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軍,出生于山東省濰坊市,自幼喜愛中國傳統民間文化,在祖輩的耳濡目染下,逐漸對根雕技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當在閑暇時間,都會自己練習雕刻。
根雕,是一種傳統雕刻方法,是中國雕刻藝術之一,是以樹根的自生形態及畸變形態為藝術創作對象,通過構思立意、藝術加工及工藝處理,創作出人物、動物、器物等藝術形象精美作品。
根雕藝術是發現自然美而又顯示創造性加工的造型藝術,根雕工藝講究“七分天成,三分人工”,在根雕創作中,手藝人主要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態來創作表現藝術形象,輔助性進行人工處理修飾。因此,根雕作品又被稱為“根的藝術”或“根藝”,是一件經過大自然洗禮后人工雕刻完成的巧奪天工之作。
根雕藝術的歷史悠久,湖北江陵馬山一號楚墓出土了戰國時代的根雕作品“辟邪”,作為鎮墓獸的這件根雕作品,虎頭龍身,四足雕有蛇、雀、蛙、蟬等紋樣,富有動勢,顯示出兩千三百多年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根雕藝術品已經達到了自然形態和人工雕琢巧妙結合的水平。
明清兩代,根雕技藝已日趨成熟。根藝家們不僅利用木、竹根創作出供人欣賞的擺設,而且還雕刻具有實用價值的家具及其他實用品。但在民國時期,根藝制作和生產日漸衰落,許多藝人改行或轉業,根雕技藝到了瀕臨滅絕的境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根雕藝術開始復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新重視起這項技藝,加入到從事根雕創作的事業中來,張國軍就是其中一位優秀的匠人。
由于根藝創作勞動耗時長,從選材、造型、構思和制作,直到命名,需歷時幾個月甚至一年,有的需要更長時間方可完成。張國軍在創作的初期,經歷了很大的考驗,因為根雕創作的構思,需要最大限度的保護自然之形,讓人為藝術創造的痕跡隱藏于自然之美中。而根雕的制作一般可分脫脂處理、去皮清洗、脫水干燥、定型、精加工、配淬、著色上漆、命名等八個步驟。選材是第一步,只有選擇了好的造型素材,才能根據自己的思想塑造出完美的藝術作品,每天清晨,張國軍就早早來到工作室,開始了一天的創作......
現在他從事根雕創作近二十余年,已完成的作品有三百余件,擅長鳥、獸、魚相關的創作,已有多件作品被非遺博物館收藏。未來,張國軍將在根雕創作的道路的堅定的走下去,為中國非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