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程,1986年出生于天津,魏氏木雕技藝第四代傳承人魏寶全之子,系第五代傳承人,魏程繼承了父親魏寶全祖傳的工藝技法,創作的木壺形制不拘泥于造型規整,而是循著木料自身的形狀特點制作抽象充滿無限想象的木壺作品。
木雕是雕塑的一種,在我國常常被稱為“民間工藝”,它一般選用質地細密堅韌,不易變形的樹種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銀杏、沉香、紅木、龍眼等,通過木頭雕刻出的藝術品各式各樣。
魏氏木壺雕刻技藝起源于山東傳統木雕藝人魏兆安,山東木雕工藝,主要是有由歷代孔廟修建和維修廟宇的木器匠人發展而來,傳承至今已是第五代,有百余年歷史。
在天津市河北區的魏程家中,有一面墻上擺放了七百多把木質小壺,僅有手掌般大小,造型新穎獨特,作為魏氏木雕壺的第五代傳承人,魏程繼承了他父親魏寶全祖傳的工藝技法,創作出了魏氏木雕壺系列。魏程將木雕壺技藝不斷完善創新,他創作的木壺形制不再拘泥于造型規整,而是循著木料自身的形狀特點制作抽象充滿無限想象的木壺作品。
“說起制作木壺,那得從我的爺爺說起,當時我的太爺爺有一把出自名家的紫砂壺,他老人家愛不釋手,后來一不小心把它給摔了,從此心中留下了一個疙瘩,后來我的爺爺記住了這個事,利用紫檀木給老人家做了一把一木一樣的,讓他非常感動,后來我的爺爺便有了新的創作靈感。”每當魏程回憶起這些父親時常給他訴說的場景的時候,眼中流露出的都是滿滿的溫馨以及對父親無限的思念之情。
魏程1986年出生于天津市,作為魏寶全老師的兒子,自幼受到家庭的影響,從兒時起便接觸到了傳統木質手工工藝,小到木質的兒童玩具,大到日常生活的家具擺件,皆出自家族父輩之手,也就是在父輩們的熏陶下,他開始了木雕壺的創作雕刻之路。
由于從小自己的父親就忙于創作,每當他在雕刻的時候,魏程就會靜靜的伏在旁邊仔細的觀看,把父親雕刻的每一個步驟都熟記在腦海中;當父親在旁邊選料的時候,他就一邊看著一邊輕聲的提問著,生怕打擾到父親的創作,后來在他父親的休息閑暇之時,他會拿一個半成品自己在旁邊臨摹著學習雕刻,但是學習的初期總是很困難的,父親對他的要求也異常嚴格,雖然在培養他獨立創作的過程中非常嚴苛,但是他從來不會禁錮魏程的想法,因為木雕壺的創作需要的就是手藝人的靈感,只有不斷地擁有奇思妙想,才能讓雕刻出的木壺更加具有靈性,而不是拘泥死板普普通通。
他每次制作一把木壺,確定好壺的造型以后,魏程便開始進行找中心、切割、銼等步驟,他制作一把木壺一般得二十道工藝,耗費2—4天,才能做出一把壺。每當做好一把壺后,魏程都要在手中把玩半個月,從而使壺身充滿溫潤自然的光澤。
雖然魏程的父親不善言辭,但是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支持著他,鼓勵著他,在他的父親的引導與幫助下,他的創作更加的寫意抽象,每一件作品都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的每一件作品都蘊藏著一個故事和一分福氣,我把手工藝匠人們最真實的情感融入進這精致的木雕壺之中,希望通過這些作品讓更多的人來了解木雕壺,了解中國非遺文化”魏程這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