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滕鳳鳴的展位上,一幅烙畫版的《蒙娜麗莎》吸引了不少路人駐足欣賞和拍手稱贊。畫作線條細膩、人物立體,是滕鳳鳴花費十多天時間創作出的一幅佳作。
烙畫又稱火筆畫,是用火燒熱烙鐵在物體上熨出烙痕作畫的一種藝術創作形式。烙畫創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時,注重“意在筆先、落筆成形”,不僅有中國畫的勾、勒、點、染、擦、白描等手法,還可以燙出豐富的層次與色調,具有較強的立體感,因此烙畫既能保持傳統繪畫的民族風格,又可達到西洋畫嚴謹的寫實效果。
滕鳳鳴畫烙畫已有40多年,兒子和孫女都是他的徒弟。此外,還有一位從廣東過來專程拜師學藝的徒弟。烙畫看似簡單,實則初學者操作起來有著很大的難度。“與傳統用筆作畫不同,烙畫需要一筆成型,下筆必須百分之分準確,因為一旦落筆便無法修改。”除了傳統的畫作題材,滕鳳鳴還將青島的著名地標“五月的風”、情人壩燈塔等烙在木制品上,傳統技藝加島城景色成為深受游客喜愛的特色紀念品。
據史料記載,烙畫源于西漢、盛于東漢,但后由于連年災荒戰亂,曾一度失傳,直到清光緒三年,才被河南南陽的一名叫“趙星”的民間藝人重新發現整理。對于這項已傳承千年的技藝,滕鳳鳴希望它能一直傳承下去。他認為非遺的傳承是一件非常有現實意義的事情。
“非遺的東西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它是一筆隱形的財富,是對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傳承。不管是工藝也好、美食也好,都是我們祖先留下來的寶貴的財富,中華民族的特色就在此體現。”
而對于烙畫的傳承,滕鳳鳴也是身體力行,他表示自己參加各類活動就是期望這項老手藝能讓更多年輕人看到它、了解它、愛上它,“我要在現場作畫,讓大家能看到這些作品是一筆一筆畫出來的,而不是從廠家進貨的,希望有更多人能看到我們老手藝人的堅持,同時也給予我們更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