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樹立,原名黃新立,藝名藝海、藝海天驍、藝海天雕、藝海核雕創始人。1978年出生于中國工藝美術之鄉——福建省莆田市。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陜西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陜西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陜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陜西省民間藝術促進會理事,西安市非遺保護協會會員,陜西省工藝美術大師。
核雕是中國傳統民間微型雕刻工藝,它是以桃核、杏核、橄欖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而成的工藝品。
早在明清年代,核雕技藝就已出現,其中明代的作品多以神仙人物、辟邪神獸等為主,把這些核雕垂掛在衣袋、紈扇或是繡袋下面的墜物,作為裝飾和點綴的作用,到了清代以后,核雕的物品就不單單作為墜物裝飾和點綴了,創作后的工藝品專門供文人雅士或者富家子弟在手中用來摩挲把玩。
經過上百年的傳承和發展,流傳至今,核雕演變出了多種藝術風格和雕刻技巧,其中江蘇蘇州和揚州、山東濰坊、廣東、北京、河北各有不同的特色,黃樹立把這項傳統技藝很好的傳承了下來。
核雕之所以能在我國民間工藝中獨成一系,獨樹一幟,不僅因為它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而且是因為核雕這門工藝有著它自身的特點。首先是核雕創作載體的獨特性,它是以果核為創作原料,其次,這門工藝創作的隨意性很小,創作人必須以豐富的想象將紊亂的果核紋理構思成型。
他出生于木工世家,自幼受家庭職業熏陶,喜歡木藝雕刻,書畫藝術。1996年高中畢業后,曾隨父親學做木工半年多,之后經過家父的好友介紹----師從于國家級·福建省級木雕工藝美術大師鄭春輝、吳文忠等人門下學習木雕創作十年,期間勤勤懇懇,努力學習并獲得良好的技藝;為以后的核雕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留下良好的藝術功底。
2006年前往西安創業至今,對雕刻藝術的追求始終不離不棄,創作的激情有增無減,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在2009年開始嘗試橄欖核雕,并從此愛上核雕創作,靜心研究、無怨無悔。在創作核雕時融入了木雕技法,他不斷自我挑戰和創新,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有風格;開創了“核雕風格木雕化”,即以深浮雕和立體圓雕為主,圓雕作品既要盡量保持雕塑的人體正常比例,又要保證作品本身不能刻漏,從而達到四面立體的最佳視覺效果,這使作品的造型煥然一新--有別于傳統的核雕風格,既可以隨身把玩,又不失雕塑美感。
黃樹立從事雕刻行業至今已有二十余年,近幾年藝海核雕作品參加國內重要的工藝美術博覽會雕刻類比賽屢獲大獎,取得了個人藝術生涯的一點小小成就,深受廣大文玩收藏愛好者的喜愛與信賴,并被新浪網等多家網絡媒體報道轉載。
從藝多年的黃樹立獲獎無數,2015年5月,藝海核雕作品“龍鳳呈祥”在第十屆海峽藝術博覽會(莆田)評比中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優秀獎;2015年7月,藝海核雕作品參加陜西省收藏家協會舉辦的首屆“文心暢藝”文玩藏品展榮獲優秀獎;
2016年4月,藝海核雕作品“龍鳳呈祥”在2016年‘深圳-金鳳凰’工藝品創新設計獎作品評選上榮獲銅獎;2016年5月,藝海核雕作品“媽祖普渡之-旭日東升-揚帆起航”在第十一屆海峽藝術博覽會(莆田)評比中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銅獎;
2017年11月,藝海核雕作品“武圣雄風之利劍出鞘-力挽狂瀾”榮獲第十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博會“海峽工藝精品獎”評比銅獎;2018年5月,藝海核雕作品“孫悟空之勇者無懼”在第十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博覽會上榮獲“知行堂杯”第二屆工藝雕刻核雕大賽金獎......
2018年12月參加并結業于由國家人社部、文旅部、教育部主辦,陜西省文化廳和陜西師范大學承辦的中國非遺傳承人群“傳統雕刻”研修研習培訓班。
2019年10月~11月黃樹立進修并結業于由國家人社部、文旅部、教育部主辦,北京文旅局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承辦的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班;參加了兩次由國家文旅部舉辦的非遺研培班,讓本人更加深刻地認識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非遺傳統民間藝術的奧妙無窮,~增強了基礎,開拓了眼界,增加了學養,提高了文化自信,提升了自己的審美能力,結交了許多良師益友,收獲多多,受益匪淺。
黃樹立說道:“在新時代,手工藝人應更加自信地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發展,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堅定文化自信!讓非遺之光薪火接替,代代相傳,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