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盛萍,女,1973年出生,大學本科畢業,中國剪紙藝術家學會會員,中國計生協剪紙社社委,山西省民間剪紙藝術家協會副理事長。三晉技術能手,山西省教學能手,山西省巾幗建功標兵。山西省剪紙非遺項目《陽泉盤合》省級非遺傳承人,計山西省個人一等功一次。
鳳是鳳凰的簡稱,想象出來的鳥中之王。在遠古圖騰時代被視為神鳥而予崇拜。它是原始社會人們想象中的保護神,經過形象的逐漸完美演化而來。它頭似錦雞、身如鴛鴦,有大鵬的翅膀、仙鶴的腿、鸚鵡的嘴、孔雀的尾。居百鳥之首,象征美好與和平。
梁盛萍創作的《鳳儀太平》采用二折四層的折剪方式,表達在新型冠狀病毒肆虐的今天,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必將迎來太平的日子,因為鳳凰只有太平盛世才會出現。盤長紋傳統寓意為佛法無邊,后發展為吉祥結,寓意家族興旺、子孫延續、富貴吉祥世代相傳。中間為武漢雷神山醫院的標志,愿這座大山能擋住病毒的侵害,還人民一片碧水藍天。歷史悠久的剪紙技藝將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明生動的展現了出來。
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于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它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傳承著不俗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和藝術價值。
在北朝時期,就發現了在新疆吐魯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五幅團花剪紙,這是中國最早的剪紙作品,當時就采用重復折疊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擋的處理手法,技藝非常高超。
經過千年的傳承與發展,剪紙這門藝術在無數手工藝匠人們的不斷改進和更新后,逐漸達到頂峰,展現出了它燦爛的光輝和不朽的民族風采。
“剪紙藝術,是一種創造性的燦爛文化藝術,是創造者根據生活中不同的感悟,不同的體驗,不同民俗而創作形成的藝術品。”梁盛萍說道。
她自幼喜愛中國傳統剪紙文化,她的作品不僅構圖新穎生動,線條委婉流暢,毛刺均勻精細,而且造型美觀大方,渾厚中有細膩,纖巧里現淳樸。
她的剪紙作品扎根于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凝聚著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情感,表達著人民對自然,勞動,生活,愛情以及生命的歌頌。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梁盛萍從事剪紙教學研究與創新多年,出版了專著《宋家莊民間藝術》、《少兒學剪紙》,剪紙作品曾多次在國際、國家級比賽中獲獎;剪紙作品《改革三部曲》獲中國·中陽全國剪紙藝術展金獎,并在人民大會堂頒獎。
她的剪紙事跡多次在央視做專題報道;多次參加中華品牌行,絲路行,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在2014年參加在韓國舉辦的中韓首屆紙藝展;2016年參加匈牙利第30屆手工業藝術節;2017年參加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世博會;2018年參加在香港舉辦的中國剪紙巡回交流展;2019年剪紙作品《文化傳承、人人健康、家家幸福、健康中國》獲第十六屆中國人口文化獎二等獎;2019年,參加晉疆情黃河文化援疆活動......
剪紙這項技藝,是整個中華民族手工藝匠人們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用無數的汗水和心血澆鑄而來的,正因為這樣,我們才要更加珍惜和保護這項技藝,不讓它在我們這一輩的手中失傳。梁盛萍也會盡她所能,讓剪紙技藝真正的邁出中國,走向世界,為中國非遺文化的發展譜寫出最華麗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