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陽光,溫暖地灑在都勻石板街上,記者順著光潔的石板向上而行,青瓦、紅墻、雕花門窗仿佛讓人穿越到明朝的時光。
雕花窗下,“85后”都勻小伙兒韋祥龍正在陽光下,以針做筆、以線為墨,在藍色的布料上“繪”一朵精美的花。
韋祥龍是都勻市布依族藍靛染織非遺傳承人,也是“吾土吾生”品牌的創始人。
說到創立“吾土吾生”的初衷,韋祥龍直言,是因為熱愛,是希望布依族世世代代傳承的布依族藍靛染織這項民間技藝、民間技藝不是束之高閣,而是回歸日常。
生長在一個充滿布依文化的家,韋祥龍對布依族文化有發自內心的熱愛。在四川美院求學期間,韋祥龍發現許多包含獨特民族文化的設計不僅出彩,還廣受歡迎。能不能讓布依族文化與設計發生碰撞,產生神奇的“化學反應”,讓更多人接觸到布依族文化,成了韋祥龍長久的思考。
大學畢業之后,韋祥龍在拿著僅有的2000元購買縫紉設備,又利用家中存下的布依族各式紋樣的布料,在家中不到10平方米的小房間里開始了自己的布依族文創產品的創作之路。“當時我在母親的幫助下設計制作了10多個布依族風格的電腦包,沒想到一個星期不到就在網上賣光了,給了我創業的信心!”韋祥龍回憶說。
2012年,韋祥龍在都勻創立了“吾土吾生民藝工坊”,和“吾土吾生”從事傳統文化保護與發展的事業。
工坊成立之后,韋祥龍將第一產品系列瞄準了布依族的手織布。但問題來了,韋祥龍對傳統的布依族楓香染等傳統工藝不甚了解。
“一切都要學!”為了學習布依族藍靛染織、楓香染、蠟染和扎染等傳統工藝,韋祥龍除了跟家人學,還跑了很多地方。“貴州省只要有布依族藍染的地方我都去,不僅能直接學習,還能收集到很多布依族的傳統服飾。”不僅如此,韋祥龍還將布依族染、織、繡等傳統工藝進行了融合創新,探索出了一條自己的非遺傳承與文化設計之路。
經過多年發展,韋祥龍的“吾土吾生”品牌開發出了服裝、圍巾、手包、茶旅、系列產品,讓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那抹獨特的布依藍。
韋祥龍和“吾土吾生”的故事也被越來多人熟知:CCTV的大型紀錄片《穿在身上的中國》將他與布依族藍染服飾故事收錄于其中;鳳凰衛視等媒體亦對他的事跡作了報道;孔子學院的全球法語區發行雜志《孔子學院》布依族專題也由韋祥龍作主題顧問和服飾文化專欄作者;2019年,韋祥龍受到國家藝術基金的支持,入圍中央民族大學的少數民族時尚創意提升班,歷時半年創作的時裝作品《布依|洪水滔天》入圍《TOGETHER》民族時尚大秀,并于當年10月28日登上了中國國際時裝周。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我希望把布依族藍靛染織非遺技藝傳承下去,同時設計出更多既時尚又日常的布依族文化創意產品,為做強文化產業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