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全國兩會貴州代表團首場“云連線”集中采訪活動舉行。代表們在北京前方駐地接受采訪,貴陽后方的中央駐黔媒體、省內主要媒體視頻連線采訪。
首場采訪活動以“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新跨越”為主題,貴州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宋寶安;貴州磷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貴州省科協副主席(兼職)楊三可;六盤水市水城區農業農村局植保站站長楊恩蘭;赤水市牽手竹藝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昌芹等四位全國人大代表,分別結合所在行業領域和自身工作情況,緊扣主題談感受、話發展。
“聆聽了政府工作報告,用我們老百姓的話說,我感到非常實在,信心倍增。特別是報告指出,‘完善稅費優惠政策,對現行減稅降費、退稅緩稅等措施,該延續的延續,該優化的優化’等惠民政策。”3月5日晚,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貴州省代表團第一場“云連線”集中采訪活動上,全國人大代表、赤水市牽手竹藝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昌芹表示,“作為一名基層創業者,我將繼續履職盡責,帶領更多老百姓在家門口就業,以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楊昌芹是全國人大代表、赤水竹編非遺第六代傳承人。2012年,楊昌芹創辦赤水牽手竹藝發展有限公司,公司名字中“牽手”寓意著楊昌芹希望更多人加入竹編行業。目前,楊昌芹的公司產值超過2000萬元,直接帶動赤水市大同鎮民族村500余人增收致富。
“這個編織包是我和當地老百姓編織的竹編手工藝品,也許和大家所想象的工藝品不太一樣,因為我們的竹編手工藝品已經融入生活中,是一項產業,更是一種文化。”楊昌芹在“云連線”中通過展示手中的竹編手提包,向記者介紹了當地獨特的竹編非遺文化。
楊昌芹表示,在開會之前,她曾前往基層深入調研民生民事,傾聽群眾心聲。吸納了民眾的共同訴求后,此次兩會楊昌芹的建議將與加快當地基礎設施建設息息相關。“調研過程中,老百姓們普遍向我反映要加快瀘州到遵義高鐵修建以及渝赤敘高速擴容的問題。要想富,先修路,有了更便利的交通,我們發展產業才能把客商引進來,也能走出去拓寬市場。”
楊昌芹介紹,竹產業是貴州省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之一,而赤水市是“竹編工藝之鄉”,赤水竹編成功入選為國家首批“一縣一品”特色文化藝術典型案例。結合當地實際,楊昌芹表示,接下來,她將帶領群眾把竹編非遺產業朝著品牌化、產業化發展。“用非遺傳統文化引領非遺竹編市場,用市場來弘揚文化,對竹編手藝進行創新,把傳統手藝融入現代人生活方式、審美之中。”(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梁珍情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