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美現在時計劃——工美之旅”第三期研學活動報名正式開啟,此行目的地為河南,將參觀多所博物館、文物保護基地、遺址等,邀請專家進行深度講解。時間暫定為2023年9月下旬-10月,為期10-12天。
報名條件
1、已屬于浙江省博物館工藝美術人才庫的成員。
2、今年新申請加入人才庫的報名者,有意愿參加此次研學的。
3、參加研學的人員后期需根據本次行程的所見所聞所感創作相關工藝美術作品,參與我館每兩年舉辦的“工美現在時計劃”成果匯報展,我館將從中選出一件精品納入永久收藏。
報名費用
由杭州往返目的地的交通費、行程內的住宿費、特邀講解的專家費將由我館承擔。行程中產生的區間交通、餐飲及部分門票需自費,報名成功后,請先預交2000元/人,方便行程中統一規劃采買,多退少補。其他個人消費自理。
退改政策
1、由我館取消行程,將無條件退還預交費用;
2、報名成功后,將公布具體行程路線及時間,請務必預留出完整時間全程參與,中途退出不退款,
3、不允許中途加入或人員替換。
4、報名成功后,若因私人原因需取消行程,請提前15天告知。
報名須知
本次研學限額12人,我們將通過專家評審,擇優選出本次研學活動成員,屆時將進行公示。報名截止時間為2023年8月25日。
本期行程考察點計劃
(非具體行程,僅供參考)
鄭州
1、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被國家文物局公布為第一批國家一級博物館。館藏文物17萬余件(套),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歷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精品文物數量多、種類全、品位高、價值大,是見證中華文明發展軌跡,展示中國歷史發展脈絡的文化藝術寶庫。其中國家一級文物與國家二級文物5000多件,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極高,一部分藏品被譽為國之重器。
開封
1、開封博物館
開封市博物館新館是目前河南省建成的面積最大的市級博物館,從新石器時代到清代,8000多年的歷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通過8萬件館藏文物構成的時空隧道,向人們一一展示。
2、大相國寺
大相國寺有著近1500年歷史,唐代被皇帝賜名大相國寺一直沿用至今,在宋朝時期是全國最大的寺廟。現存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八角琉璃殿、藏經樓、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跡。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游景區。
八角琉璃殿于中央高高聳起,四周游廊附圍,頂蓋琉璃瓦件,翼角皆懸持鈴鐸。殿內置木雕密宗四面千手千眼觀世音巨像,高約七米,全身貼金,相傳為一整株銀杏樹雕成,異常精美。鐘樓內存清朝高約四米的巨鐘一口,重萬余斤,有“相國霜鐘”之稱,為開封八景之一。
3、鐵塔公園
鐵塔公園是以現存的鐵塔(開寶寺塔)而命名的名勝古跡公園,占地面積51.24公頃,是中國100家名園之一、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鐵塔始建于北宋皇祐元年,高55.88米,外形呈八角形,地面高13層。塔身鑲滿了褐色的琉璃磚,裝飾華麗。數百年來經歷了多次水患天災、戰火摧殘仍屹立不倒,素有“天下第一塔”之稱。
洛陽
1、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石窟造像多為皇家貴族所建,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皇家石窟。主要有武則天根據自己的容貌雕刻的盧舍那大佛、孝文帝為馮太后鑿古陽洞、蘭陵王孫于萬佛洞造像、李泰為長孫皇后造賓陽南洞、韋貴妃鑿敬善寺、高力士為唐玄宗造無量壽佛等。又經歷天竺、新羅、吐火羅、康國等外國人開窟造像,發現有歐洲紋樣、古希臘石柱等,堪稱全世界國際化水平最高的石窟。
2、白馬寺
始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乃中國、越南、朝鮮、日本及歐美國家的“釋源”和“祖庭”。1961年白馬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白馬寺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漢傳佛教重點寺院。
白馬寺匯集了中國、泰國、緬甸、印度四個國家風格寺廟。典藏文物主要有2顆釋迦牟尼佛舍利、中華古佛、元代十八羅漢夾纻像等。白馬寺每年一度的“馬寺鐘聲”活動,是人類祈福、辭舊迎新的特殊象征,并吸引了不少國外游客參加,入選“洛陽八大景”之中。
3、洛陽古墓博物館(原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
2022年重新開館,洛陽古墓博物館作為世界首座古墓博物館、中國最大古墓博物館。展出作品中讓人關注的包括西漢卜千秋壁畫、磚畫及大量唐代壁畫。
4、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
2022年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正式開館。一層、二層為“國運泱泱—隋唐大運河文化展”常設展,三層為“一粒米的漕運之旅”互動體驗展。
5、二里頭遺址(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遺址上最為豐富的文化遺存屬二里頭文化,其年代約為距今3800~3500年,相當于古代文獻中的夏、商王朝時期。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里頭遺址對研究華夏文明的淵源、國家的興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設、王宮定制等重大問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學術界公認為中國最引人矚目的古文化遺址之一。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是國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項目。2019年建成開放。博物館設置五個基本陳列展廳。基本陳列展廳包括“第一王朝”“赫赫夏都”和“世紀探索”三部分。匯集了二里頭遺址自1959年發現以來主要的考古發掘研究成果。2020年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數字化展廳投入試運營,通過先進的數字技術全面復原展示以二里頭遺址為核心的二里頭文化整體面貌。
三門峽
1、陜州地坑院(天井窯院)
作為一種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樣式,地坑院蘊藏著豐富的文化,是全國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是我國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被譽為“地平線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2011年,地坑院營造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據資料考證,四千多年前的軒轅黃帝時期,陜塬先民們已經掘地為穴而居,《詩經》稱為“陶復陶穴”,地坑院有六千多年的歷史,早在廟底溝文化時期就已經有了地坑院的雛形。
地坑院具有堅固耐用、冬暖夏涼、擋風隔音、防震抗震的特點,冬季窯內溫度在攝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攝氏20度左右,人們稱它是“天然空調,恒溫住宅”。進入村內,只聞人言笑語,雞鳴犬吠,卻不見村舍房屋,“進村不見人,見樹不見村”就是它的真實寫照。
2、虢國博物館
三門峽市虢國博物館是建立在西周虢國墓地遺址上的一座專題性遺址類博物館,是國家二級博物館。擁有基本陳列《周風虢韻——虢國歷史文化陳列》分為虢旗獵獵、吉金燦燦、美玉灼灼、奇珍熠熠、車馬轔轔、古墓秩秩六個部分。
安陽
1、殷墟(殷墟甲骨文碑林,殷墟宮殿宗廟遺址)
1961年3月4日,殷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7月13日,殷墟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殷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文獻可考、并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因而殷都安陽排在中華古都之首。殷墟出土的玉器體現出中國青銅時代高超的工藝水平和藝術想像力。
2、中國文字博物館
國家一級專題博物館,也是中國首座以文字為主題的博物館。涉及甲骨文、金文、簡牘和帛書、漢字發展史、漢字書法史、少數民族文字、世界文字等多個方面。
3、羑(yǒu)里城遺址
羑里城又稱文王廟,是有史可據、有址可考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監獄,也是周易文化發祥地。“畫地為牢”“文王拘而演周易”歷史典故均源自于此。1996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羑里城景區分前、后兩個部分。前景區有周文王演易處、大殿、洗心亭、玩占亭、御碑亭、易碑亭、演易臺等;后景區有伏羲祠、吐兒冢、太公祠、老子祠、孔子祠、十二生肖石雕及八卦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