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第一代講解員,一講就是六十年。他,是一位勤于筆耕的人,主編教科書,熟悉各年級歷史考點。他是齊吉祥,一位用一生努力,詮釋“擇一事,終一生”的講解員。
1959年,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國家博物館前身之一)在天安門廣場落成。中央特別批準了100名大學畢業生和高中應屆生成為講解員,當時19歲、正準備參加高考的齊吉祥,就是這百分之一。
作為初代講解員,齊吉祥獲得了“超級豪華”的培訓待遇——考古學家閻文儒、北大歷史學家鄧廣銘等眾多文博歷史的大家親自講課,包括沈從文在內的一批知名文學家全程指導。1959年10月,為迎接國慶十周年,“中國通史陳列”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公開預展,齊吉祥成功站在了明清歷史展廳里,為全國觀眾講解。
在之后的幾十年里,他收獲過諸多榮譽,成為了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接待了包括尼克松在內的多國領導人,也曾多次婉言謝絕了成為博物館館長的機會——對他而言,面對面地向觀眾分享、傳承,就是最愉快的事。
在四十多年的文物講解工作中,齊吉祥接觸過形形色色的觀眾,也總結出了一套“因人施講”的講解方法。面對不同的觀眾、不同的環境,他能做出不同風格、不同內容的講解。
今年81歲的齊吉祥,常笑稱自己是“80后”,他的活力完全不亞于80后。去年疫情期間,他專門開通了抖音賬號“齊吉祥說國寶”,通過“送禮能送唐三彩嗎”“羋月傳里的青銅器都是錯的”等一些風趣幽默的話題,在網上為大家講述文物知識,讓無數網友感受到了古文物的魅力。
同時,多年的講解工作讓他意識到,不僅要把古文物中蘊含的優秀的中華文化講給當代人聽,更重要的是讓這種民族風骨代代相傳。讓年輕的一代了解古文物、讀懂讀文物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齊吉祥不僅給孩子們講課,更把自己多年的所學寫成了書。
為了能讓孩子們在閱讀中體會到中華歷史文化的魅力,齊吉祥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文物中,精心挑選了120件涵蓋從遠古到清朝代表著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文物,為孩子們講述每一件國寶背后的故事。培養孩子們樹立文物保護意識、提升民族自豪感、倡導文化自信,在他看來,這是一件播撒文明火種、有利于民族文化傳承的“大大的好事”。
如齊吉祥老先生般,以畢生所學致力于文化傳承的文博工作者還有很多。我們感謝這些一生奉獻于此的人們,是他們的共同努力,才成就了如今勃興發展的文博行業。未來,我們還將推出更多這個行業里的人和事,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