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博物館協會在山西大同舉辦長城沿線博物館、紀念館、鄉村博物館建設研討班。來自北京、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陜西、甘肅、寧夏等8個長城沿線省(區、市)文物行政部門和相關博物館、紀念館、鄉村博物館代表,以及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中山大學旅游學院的專家學者50余人參加。
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劉曙光指出,中國博物館協會聯合中山大學旅游學院的師生,克服疫情沖擊,實地踏勘了寧夏、陜西、山西、河北、北京、甘肅6省(區、市)長城區域沿線的78家博物館和37處長城資源,同時基于全國博物館年度報告信息系統開展了長城沿線15個省(區、市)404個縣(市、區)739家備案博物館的大數據研究分析。本次研討班再次為長城沿線一線博物館工作者、專家學者和文物行政部門提供一個交流學習、分享經驗、探討問題的平臺。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副研究員張依萌、劉文艷,中山大學旅游學院副教授黃琢瑋,中國民族博物館原副館長韋榮慧4位專家圍繞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和遺產價值展示闡釋等主題發表演講。與會各省(區、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就開展長城遺跡調查研究、保護長城相關文物,開展主題博物館建設、傳播長城文化等方面的工作實踐進行了交流研討。
據悉,在國家文物局指導下,中國博物館協會于2022年7月啟動了以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背景的“長城沿線博物館、紀念館、鄉村博物館建設與展覽數字化傳播”調研項目,也是中國博物館協會與騰訊基金會設立“騰博基金”后的首批重點項目。下一步,中國博物館協會將與中山大學團隊整理調研報告,針對優化長城沿線博物館建設與傳播,擬提出基于整體價值的長城博物館價值傳播模式,包括構建長城整體價值傳播的協同組織與平臺、構建長城整體價值傳播的多元內容體系、加強長城構建基于基層力量的博物館管理能力建設體系、吸引廣泛社會力量參與的價值傳播方式等4項對策建議,以期豐富和完善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內容,促進全社會關注長城文化遺產的博物館傳播、關注長城遺產的活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