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霞,中國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太原糖人”趙氏糖人第三代傳人。
制作糖人是一種中國傳統手工技藝,制作者都挑一個擔子,一頭是加熱用的爐具,另一頭是糖料和工具。糖料由蔗糖和麥芽糖加熱調制而成,本色為棕黃色,也有的加入顏料或色素使之呈紅色或綠色。制作時火候的控制是關鍵,過熱則太稀易變形,冷了又會太硬無法塑形。使用的工具很簡單,多是勺形和鏟形的。
這個糖人是以熬化的蔗糖或麥芽糖做成的各種造型,有人物、動物、花草等。據說宋代即有糖人,多是平面造型,如同今天的糖畫,時稱戲劇糖果,后來也被稱作稠糖葫蘆、吹糖麻婆子、打秋千稠飴、糖宜娘、糖官人、糖寶塔、糖龜兒等等。
據傳,吹糖人兒祖師爺是劉伯溫,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糖人還有一個歷史典故,當時明太祖朱元璋為了自己的皇位能一代代傳下去,就造了“功臣閣”火燒功臣。劉伯溫僥幸逃脫,被一個挑糖人擔子的老人救下,兩人調換服裝,從此以后劉伯溫隱姓埋名,天天挑糖人擔換破爛。在賣糖的過程中,劉伯溫創造性地把糖加熱變軟后制作各種糖人兒。在路上,許多人向劉伯溫請教學吹糖人兒,劉伯溫一一教會了他們,于是,這門手藝便一傳十、十傳百的傳開了,在無數手工藝人的發展創新下,便順利地傳承了下來。
“吹糖人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被稱作‘戲劇糖果’。吹糖人所用的原料主要是手藝人自己熬制的飴糖,我們都有自己獨到的配方和熬制方法,整個過程全憑經驗來判斷?!壁w淑霞說道。
在創作之前,趙淑霞先將飴糖加熱到適溫,然后揪下一團,揉成圓球,用食指沾上少量淀粉壓一個深坑,收緊外口,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的細度時,猛地折斷糖棒。
此時,糖棒猶如細管,她便立即用嘴吹氣造型。整個操作過程必須經過長時間的刻苦練習,手法要準確、造型要簡潔生動,吹糖人的關鍵技術主要在吹和捏的功夫上。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創作,趙淑霞的吹糖人技藝已經爐火純青。
吹糖人這項技藝不僅向人們展示了中國傳統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還給孩子們的童年留下了美好回憶,趙淑霞希望這項古老傳統的民間手工藝能在我們的手中得到發揚和傳承,并一直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