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交所的本質決定了其歷史使命,厘清了文交所的本質,文交所認清了自身的歷史使命,才能找準自己的定位和適合自己發展的模式及前進的方向。那么文交所的本質和歷史使命到底是什么呢?全國文化產權交易共同市場秘書長彭中天認為文交所的歷史使命就是打造信用體系、價值體系和消費體系。而完成這一歷史使命的核心是通過第四方定位、公開機制和全流程封閉來形成信用認證體系。同時又需要四大支撐體系:資源整合、資金聚集、技術實現、信用認證。
對于文交所的本質和歷史使命,彭中天做了具體解讀:
首先,文交所的本質是一個信用平臺。尤其在當下中國社會缺少誠信的情況下,需要一個信用平臺來保障一種市場行為。而信用是會帶來增值的。說到底,彭中天認為,文交所就是一套質量認證體系。從確權、確價、確真諸多方面由中介機構保證這個認證體系。文交所要做到流程的合法化和交易信息的公開化。這才是文交所的本質。
彭中天解釋到,其實,這和股市的原理是一樣的。經過一套認證體系,價格會得到提升。上市公司經過了體系認證,其股價就能溢價,而非上市公司是沒有得到體系認證的,只能夠按凈資產算估價。信用的建立可以極大的降低交易成本。彭中天強調,文交所一定要把信譽擺在第一位。但要保持這種本質就要堅持獨立第四方的定位。現在我們很多文交所定位不清,自己跑到前臺成為交易商。交易所和交易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交易商是交易所里面的一個成員。
所以,第四方獨立的定位非常重要。文交所是用信用制度和認證體系,吸引各方完成的交易行為。而在幫其他參與者降低成本過程中,收取一定傭金。而不是增加交易成本。
第二,文交所是一個創新的平臺。文化向經濟轉化的過程中,需要創新。文化是一種元素,是一種要素,可以和任何產業相嫁接。但文化有自己的特性:輕資產、海量、流轉難、定價難。它在跟不同行業進行嫁接過程中,需要一個轉化平臺,一個創新平臺。如果沒有這些,它轉化起來非常困難,價值很難得到體現。
第三,文交所是一個聚集平臺。所謂聚集,就是把相關的專業人才、社會資金和最好的文化資源進行聚集、融合。文化資源只有聚集才會產生價值。分散海量的資源很難管理,很難運營,很難體現價值。文化資源的特點是可以循環使用,可以不斷產生新的產品,而且是一個長尾效益。所以,集中在一起可以帶來巨大的效益。這種聚集需要一個平臺。
彭中天稱,通過文交所平臺的建立,讓人流、物流、資金流到這里聚集,從而產生交易,從而產生新的能量。只是聚集是不夠的,文化資源要素,關鍵在于有流通。文化資源要素市場就要實現跨領域、跨所有制、跨地域的流動才會產生價值。這種流動不能私下流動,應該是在公開的平臺上,按照一定的游戲規則進行流動。流通產生價值,流通實現價值。文化產品的定價不是用成本定價,只有充分的流通才能發現價值。只有通過流通,才能理清產權。在流通中需要明確產權。通過流通可以降低風險,通過流通可以引入大眾投資,通過流通可以實現價值的轉化、轉移。沒有一個流通平臺,文化就是死水一潭,沒有活力。
彭中天強調,文交所的本質作用就在這兒。當我們發展文化經濟的時候,如果沒有在國家監管下、公開的、可以大眾參與的讓資源聚集的信用平臺,文化的發展就會變得很緩慢、成本很高、或者管理秩序很亂。
彭中天表示,作為一個交易所,文交所是市場經濟的高端平臺。他認為這種東西不能多,多了就是反交易所邏輯。交易所是高端平臺,要有統一規范的集中場所。必須要有量的基本保證。需要有人才聚集起來才能保證。現在的現象就是太過分散。如要做到規范,每個交易所要投入很多錢,而且都做重復性的工作,很不經濟。
專家簡介
彭中天,63年生人,江西老俵,文化世家,八五年畢業于江西財大,同年進入農行工作,九二年下海創辦科瑞集團,先后發起成立十幾家城市信用社和參與民生銀行、華夏銀行和湘財證券的創設。之后控股上海萊仕、平高電器、安德利果汁等幾家企業并推動其IPO上市。零六年在北大設立產業與文化研究所,個人精力轉向文化產權及交易、文化經濟、虛擬經濟與軟財富研究,零七年率先提出文化產權交易所概念,被業界譽為“文交所之父”。現任民革中央委員、文化部藝術品評估鑒定委員會委員、江西省政協常委、南昌巿人民政府參事、科瑞集團監事會主席、中國城市文化產業發展聯盟副主席、全國文交所共同市場秘書長、歌華有線、贛粵高速、江西長運獨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