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夫,現為天津國際民間藝術促進會副會長、天津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天津民俗協會會員、民間協會葫蘆協會會員。
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進程中很早就出現了葫蘆文化,大量史書典籍中都有著葫蘆“創世”、“賜子”、“祈福”的神話傳說,老熟的葫蘆經久不壞,可以傳代,而葫蘆又與“福祿”諧音,因此人們常以葫蘆為載體進行各種各樣的藝術創作,以寄托人們向往美好的向往,彩繪葫蘆便是其中的一種。
葫蘆彩繪是中國民間傳統工藝的一種,它是將葫蘆的外表皮刮光,其上再以現代新型丙烯顏料手工繪制山水人物、花鳥魚蟲、吉祥文字等各種各樣的圖案,然后再涂上一層透明清油,其不怕水、不褪色,色彩艷麗,線條細膩,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王建夫自幼喜歡藝術,年輕時曾拜天津著名畫家、南開畫院院長吳增義先生為師學習北宋山水,十幾年來筆耕不墜,有著深厚的美術功底,后來一次與葫蘆的結緣,讓王建夫開始嘗試將自己的藝術創作放到有著吉祥寓意的葫蘆上。
王建夫的彩繪葫蘆多以吉祥圖案為主,經洗、煮、繪、涂等多道工序而成,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無論什么形態的葫蘆王建夫都能依形構圖,在他手中葫蘆是有生命的,每一件葫蘆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
為了能賦予葫蘆更加獨特的文化特色,王建夫還特意拜中國民間藝術家陜西馬勺社火臉譜文化傳承人張星老先生為師,學習馬勺社火臉譜的繪制。
在形狀不一的葫蘆上畫上各種各樣的臉譜,這看似簡單,卻需要極大的定力和細膩的手法,要想畫好葫蘆就要靜的下心,只有心靜下來,手才會穩,畫在葫蘆上的圖案才不會走樣。
如今,經過多年的苦心耕耘,王建夫的彩繪葫蘆受到眾多圈內人士的認可,其創造的“福、祿、壽、喜、財”在2014年天津市第一屆葫蘆文化藝術節中獲得金獎;所畫的彩繪葫蘆在2015年“老手藝,新創意”第三屆中國葫蘆大賽中其彩繪葫蘆八仙慶壽獲得銀獎;
2016年其作品參加“尋藝天津,匠心美學民俗藝術展”在天津美術館展出;同年被邀參加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現場演示;在天津市第五屆民間藝術展上其作品獲優秀獎,并收錄在其出版的畫冊中。
細微之處,匠心彰顯,創作出好的彩繪葫蘆作品,在王建夫看來,不僅是一種樂趣,更是一種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