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春,1977年生人,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唐山市市級非遺傳承人。唐山市路北英才。師從中國工藝美術藝術大師張福來先生,專心學習葫蘆砑花技藝。他自幼喜愛美術,先從事葫蘆烙畫工藝創作,后拜葫蘆砑花第四代傳人張福來為師,潛心學習砑花技藝,葫蘆砑花這門中華民族獨有的傳統技藝在唐山得以傳承。
砑花葫蘆也稱作押花、掐花,據傳這個工藝始于明清時期。砑花的原理與陽刻比較相似,相同處都是將花紋周圍的部分剔除,使花紋凸現出來,不同的是,雕刻需要挖下去的部分,砑花是用硬物壓得凹下去,使葫蘆表面上出現凹凸不平的立體感,形成花卉、山水、風景、人物等美倫美幻的浮雕效果,砑花不會破壞葫蘆表面的那層硬皮,可以歷經百年長久保存,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砑花葫蘆經過百年的傳承,藝術表現手法得到了無數次的創新與改進,現在手藝人劉建春將這項技藝順利的繼承了下來。
在學習創作的初期,劉建春遇到了很多困難。首先是選材,他要選擇皮質軟硬適度,無傷痕的葫蘆,其次就是起稿時的構圖,首先在他的心中要有明確的定位和圖樣,然后用細刀在選好的葫蘆上勾勒出一個大致的輪廓。對劉建春來說,創作過程中的難點在起稿,起稿不能壓得太深,力度不要太大。因為葫蘆表面很光滑,一定要在手中固定住,這樣勾勒輪廓時葫蘆不會滑動,才不會畫錯。
日復一日,劉建春通過潛心學習傳承了葫蘆砑花的傳統技法,又勇于創新,突破了傳統砑花中有實無虛的不足,創新了“點砑技法”與“陰砑技法”。同時積極參加各類展會與比賽并多次獲獎,作品不但深受國內收藏家的青睞,更是得到國內外民俗及手工藝專家高度評價。
劉建春現為河北省工美行業藝術大師、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唐山市民間文藝家協會葫蘆藝術要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身上的榮譽有多少,肩上承擔的責任就有多大,劉建春將永葆匠心,在砑花葫蘆這條道路上堅定的走下去,為中國非遺文化的發展和傳承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