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魅力在于不斷創新,鐵板浮雕從無到有,從萌芽到現在的枝繁葉茂,始終離不開創新?!澳銈兛?,這件作品叫《種瓜得瓜》,它根據瓜多籽、藤蔓連綿不絕以及瓜肉醇厚甜蜜的特點延伸開來。我在以往燒色工藝基礎上,運用了鐵板‘蠟染燙彩’工藝。”郭海博介紹,該工藝給鐵板浮雕帶來了更多的色彩,金屬質感、視覺沖擊力更強,也讓這門藝術更加五彩斑斕。
《山里人的希望》在郭海博看來也是一幅有所創新突破的作品?!罢髌反蚱屏诉^去層層凸起的錘鍛方式,通過采用凸凹結合的創作手法來表達畫面的層次感?!痹诠2┑乃季S中,藝術創新不需要太多的程式和框框,只要是美的就可以借鑒。
錘鍛、拋磨、燒色、蠟染……數不清的工序背后,無不體現著郭海博的辛勤創造。而那些原本冰冷的金屬,在經過幾萬、幾十萬次錘打之后,渲染上了藝術的溫暖,顯現出其他材質無法表現的震撼之美。
然而,美的背后,是郭海博三十多年來埋首鐵板浮雕藝術過程的幾多艱辛。“創作鐵板浮雕,既需要懂得造型技術,還得有繪畫功底。只有對它感興趣,并堅持不懈地做下去,才能取得成功?!惫2┱f,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是常態,創造鐵板浮雕噪音很大,對耳朵是一種折磨。長期揮錘敲打和鐵板的震動,對骨骼尤其是肩膀也會造成傷害?!斑@是一門孤獨的藝術,一旦進入狀態,鉆進了這門藝術中,仿佛世界只剩下自己與鐵板,也忘記了經歷過的種種艱辛?!?/span>
在錘煉技藝的同時,郭海博不斷從生活中汲取創作靈感。多年來,只要一有時間,郭海博就深入到太行山中,雄渾的大山、古老的風情、淳樸的百姓,一次又一次給了他特別的感動和創作激情?!八囆g來源于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扎根基層,作品才能更加鮮活、更具生命力,也才能受老百姓的歡迎。”郭海博說。
“很多作品在采風中畫到了紙面上,但創作鐵板浮雕最大的難點不在此處,而是如何把創作在紙上的平面作品,用最恰當的雕塑語言以鐵板浮雕的形式向觀眾完美地表達出來?!惫2┻@次在文博會上展示的作品《早春》對此有很好詮釋?!对绱骸氛宫F了春日太行山里一個幽靜的農家小院,院中毛驢精神抖擻、整裝待發,想必主人正在屋內做著出發前的準備。作品利用鐵板特性,通過手工鍛造、拋磨、燒色等技藝,使毛驢栩栩如生,整個畫面呈現著素描般的精致之美。
隨著鐵板浮雕技藝日漸精湛,郭海博頭上也爬滿了白發,他開始感到力不從心。讓他欣慰的是,女兒郭墨涵大學畢業后,主動傳承了父親的事業,創作的鐵板浮雕作品也呈現出了自己的特點,受到年輕人的喜愛。
“將鐵板浮雕技藝傳承下去,不能局限于家庭,要讓更多的人了解它。”如今,鐵板浮雕啟動非遺進校園活動,郭海博在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內建立起了非遺社團、“郭海博鐵板浮雕藝術館”等平臺,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到社團,走進藝術館體驗、學習鐵板浮雕藝術。同時,郭海博和郭墨涵共同編寫《郭氏鐵板浮雕制作技法》,進一步完善了非遺理論研究體系,也讓鐵板浮雕真正走進了大眾生活。
一鏨一錘,匠心打造,代表著郭海博的初心與堅守?!白尷浔蔫F板打動人心,將鐵板浮雕技藝一直傳承下去,直到打不動的那一天?!惫2┱f,他有責任把這門老手藝一代一代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