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博物館逐漸被重新定義為:以美好生活(well-being)為導向,為個體、群體甚至全球提供可持續力的“復調空間”。
承此厚望,何以作為?
博物館與文化遺產匯聚著不同時間、空間中的人們關于“美好生活”的恒久追求與獨特經驗,佐證了人們心目中關于“美好”的內涵或許多元,卻共有著為之付出努力的信念。
百年前,蔡元培提出以人類學博物館輔助“美育”,那些后來成為“文化遺產”的諸物被寄予超越“先進”與“落后”之厚望。20世紀末,費孝通將“美美與共”視為跨越群體與空間,面向“美好社會”的途徑。而今日承載著全球關懷、互惠、共生觀念的博物館,若能成就不同個體與群體對“美好”的共識,或許正是通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楔子。
遺產之美,源自其承載的民族信念與國家歷史文化脈絡。成就與欣賞其“美”,為之共鳴,推己及人,共赴“美好生活”,則需要超越個體的精神,這是遺產最為重要的精神價值。在中華文明厚重的精神底色里,這種精神價值或許就是我們所稱的家國情懷。
因此,第四屆博物館人類學研討會,以“博物館、文化遺產與家國情懷”為主題,旨在通過對文化遺產與博物館、“家國”與“美好生活”相互交織方式的研究,思考博物館與文化遺產對個體、家庭與國家的精神性價值,并藉此探討當下社會與共同體對博物館的需求與期待。
會議簡介
博物館人類學研討會,是由中國民族博物館于2017年發起的國際學術研討會。歷屆博物館人類學研討會均立足國際視野與當前中國博物館實踐,涵蓋多元豐富的主題,并致力于促進構建中國博物館人類學話語體系。博物館人類學研討會歡迎人類學、考古學、文物與博物、民俗學、歷史學、社會學、政治學、藝術史和相關學科的學者和實踐者提交論文摘要,亦歡迎學者自組專題參與討論。
博物館人類學研討會歡迎期刊與出版合作,并歡迎學術刊物、出版社以海報或其它形式參會。
此外,本次研討會還將特設“第三屆青年策展人評選特別單元”。
2023年度第四屆博物館人類學研討會,由中國民族博物館與云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聯合主辦。期待與您10月在昆明相會!
會議時間
2023年10月27-30日
地點
云南昆明
主辦
中國民族博物館
聯合主辦
云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參考方向
博物館、可持續性與美好生活
文化遺產與家國情懷
文化遺產與中華民族共同體
博物館,文化遺產與地方發展
博物館與文明研究
民族博物館、展覽與“美育”
民族學藏品的意義闡釋與美育功能
博物館人類學學科建設的中國道路
投稿要求
請提交一篇300-500字的中文或英文摘要,并附上個人簡介(200字以內)。請將Word版本論文摘要與簡介以附件形式發至郵箱:yanjiubu3@sina.com,郵件主題注明為“第四屆博物館人類學研討會摘要”,附件標題為“姓名+論文題目”。
截稿時間
征稿截止日期為2023年7月31日,9月10日前寄發參會通知。因人力有限,如稿件未能錄用,恕不另行通知。
會務
本次研討會不收取會務費用,參會人員往返交通費自理,在地食宿由大會承擔。
咨詢
聯系人:羅攀,林飛飛
聯系電話:010-82684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