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慧貞,女,1957年生,中共黨員,河南省鞏義人。現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職業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高級民間藝術師,河南省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河洛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南京大學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所主任研究員,河南財經成功學院特聘教師,河南剪紙藝委會常務理事,鞏義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主席,民俗研究會副會長。
剪紙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作為一種獨特的鏤空藝術,用剪刀將剪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門箋、墻花、頂棚花、燈花等。每逢過年或新婚等喜慶的節日,人們便會將美麗鮮艷的剪紙貼在家中窗戶、墻壁、門和燈籠上,節日的氣氛也因此被烘托的更加熱烈。
河洛剪紙歷史悠久,千百年來在河洛大地經久不衰歷代傳承,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不僅是河洛文化的活化石,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寶。
一項千年中華古老藝術的傳承,是無數傳統手工藝匠人們智慧的結晶,流傳到現在,已經衍生出了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和技藝手法,曹慧貞老師最初作為一名剪紙手工藝匠人,把這項古老的手藝練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曹慧貞自幼喜歡剪紙,她對剪紙藝術,源于內心中最初的那一份赤誠熱愛,由于自己平時在公司做著財會的工作,所以只能利用業余的時間進行剪紙的練習和創作,她在學習初期,從第一步折疊的基本功開始練習,然后進行陰、陽刻。這是最考驗手藝人手法的步驟,刻去表示物象結構的輪廓線,在大的塊面中表現線條的方法,這種效果厚重、結實、分量感很強,有一種強烈的黑白對比感,被剪刻去的空白組成圖案,線與線不相連接。
曹慧貞在從事民間創作的數余年間,屢獲全國各項大獎。2003年,《不夜城》、《丹陽》、《開普亭》、《豫化在我心中》獲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剪紙展“銀獎”;2004年《飛鳳凰》獲第一屆國際民族民間藝術展“優秀獎”;2005年《老鷹捉小雞》、《海的女兒》獲中國對外友協藝術展(紀念安徒生200誕辰剪紙展)優秀獎,被永久收藏在丹麥國安徒生博物館;
2007年,《泉》獲中國第八屆藝術節“優秀獎”;2008年4月,作品《母愛》被南京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國際藝院永久收藏;2010年6月作品《月是故鄉明》獲首屆中國農民藝術節民間剪紙精品展優秀獎,被中國農展館永久收藏,并獲得中國首屆農民藝術節剪紙精品展個人突出貢獻獎;2007-2011年四年連續獲鄭州市五個一工程精神文明藝術創作優秀獎;2012年12月,《警鐘長鳴》獲得中國三門峽第二屆全國廉政剪紙藝術大賽優秀獎等等。
自2015年注冊成立曹慧貞河洛剪紙工作室以來,她一步一個腳印堅實前行。河洛剪紙鄭州市級非遺項目,“2018非遺進校園”走進鄭州培育小學、隴海西路小學,走進鞏義成功學院、走進外溝小學,走進三臺縣七一小學,走進康店焦灣小學,走進鄭州58中學,等7所學校;走進社區桐本路社區、貨場路社區,濱河路社區;走進鄉鎮回郭鎮、芝田鎮、涉村鎮、夾津口鎮;走進村院、原村,康樂敬老院以及開展《每周一課》公益講堂總第118期......
“中國優秀的傳統剪紙藝術,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我有責任和義務讓她在我的手中順利地傳承下去。”曹慧貞說道。
而她作為河洛剪紙傳承人,也將用腳踏實地的每一步,為河洛文化歷史的書寫涂抹上了濃重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