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海絲路—起源與發展
直播時間:
2022年12月16日(周五)上午
9:30-11:30
主講嘉賓:
魏峻
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內容
廣東枕五嶺而瀕南海,自新石器時代以來一直是東亞大陸連接太平洋、印度洋諸島及其沿海區域的海洋交流始發地和中轉站。近年來,大量出土文物和沉船考古新資料為重構廣東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生、發展提供了新線索。選擇其中不同時期的海洋貿易代表性遺存、考古發現和文獻資料,本講座將以時間為序,講述兩千年來廣東及南海地區海上航路起源、發展及貿易、文化交流的精彩歷史。
講師簡介
魏峻,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歷任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廣東省文物局副局長、廣東省博物館館長/黨委書記,兼任國際博物館協會中國委員會副主席、亞太博物館聯盟秘書長等。在廣東工作從事文博工作18年,主持各類陸地及水下考古項目約70項,曾擔任“南海I號”考古項目領隊十年。獲得過文化部創新獎、中國航海學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國家文物局科學技術與創新獎一等獎、田野考古獎一等獎、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推介精品獎、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國際及港澳臺合作獎等。
風起伶仃洋——中山歷史陳列
“風起伶仃洋——中山歷史陳列”展廳面積3200多平方米,展出文物資料800多件(套),沿著地區開發和全球化兩大脈絡展開,采用主題式展覽講述香山(中山)5000多年的發展歷史。共劃分為“海上香山蠻煙雨”“安民易俗成村聚”“漁戶田廬水城國”“鏡海揚帆立潮頭”“近代中山開風氣”五個部分,緊緊圍繞“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策展定位,著重展示了香山人在特定的時空之下,面對艱苦的環境和挑戰,如何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歷史創造的歷程,他們創造了香山的歷史,也影響了中國乃至世界的歷史進程。
博物館100+展覽直播
征集推廣正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