。
滿族荷包
精致美麗的滿族荷包是滿族傳統的民俗工藝品之一,沉淀著數千年來滿族文化的深厚底蘊,飽含豐富內涵,是清代滿族服裝上的主要佩飾之一。
荷包又稱香包、香囊、香荷包、香袋、錦囊、雄黃袋等,手繡滿族荷包是傳統手工藝品之一;造型有幾何圖形、動植物形和器物形等;刺繡的紋樣有花鳥蟲魚、吉祥用語、戲曲人物、神話傳說、祥禽瑞獸和臉譜古董等。
精美的荷包里裝的東西也多種多樣,有裝錢的錢荷包、裝煙的煙荷包、裝針線的針線荷包等等。小孩子用荷包裝零食,少女則把荷包裝上香草作為定情物送給心上人。
每當到了端午節的時候,人們就要貼身佩戴裝有中草藥藁本的荷包,因為農歷五月的時候,桓仁地區正是春夏交替,蛇蟲出沒,人們利用藥香來驅蟲辟邪。
隨著時代和習俗的變遷,盡管做荷包曾經是每個滿族女子都必不可少的女紅,手藝人宋春玲將這項技藝完整的傳承了下來。
宋春玲自幼受外祖母、父母熏陶,從小熱愛繪畫及傳統手工藝制作。1982年開始跟母親一起繡制滿族荷包,從起稿、剪樣、刺繡到縫制,技藝純熟。她的荷包特點是繡圖飽滿、顏色鮮活、針法豐富、繡工精巧細致。
30多年以來,宋春玲跟隨母親在傳統的基礎上不斷開拓創新,現已開發4種型號、10多種器型,200多個品種,所有產品都是原創設計的。一部分作品饋贈親友被收藏,其他大部分作品作為端午節民俗商品售賣,深受家鄉人的喜愛,現在也遠銷全國各地。本溪桓仁滿族荷包不僅有驅蟲殺菌、醒腦安神的作用,還有象征祥和平安,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在2004年,她曾接受遼東采風節目組采訪、2018年接受新北方節目組采訪、2018年12月30日參與省文化館主辦的非遺展覽活動;在2019年接受遼沈晚報記者金松采訪;2019年12月受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之邀主講非遺公開課。
讓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發揚光大,使滿族香包真正地邁出國門,走向世界,是宋春玲一直堅持在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