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敏才,1981年生于江西省景德鎮昌江區麗陽鎮。中國古彩陶瓷非遺傳承人官窯復燒者,國際古彩顧問專家老師,江西昌南官窯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特聘陶瓷藝術高級顧問總監,億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合作畫家,南昌航空大學特聘客座教授。
景德鎮是一座聞名世界的藝術之城。千年不熄的窯火,十萬家陶戶,七十二道傳統制瓷工藝,在這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凝鑄成一個美麗的中國文化符號。“古彩瓷繪”是“景德鎮瓷苑畫壇”的一枝奇葩,是釉上彩之大宗。它是中國最早的釉上官窯名瓷,成為了中國的“國粹”。然而,因制作難度太大,曾一度瀕臨失傳。
“古彩技法極難掌握,其工藝技法非一朝一夕可得,傳統程序非一筆一墨可循。彩料用厚了便成了‘一堆糊’,抹不開,且燒爐時容易龜裂,彩料用薄了則不能成色,立體效果也差強人意。因而,學古彩絕非易事,不下一番苦功夫是很難掌握的。”黎敏才說道。
他自幼受家中祖父陶瓷文化影響,1995年師承江西省首屆陶瓷藝術大師陳云開先生門下,學習素描、粉彩、國畫等技法,現主攻古彩仿古瓷與現代創新作品瓷。先祖黎勉亭為清末民初的刻瓷名家,祖父也是民國新中國柴窯好手,受國大師張育賢和國大師張吟玲老師悉心指導。
他為了安靜做事,工作室和住家都是分開的,廢寢忘食為了用心創作,總是一天三餐只吃一餐飯。景德鎮的凌晨他工作室的燈沒有因夜晚的寂靜受到改變,一直是為著手中的臻品瓷在忙碌著。
也帶過不少徒弟有學院派,有來自農村的,讓黎明才很憂郁的是現在學手藝之人,沉不下心來用心認真投入,網絡爆炸時代都是被各種枷鎖著,特別是游戲,黎敏才老師雖然會跟學生及時溝通,引導他們并且鼓勵他們,怎樣沉淀做好作品,發揚光大陶瓷臻品藝術的亮點。
可還是有很多學生體現不理解。一切以快利益為基礎,相互處一段時間黎敏才會勸學生不摯愛就不要浪費時間。他和學生們強調,做自己愛好有天賦之事,做自己擅長的事。不要浪費美好光陰,做畫一定要耐得住孤獨寂寞。孤獨中也不能停下對瓷畫美好創作思考。
他說不需要收藏家懂不懂陶瓷藝術好與不好,精與不精。在于創作者作品繪畫的靈魂價值正不正確。僅有的天賦異稟技能有沒有精益求精不斷自我高要求往上提升,若干年你的作品能不能給收藏者千古流傳。或者給后人在瓷藝上作為學習臻品藝術無價之寶的參考。
對傳承對工藝領域進行有價值參考。藝術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是黎老師的口里名言。他說藝術是最有魅力四射一個領域,可以讓人放棄一切不單是只有藝術家,還有很多收藏家也是癡愛終身,與陶瓷藝術碰撞的人生格外綻放光彩。
黎敏才多年潛心研究原礦原材料上使用技巧方法配比,完善古配方上原料的配制。他喜歡埋頭苦干,主攻研究復燒失傳的古彩,常給博物館做講學用瓷一比一精仿。二十多年從不喜歡出去參展,總是說沒有時間參展,其實他是為了把更多時間用在創作與傳承中的臻品寶貝上。失傳的康熙古彩在他手中能璀璨奪目復燒出來,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只有他才知道,他用流光五色的作品來見證匠心獨運的精神。
從藝多年,他獲獎無數。2013年作品《華清出浴圖》曾獲第三屆大地獎金獎;2014年給北京故宮博物院打樣|十二月花神五彩杯和青花花神杯;2019年江西省工藝美術學會江西非遺傳承聯展大賽舉辦慶祝《建國七十周年》;作品復燒“雪花藍古彩開窗花鳥盤”獲得銀獎;2019年蘇作天工青年創作峰會,作品康熙(十二月花神杯)獲得金獎;2019年首屆非遺傳承基地《慶祝建國七十周年》全國非遺聯展“觀滄海瓷板”獲得金獎......
現在,黎敏才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并且喜愛上這項技藝,從而能順利地傳承下去,為中國非遺文化的發展貢獻他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