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1975年生,字晴睛,號“蛋殼上的舞者”。高級工藝美術師,省工藝美術名人,安徽省非遺研究會理事,世界蛋藝術聯盟特邀會員,省非遺項目“廬州蛋雕”傳承人。
蛋雕是在飛禽類蛋殼上刻琢成畫的一種民間手工藝品,可在飛禽類蛋殼上刻琢成畫,它是一門神奇而特殊的藝術,它融雕刻與繪畫于一體,運用復雜多變的雕刻技法如陰刻、陽刻、線刻、浮雕、影刻、點刻、拼雕、套雕、襯雕、鏤空、鑲嵌等多種雕刻技法。
早在明清時期,民間在喜慶婚娶、祝福慶壽、喜得貴子時,為圖吉祥如意,就有了贈送紅雞蛋的習俗。經過多年演變,彩蛋工藝逐步提高,如今人們將雞蛋鉆孔掏空,在蛋殼表面雕刻精美圖案,終于形成了具有較高欣賞價值的藝術珍品。
經過數百年的傳承與發展,蛋雕藝術在無數個傳統手工藝匠人的傳承下技藝逐漸精益求精,形成了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和創作手法,王劍將這項民間技藝完美的繼承了下來。
王劍,1975年生,字晴睛,號“蛋殼上的舞者”。高級工藝美術師,省工藝美術名人,安徽省非遺研究會理事,世界蛋藝術聯盟特邀會員,省非遺項目“廬州蛋雕”傳承人。
出于兒時的愛好和夢想,王劍外公是當地遠近聞名的民間廚師,幫鄉里鄉親做喜宴,時常染紅雞蛋,并在雞蛋表面刻有印記,這是最早的“蛋雕”,因此王劍打小在外公的熏陶下與蛋雕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閑暇之余開始進行蛋雕學習與創作,“十年霜雪磨一劍,風雨兼程致力行”,長期的積累沉淀,使他的作品精雕細琢,逐漸巧奪天工。
要想做好廬州蛋雕,離不開精湛的手藝和對藝術創作無限的熱愛,又小又薄的蛋殼,厚度僅僅不足一毫米,稍微用力發生偏差,就會前功盡棄,一件作品,是手藝人付出了無數的汗水與智慧的結晶,有時刻畫需要三五日,最長時則需要半個月之久,但是慢工出細活,現在王劍的作品題材廣泛,包含人物、山水、花鳥、卡通、徽章等,不僅有濃厚的古典韻味,還富有時代的氣息,每個作品都獨具匠心,是他高超的繪畫雕刻功底和創新能力的體現。
王劍自1994年從事廬州蛋雕以來,多次獲金、銀、銅獎項,其作品《國與家》獲安徽省工藝美術60年精品大展金獎。他創作的《金雞百花》《廉政文化系列》《2014世界杯》等作品被新華社等多家媒體報道......
他在合肥市瑤海區幫助下在區文化館設立了“合肥市瑤海區廬州蛋雕藝術工作室”,與愛人郭迎年長期致力于非遺“廬州蛋雕”的創作與傳承,并在合肥市許多學校開設“廬州蛋雕”傳承課堂,傳播傳承“廬州蛋雕”技藝......
“一蛋一世界,我與廬州蛋雕有著千絲萬縷的不解之緣,以后,我會更加精進自己的創作雕刻技藝,讓更多的人了解蛋雕,喜愛蛋雕,并且讓大家通過廬州蛋雕藝術來感受中國傳統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王劍這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