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陶瓷史》課程第一期已經收官,我們的游學也將來到集中華陶瓷之大成的瓷都——景德鎮。
景德鎮的繁榮始于元代,因為地處皖贛邊區,它有幸逃過了戰爭的劫難,勤勞的工匠們借助當地優秀的原材料,采用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開創了氣勢宏偉的大型器物的先河。
而青花、釉里紅燒制的成功,則使得中國畫的筆墨技巧與制瓷工藝完美結合,形成了至今影響世界的中國瓷器美學。
“工匠四方來,器成天下走。”景德鎮不僅被官方指定為宮廷瓷器的制造方,同時也在市場的洗禮中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商品供應基地,一時聞名海內外。
可以說,景德鎮是青花瓷制造技藝巔峰的代表,是元明清瓷器發展史的見證,這里有看不完的瓷器遺存,說不盡的瓷器故事。
有人說:一座景德鎮,半部瓷器史。
于是歷史感瞬間拉滿,撩得人興奮。但它說得對不對?那總要走進景德鎮才能探尋究竟。
為此,我們策劃了這次景德鎮瓷器文化研學活動,由青瓷技藝傳承人、文化學者、《中國陶瓷史》課程主講高宇老師做專業內容設計并帶隊主講,為大家提供一次:
印證之旅:
最有效的學習是印證。我們帶大家去印證在陶瓷史課程與研學中已經建立的認知體系,而非到景德鎮茫然闖入一片未知。
審視之旅:
我們帶大家去除膜拜式的濾鏡,真正以審視的角度去觀察景德鎮的歷史與現在,得到最接近真實的文化認知。
專業之旅:
我們帶大家看到的、聽到的,都以專業、嚴謹為原則。讓大家認識建立在瓷器工藝史上的景德鎮,而非“網紅”景德鎮。
追本溯源
帶大家走入瑤里,尋找山中礦藏、古老的作坊遺址以及珍貴的龍窯遺址,尋訪原生態村落——瑤里古鎮,追溯景德鎮瓷業發展起源。此處山清水秀,可以領略與婺源、徽州相埒的美好風光。以此印證陶瓷史課所講授的誕生古名窯的地理原則:必是依山傍水,并為好山好水。
歷史意義的“瓷都”是建立在各個遺址、遺跡和海樣殘器上的。專業性地看瓷都,我們會看:
1、古窯博覽區:復原的宋代龍窯;元代饅頭窯;明代葫蘆窯;清代鎮窯(國保單位)、獅子窯、六式窯。在老師講解下,對完整的中國瓷窯發展史和景德鎮古窯爐體系建立直觀認識。印證陶瓷史研學所講授的陶瓷三要素。
2、御窯廠:在御窯廠參觀御窯遺址,與剛剛所見的各時期古瓷窯樣貌相印證。參觀古代工藝演示區,在老師講解下印證陶瓷史課程、研學所講授的各彩繪瓷種工藝,以及御器廠制度沿革。
3、御窯博物館:理解為何景德鎮本地以殘器為主。并在老師指導、講解下重點觀察元、明、清三代代表性瓷種的殘片,與在工藝演示區的參觀相印證,深化理解建立在多工藝體系基礎上的瓷都。
4、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綜合性了解景德鎮自兩宋開始的完整瓷器史歷程,印證陶瓷史課程、研學所講授的瓷器史背后的歷史邏輯。以陶瓷博物館為這一部分收官,可以對“一座景德鎮、半部瓷器史”做出自己的判斷。
03、窯址追蹤制瓷體驗
尋訪湖田窯遺址。在老師講解下,將眼前的遺址在頭腦中成功復原為一個古代影青工坊,真正了解景德鎮名窯歷程的源頭。
陶藝實踐基地體驗拉坯、青花和五彩繪畫,與頭腦中那個復原出的古代工坊相印證,與古代窯工隔時空心、手交流。體驗好的作品還可以制成成品帶回家哦!
這次游學活動融合了理論與實操、美景與美器、歷史與藝術,老師專業、行程精彩、機會難得。悅的讀書期待與大家同行,一起翻開中國陶瓷史的輝煌篇章,深度體驗中國瓷器的美學之妙、技藝之精、文化之美。
活動安排
7-20(周四)
Day1:酒店集合
全天景德鎮指定酒店集合
晚上自由活動(可跟領隊尋訪景德鎮特色小吃、逛陶瓷夜市)
含住宿不含餐
7-21(周五)
Day2:追本溯源
饒南、汪湖、瑤里古鎮、東埠古碼頭
中午品瑤里特色農家菜
夜住景德鎮
7-22(周六)
DAY3:古瓷探秘
景德鎮陶瓷博物館、御窯廠、古窯博覽區
夜住景德鎮
7-23(周日)
DAY4:窯址追蹤制瓷體驗
前往景德鎮民窯博物館參觀講解,尋訪湖田窯遺址,赴工作室體驗拉坯、釉上彩和釉下彩
下午5點送景德鎮高鐵站
活動費用
3380元/人(兩人同行各減100)
講師團隊
講解老師
高宇,宜興青瓷制作技藝傳人,2010年開始進入青瓷領域從事研究與制作,擅青瓷造型、裝飾、燒成工藝,著有《琢磨歷史:玉里看中國》《瓷里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
行程介紹
繞南
繞南是陶瓷主題園區,環境幽雅,集中反映了景德鎮東河流域悠久的陶瓷文化,保存了宋代龍窯遺址以及大量的古礦洞、古水碓等瓷業遺跡,同時還原了瓷石加工成瓷土料胚的過程,對研究景德鎮古代瓷業生產狀況具有重要價值。
汪胡
汪胡的原始森林,氣候濕潤,植被完整。從闊葉林到針葉林,從藤蔓喬木到花草矮林,色彩斑斕、層次分明。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南方紅豆杉350株,最大胸徑可達128厘米;榧樹有100余株,胸徑在30厘米以上;古銀杏多株,胸徑達190厘米,樹齡超過千年。景區內青山郁郁、綠水盈盈,多處瀑布,一處絕好的天然氧吧。
瑤里古鎮
江西景德鎮瑤里古鎮,素有“瓷之源、茶之鄉、林之海”的美稱。古鎮是瑤里的核心景區之一,因瓷茶生意發展而來,古鎮面積不大卻歷史悠久,徽派古建隨處可見,這里的百姓臨瑤河而居,崇山峻嶺間有世外桃源一般安逸閑適。鎮內主要景點有程氏宗祠(內含古鎮博物館)、中西合璧的古建獅崗覽勝等。
東埠古街
東埠古街,是浮梁四大古街之一,由古街、古橋、古碼頭等組成,是明清之際裝運高嶺土之地,因運輸繁忙而成街。街道兩旁林立的店鋪和青石板上獨輪車輾出的凹痕,是古代東埠碼頭裝運高嶺土繁忙景象的真實記錄。
景德鎮陶瓷博物館
景德鎮陶瓷博物館是新中國成立后建館最早、藏瓷豐富的唯一一所陶瓷藝術專業性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收藏陳列著自新石器時代以來,景德鎮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生產的名品佳作20000件左右,其中國家珍貴文物500余件。展出內容分“歷史之部”,“新中國之部”和專題展覽廳。前者以朝代為序,展出古瓷1000多件;后者按類別陳列,展出建國后收藏的陶瓷珍品1500多件。有五代的青瓷、白瓷;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青花瓷、卵白瓷、釉里紅;明代的青花瓷、五彩瓷、斗彩、各類顏色釉瓷;清代的數十類精品陶瓷。
景德鎮御窯廠
景德鎮御窯廠是明、清兩代專為宮廷燒造和供奉瓷器的皇家瓷廠,是我國燒造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工藝極為精湛的官辦窯廠。在長達540余年的時間里,為“天下窯器之所聚”,燒制了無以計數精美絕倫的瓷器。
景德鎮古窯博覽區
1980年,景德鎮把散落在市區的部分古窯場、古作坊、古建筑異地集中保護,形成了占地83公頃的古窯民俗博覽區。其中古窯區集中恢復了宋代龍窯;元代饅頭窯;明代葫蘆窯;清代的鎮窯、獅子窯、六式窯。這些窯都是按其歷史真實樣貌,以傳統攣窯工藝復原,并經過正式柴燒證明完全符合古代燒制要求,意味著其代表著歷史原貌,其中清代鎮窯為國保單位。此區域白墻黑瓦,古木成林,一亭一院俱呈古意,并置景德鎮古代制瓷工藝演示于內。雖非真實古跡,但足可了解景德鎮傳統瓷業生態與歷史意境。
景德鎮民窯博物館
景德鎮民窯博物館設于全國著名的湖田窯古瓷遺址文物保護區內。在四十余萬平方米的地下積淀了五代至明朝(公元907年-公元1644年)制瓷歷史的豐富文化遺存,它清晰地反映了這七百年間陶瓷工藝史上重大變革和集中國古代制瓷歷史之大成的全過程,是全國乃至全世界陶瓷史學研究者、陶瓷工藝美術愛好者和中外廣大游客的朝圣之地。民窯博物館不僅收藏陳列了湖田窯各個歷史階段產生的各類典型標準器物和歷史考古發掘出來的珍貴文物及考古標本等,還保護了宋、元、明各個重要歷史時期彌足珍貴的窯爐、制瓷作坊等二十余處遺跡。民窯博物館周圍環繞著十二處二十六萬平方米面積尚未發掘的古陶瓷遺存,較完整地保存了歷史原貌,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僅是研究陶瓷史和人類文明史的寶貴資料,更可供人們游覽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