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滾地金龍的起源是什么?有何寓意?
汕尾滾地金龍舞創始于南宋。明嘉靖年間,當時黃氏光昭公一支帶著《滾地金龍演史傳》的傳本從福建漳州移居廣東陸豐南溪村,由此開始,黃氏南溪“滾地金龍”繁衍了十七代。作為福建一帶的特色文化,滾地金龍舞由該村的金龍藝師、傳統武術師傳到陸豐潭西鎮、大安鎮、西南鎮等各個村落。
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和信奉的祖先,龍一直是中華兒女崇敬和信仰的對象,由此開發出的龍舞更是華夏精神的象征,龍舞并非一人獨秀,它彰顯著中華民族的團結合力和開拓精神。龍舞作為民間藝術,是我國福建一帶在祈福時節和慶祝節日時的節目活動,其中蘊含著農耕文明中天人合一的文化內涵,是我國最為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
2.滾地金龍傳承現狀?
現在屬于傳承舉步維艱狀態。因為現階段村內滾地金龍的傳承人們都需要去珠三角地區打工來養家糊口,只有在“五一”、“國慶”這樣的時間,才會專門回來進行滾地金龍的培訓和表演,現留在村里面的小孩子也不多,大多都外出到城市里上學了,而且對滾地金龍有興趣的也較少。此外,學習滾地金龍藝術還要有不僅要有悟性,而且還需要體力,現在的小孩較少能吃苦,急功近利,所以我們這個傳承瓶頸比較難解決。
3.現在選擇的非遺傳承人主要局限于南溪村內嗎?還是會向外選擇其他孩子呢?
之前主要是在南溪村內選擇,但從去年開始,我們已經逐漸擴大范圍,例如與宗族和兄弟家族合作,從各個方面考慮尋找有興趣和悟性的青少年。無論是家族內部還是村外都歡迎有適齡的孩子加入,并從小開始進行傳承。
4.您覺得怎么樣的幫助是你們迫切需要的?
以前我們的村里有一所學校,但是因為生源太少,被撤銷了。因此希望我們的學校可以恢復,從而可以和他們進行合作。例如讓滾地金龍作為體育課一個項目,或者在大型活動中給小孩子們表演,激發他們的興趣,來解決傳承瓶頸的現狀。
5.滾地金龍除了在傳承中人才匱乏的問題以外,您覺得滾地金龍未來的發展還需要獲得什么樣的支持?
我覺得滾地金龍未來的發展最重要的就是資金的支持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沒有資金的支持難以維系團隊日常開銷。希望今后可以獲得相關資金資助,把這些手工技藝傳播出去,把快樂帶給更多的人。
6.滾地金龍目前大多以公益形式表演,對國家或活動有需求時免費參與。您認為有沒有可能將其發展成一個收費項目,讓滾地金龍成為一種職業?
我們是有這樣的想法,但現在市場尚未成熟。由于我們這邊的風俗習慣,只有在祠堂入府和一些大型活動時才會請文藝節目進行表演,因此演出機會有限,最多的可能是春節期間。所以目前滾地金龍要走的路還有很長,還無法成為一個養家糊口的職業,我們也在不斷探索,希望能讓它煥發新的生機。
7.是否有年輕人愿意宣傳本村的非遺文化呢?
有很多。每次我們表演結束后,很多年輕人,甚至中年人都會將拍攝的照片視頻發布到抖音上,而且數據也很可觀,好多都是外省的人進行評論和轉發,我們才意識到拍攝運營還是較為重要的,后期我們也會多多號召年輕人為我們進行宣傳。
8.我們非遺的文化也注重創新,視頻中展示了一些噴火表演,這具有特殊的意義嗎?
從2020年國慶開始,我們對滾地金龍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創新,包括外形、龍背和制作材料等方面。在創新過程中,我們也開始使用火的元素,而且首次完成的金龍噴火表演,獲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很有活力,也使得整個非遺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
9.我們表演的配樂與正字戲有關嗎?
我們表演的配樂與正字戲沒有太大聯系,我們的配樂都是根據弦詩音樂改編而來的,后期我們更傾向于挑選本地海陸豐內的牌子鼓(指傳統音樂)進行改編。但是因為戲曲屬于我們海陸豐的傳統文化,所以除了音樂,滾地金龍與其他類似的非遺項目在海陸豐內都使用了相同類型的樂器,相似之處較多。
10.我們使用的樂器與正字戲有什么聯系嗎?滾地金龍與其他非遺有何關聯?
我們使用的樂器與正字戲一致性不大,但我們使用的樂器和海陸豐地區的牌子鼓一致,因為戲曲屬于我們海陸豐的傳統文化。除了音樂,滾地金龍與其他類似的非遺項目在海陸豐內都使用了相同類型的樂器,相似之處較多。
11.政府在傳播方面提供了哪些支持?
目前,汕尾電視臺和陸豐電視臺等媒體機構經常播放我們的滾地金龍表演,為我們進行宣傳,很感謝政府機構相關部門的宣傳支持,打響了我們的知名度,讓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了滾地金龍舞,促進了我們的文化傳承。
12.在新媒體時代,我們是否考慮過利用創意進行滾地金龍的創作
雖然我們的官方抖音有幾萬粉絲的關注,但都是“無心插柳”的結果,視頻通常由團隊成員使用手機錄制并直接上傳,不是很專業,而且我們更注重粉絲數量,如果粉絲眾多,我們會發布較多的內容;反之,發布較少。可喜的是,做為滾地金龍的傳承人和傳播者,我們的團隊將秉承:團結、奉獻、傳承、創新的理念,弘揚先輩瑰寶,只顧風雨前行。