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杰,現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烙畫項目傳承人、古藝堂烙畫堂主、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文化產業研究會會員。
烙畫,亦稱烙花、燙花、火筆畫、“火針刺繡”,它是以烙鐵為筆,通過對溫度的控制,在竹木、宣紙、絲絹等材料上烘燙作畫的一項民間技藝。
相傳,西漢末年南陽城中有位李姓的烙花工匠,是遠近聞名的烙花高手,無論是人物、花鳥,還是山水、走獸,經他一烙燙,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據說當年“王莽攆劉秀”,這位李姓匠人曾送劉秀一只烙花葫蘆作盤纏,后來劉秀稱帝后,仍不忘烙花王的救命之恩,幾經探訪終于找到這位烙畫名匠的蹤跡,遂賜銀千兩,加封“烙畫王”,并把南陽烙花列為貢品,從此,南陽烙花名揚四海,如今雖時隔千年,“烙花王”的故事至今仍在河南流傳。
而在距南陽不遠的鄭州,也有位90后烙畫匠,雖年紀輕輕,但對于烙畫這項古老的藝術卻有著自己獨特的認識和想法,受到不少圈內前輩的稱贊,他便是烙畫傳承人李彥杰。
李彥杰小時候受爺爺的影響喜歡國畫,后來也系統學習過繪畫藝術,有著深厚的美術基礎,這為他的烙畫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2007年正式開始從事烙畫創作,十幾年來潛心研究、虛心求教,在河南烙畫圈亦小有名氣。
烙畫和中國水墨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講究“意在筆先、落筆成形”,通過對溫度、速度、力度的控制,燙出豐富的層次與色調,創作時要做到胸有成竹,一氣呵成。
李彥杰的烙畫作品多以山水、花鳥、人物、歷史故事為主,在傳統題材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創作,傳統的內容再加上天馬行空的想象,使他的作品被賦予更多的現代元素,而色彩的運用,則更讓黑棕兩色的烙畫增添了現代時尚的韻味。
2016年,李彥杰成立了自己的“古藝堂烙畫工作室”,主要從事葫蘆烙畫和木板烙畫的創作,從之前的初出茅廬到現在的小有成就,烙畫陪他度過了之前那段艱難困苦的時光。而他也希望將來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因為傳承的使命感重新認識烙畫這項古老的民間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