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亞峰,男,扶風縣絳帳鎮人,民間藝術家,陜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扶風縣社火臉譜代表性傳承人,從事社火馬勺臉譜制作和傳承20余年。
陜西社火臉譜,是中國社火文化的典型代表,其歷史悠久、內涵豐富、藝術表現力強,與陜西厚重的歷史文脈相承,是了解和研究中國民間美術、民族歷史文化的活化石。
豐厚的歷史沉淀,孕育了內涵豐富的歷史文化和光輝燦爛的藝術,為現代民間藝術的繁榮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文化資源和考證依據。陜西省民間藝術,以地域的必然性、時代的先導性、歷史的久遠性和傳承有序的穩定性延續數千年而不衰。以大量的民俗事項和品類繁多的藝術形式構成了陜西地域文化的一大特色。
作為民間藝術的重要表演形式——社火,在各地尤為興盛,與全國其他地區相比,這里的社火類型豐富多彩、群眾參與的熱情高漲,最能體現群眾自娛自樂的集體意識和團結奮進的張力。演耍一次社火,講求一年吉利、紅火,“莊稼漢要樂、祈雨耍社火”。而作為社火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精美絕倫的社火臉譜,更是內涵豐富,色彩斑斕,堪稱陜西省民間美術中的一枝奇葩。馬亞峰將這項技藝完美的繼承了下來。
在1998年就開始自學民間美術,多方尋訪民間藝人,拜師求教,學習民間社火臉譜繪制技藝。2000年制作的社火臉譜黑臉財神被我縣檔案館收藏。
2002年制作的《五谷豐社火臉譜登,日進斗進》被我市工藝美術館收藏。2003年被市工藝美術協會受于先進個人稱號。
2008年受遨參加農高會,西洽會,深圳文博會等全國各大展會展出作品受到省市各級領導高度評價。
2009年個人從藝經歷先后被中央電視臺,民政部鄉鎮論壇,華商報,三秦都市報,寶雞日報,西部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港澳之聲,華夏之聲,香港商報等媒體報道。
2011年傳承從藝經歷被21世紀雜志《中華風采人物》一書刊登報道。2013年作品《守門神》獲深圳文博會銅獎。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經過二十余年的潛心創作,馬亞峰的社火臉譜繪制技藝易經爐火純青,他對這項技藝也有著自己的理解,他說道:“社火臉譜不單單是傳統的民間工藝,更是中國非遺歷史上寶貴的一筆財富,在未來的日子里,我要永葆匠心,為社火臉譜的傳承和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